唐代八大传世国宝书画高清赏
2021-07-18 12:48阅读:
01 虢国夫人游春图
《虢国夫人游春图》唐代画家张萱的画作。原作已佚,现存的是宋代摹本,绢本设色,因金章宗完颜璟判断失误而题为宋徽宗摹本,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此图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再现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三姊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道路为(之)耻骇”的典型环境。
《虢国夫人游春图》重人物内心刻画,通过劲细的线描和色调的敷设,浓艳而不失其秀雅,精工而不板滞。全画构图疏密有致,错落自然。人与马的动势舒缓从容,正应游春主题。画家不著背景,只以湿笔点出斑斑草色以突出人物,意境空潆清新。图中用线纤细,圆润秀劲,在劲力中透著妩媚。设色典雅富丽,具装饰意味,格调活泼明快。画面上洋溢著雍容、自信、乐观的盛唐风貌。
我们首先细看下图男子的服装,所刻画的是描金鸾凤团花纹饰,而他的坐骑装饰也十分精致,可以看出此人身份非常高贵。
描金鸾凤团花纹
02 簪花仕女图
关于此副画作的年代和作者至今都颇有争议,亦是唐代作品,也可能是宋代作品。但更多学者认可此画《簪花仕女图》则来自张萱传人周昉。作品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
画中描写了六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全图六个人物的主次、远近安排巧妙,景物衬托少而精。两只小狗、一只白鹤、一株辛黄花使原本显得孤立的人物产生了左右呼应、前后联系的关系。半罩半露的透明织衫,使人物形象显得丰腴而华贵。而用笔和线条却细劲有神,流动多姿。浓丽的设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较好地表现了贵族妇女的细腻柔嫩的肌肤和丝织物的纹饰。
《簪花仕女图》是周昉贵族人物画风格的代表。同时也体现出贵族仕女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生活情态。
仕女头上所佩戴的花饰其代表着不同级别的尊贵奢华。
簪荷花
簪芍药
03 神骏图
《神骏图》也是一副临摹作品,但技术及其高超。我们可以看到人与马身上的线条极为精练,据说,此画是沿袭了唐人的技法,又秉承了五代的纤巧的风格。
《神骏图》
图中的僧人名为支盾,其内容就是讲述支盾爱马的故事。
每一个人以不同的姿态全神贯注地观赏图中的骏马。
04 萧翼赚兰亭图
《萧翼赚兰亭图》
不少名作都曾描绘过和这幅画相同的题材,而比较出名的均藏在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和辽宁博物馆,而此副据说是由阎立本所画。
宋人吴说曾跋过一幅《萧翼赚兰亭图》,讲了何延之的《兰亭始末记》后,写到“立本所图,盖状此一段事迹”。
文徵明跋
但对画的内容讲的是什么却产生了不少质疑,比如董彦远在《广川画跋》中认为此画为《陆羽点茶图》。画中内容是积公和尚与陆羽的故事。画面左部是唐代具代表性的茶末入铛煮法。
唐人茶事
不过,如果画中内容跟陆羽有关,那么作者也不会是阎立本。因为阎立本的时代陆羽还没出生。
总的来说,这幅画的疑点还有很多。不过辽博藏的这一卷在三卷同类画中年代最早,因此也最值得一看。尤其是和尚身后表现茶事的内容,观展的时候可以重点注意。
05 千字文
《千字文》
可以通过一些细节图,来感受一些行书的魅力。
06 万岁通天帖
《万岁通天帖》又名《唐摹王氏一门书翰》卷,为王羲之、王献之及其族人墨迹的唐摹本,共七人十帖。因武则天命人摹拓,又成于公元697年(武则天万岁通天二年),故又名为《万岁通天帖》。
《万岁通天帖》是目前书法史里最为明确的帖子了。无论是该帖谁原藏、谁摹拓、何年何月完成,都记载得非常详细。
不过,就是这样一件赫赫名迹,在流传过程中命途多舛。虽然传世王羲之法书全是摹本,但是没有一件像万岁通天帖这样写在明面上,连纸张残损纹理都忠实勾画出来的。
勾摹痕迹
但由于是在是太清晰可见,曾一度认为是赝品,甚至还被人在卷首盖了大印。
这件作品还遭遇多次“灾难”一次是明代无锡华氏真赏斋大火,一次是清乾隆年间乾清宫大火,好作品总是要经历一些磨难。
启功先生说:“《姨母帖》钩摹精妙,有‘下真迹一等’之誉。是我们研究东晋书法和王羲之书法的可靠依据。”《万岁通天帖》是最接近王羲之真迹的,为我们提供了鉴定王氏书风的标准范本。
王羲之,姨母帖
王羲之,初月帖
王献之,廿九日帖
王徽之,新月帖
张雨跋
07 古诗四帖
《古诗四帖》既表现了闪电形的折线,又展现了垂直而下的直线,甚至还有迥环缭绕的曲线,相互穿错交织,使人目眩神醉;笔画急切、重复而执着,是中国书法中的精品之作。
《古诗四帖》
这件作品同样是备受争议,曾被误认为这是谢灵运所作,但其内容是两位诗人的四首诗,而其中一位诗人是谢灵运死了差不多80年才出生的庾信,所以固然其作者不是谢灵运。但具体是谁,又不得而知了......
08 仲尼梦奠帖
《仲尼梦奠帖》是欧阳询现存四件墨迹之一,也是其传世墨迹中最可信、最精彩的作品,弥足珍贵。
全帖共为九行,七十八字,其笔力苍劲古朴,用墨淡而不浓,以秃笔疾书,转折自如。
所作,极其难得。
《仲尼梦奠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