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与陈菊芬老师讨论《芦花》唱什么、怎么唱】

2022-07-30 15:44阅读:
【与陈菊芬老师讨论《芦花》唱什么、怎么唱】 ——盼王燕教授的《合唱语言学》早日闻世
栋梁爱乐合唱团 杜晓华
今天接到上海市老教师合唱团助理指挥陈菊芬老师发来一段话,使我又想起了王燕教授的话,“好好地把歌词读上几十遍,再唱歌”。
歌曲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艺术作品,歌词是无论如何不能够忽视的:

陈菊芬老师您的微信说:“......xx男指挥,指挥女声合唱《芦花》。我听了,觉得她们唱得太老气了,我对家人说,如果是杜老师的栋梁爱乐合唱团《芦花》,可能要更加靓丽、年轻一点。”,“这首曲子本身是具有民族风格的作品,完全用美声唱法,很难表现得准确,尤其是一上来是女低音声部,听上去很不舒服,这个芦花很重,....然后是高音进入、用了复调,但是整体还是很沉闷,这芦花飘不起来......
我特地找到了这个视频,反反复复听了几遍,我感觉陈菊芬老师的评价是正确的。
我认为
指挥他本人和合唱团都没有“好好地把歌词读上几十遍,“,那么年轻的队伍,唱得那么苍老、沉重,就是因为没有认真考虑是”唱什么?怎么唱?“。

芦花》是贺东久 印 青曲,两位都是大家熟悉的作家。
贺东久是正军级的词作家, 印 青国家一级作曲家,都是军旅作家。

《芦花》是唱什么?应该怎么唱,我认为:
《芦花》的A段:
”芦花白、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千丝万缕意绵绵,路上彩云飞......“这里是写景、以景抒情,对的赞美,如果以美声靠后的唱法一定显得整体苍老、沉重,且很难借助于音乐的起伏,把”芦花、芦花美,花絮满天飞”在音量、力度上处理得“放、收、再拉起来的放”。
”芦花白“曲调是上行的级进、“放”。
芦花美“曲调是下行,表现内心的赞美,“收”。
然后是大跳八度让”花絮满天飞”,“再拉起来的放”,形象的描绘这个场景。
歌曲需表现的内容“追过山、追过水,花飞为了谁,大雁成行人双对,相思花为媒”已经点出了情歌的主题,此后歌者应该把握在特定的场景的愉悦心情,而切忌平平而唱。

B段是发展了前面的的情绪,并且进一步点出了是唱给去当兵的情的歌:
“情和爱,花为媒,千里万里相随,莫忘故乡秋光好,早带红花报春归”,声音应该处理得含蓄、流动尤其是、“千里万里相随”的“相随”,千万不能够唱得大大咧咧,完全不是山区未嫁人姑娘的内心活动......

还是王燕教授的那句话,“好好地把歌词读上几十遍,再唱歌”,很好地体验歌词与音乐的结合点所表现的内心情绪,调动合唱表现的手段,才能够唱好作品
显然,尤其是,在转调到结束句,演唱容易失控,歌曲发展到高潮,有两种处理,指挥可以按自己的理解,进行强处理或弱处理,但是我听到的这个合唱团高音特强起来,声音从颤抖、大抖到摇晃起来,这显然不妥。
声音的颤抖、大抖、摇晃这是在任何合唱中都是大忌。
我有一句话:“一抖失江山”,何况女高音声部那么多人声音已经摇晃得厉害。
严格地说,这个合唱团还没有真正的“合起来”,只是一个个的声音条件不错,在高潮部分基本上是各唱各的,完全没有合作意识,因此,听不到和声、结束句唱成战斗性的革命歌曲。
在语言上唱得平平,语气语调、逻辑重音的表现不清楚、欠缺语言的层次感,与音乐不符等等。
合唱难吗?难,在哪里?在指挥对作品的理解,指挥要带领合唱团一起“好好地把歌词读上几十遍,再唱歌”,这样才有可能把作品唱歌得更好。
又想到王燕教授的那句话,“好好地把歌词读上几十遍,再唱歌”。
尽管是疫情未了,王燕教授还是很忙,这两年里为全国排练了好几部新歌剧,忙得很少在上海的家,不知她的《合唱语言学》一书成书了没有,我想,合唱团,再想进一步提高,一定要老老实实地“好好地把歌词读上几十遍,再唱歌”,这就在研究音乐的同时要研究歌词,合唱是离不开向语言、歌词索要上升空间的。

燕教授的《合唱语言学》,一定会对中国的合唱有很大的帮助。
期待着王燕教授的《合唱语言学》早日闻世。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