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2013-06-29 10:09阅读:4,822
【岑卜村野生生物记录】

  “走路老往地上瞅,捡钱啊?”
  你别说,村子里的水泥路上还真能碰到些宝贝。去年最大的收获是捡到一条刚死不久的中华石龙子(见: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_72986b60010159i9.html?vt=4
  昨天傍晚正走着呐,瞥见地上趴着一只模样比较怪的“蜻蜓”——长着老长的触角: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X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回来翻了翻《多彩的昆虫世界》(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5年出版),原来是脉翅目蝶角蛉科的昆虫。具体是哪一种,还要请教懂的人士。
  在上海,脉翅目里常见的是草蛉科昆虫。以下图片来源于《植保员手册(第四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出版):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如果说蝶角蛉昆虫是长着蝴蝶角的“蜻蜓”,那么脉翅目里蚁蛉科的昆虫就算是长着蝴蝶角的“豆娘”啦(图片来源于网络):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院子里种的玉米被蚜虫糟蹋得不成样子了,蛞蝓也来打劫: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螳螂似乎对蚜虫不大感兴趣: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好在草蛉已经在旁边产下了卵,快点出来吧,凶猛的草蛉幼虫,蚜虫盛宴等着你们啊: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相关新闻】

    暑假里,我们捉虫去——普陀区青少年科技夏令营侧记
    (2004.08.08《新民晚报》通讯员:许厚恕,记者:郭剑烽)
  浙江临安神龙川,草木茂盛,景色宜人。穿行在浓荫丛林间,马晓燕、顾晓薇、刘晓敏3个小学女生,胆子比刚来时大多了,在平时生活中,见到一只小毛虫都吓得尖叫的她们,此刻的眼睛却在树叶、草丛中寻觅小昆虫。突然,一只类似蜻蜓却又长着蝴蝶须触角的昆虫映入眼帘,小女生们手忙脚乱将它捕入网中。小姑娘们兴奋地又叫又跳又笑,她们将“战利品”带回营地,经请教指导老师,方知类似蜻蜓的叫蝶角蛉
  这是普陀区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组织的青少年捉虫夏令营的一幕。来自曹杨二中附小、同济二附中、真如文英中心小学、沪太一小、真光小学的120名中小学生参加了这次夏令营。
  夜幕降临,山村笼罩在静谧之中,平添了几分神秘。同学们走出宿舍,在宽敞的平台上架起大幕,点亮了诱虫的大灯后,静等着“飞蛾扑灯”场面的出现。果然,不出一会,霜降天娥、蝼蛄、蚁蛉、金龟子等如约而至,给学生们的“夜生活”带来了无穷乐趣。
  捉虫夏令营的内容还有识草。100余名中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冒着酷暑爬山攀坡,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在山野中调查、识别了30多种中草药,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等多种教学手法,认识了鸭趾草、醉蝶花、杠板归、鱼腥草等。

  以下两张选自《虫趣》(2005.03.23 新华网):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个性蜻蜓现身南昌
    (2006.07.20《江南都市报》吴罛、徐黎明)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周皝喆摄影

  18日,南昌市民吴先生在自家窗户上抓到一只“有个性”的蜻蜓:头上长长的触角上端各自长着一个椭圆的小球,翅膀前翼上,对称地长有整齐好看的黑色花纹。省农科所张农艺师说:这种被称为“蜻蜓”的昆虫,真名叫“蝶角蛉”。生活在海拔1200米的高山,吃树皮和小昆虫,在我省非常少见。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完全变态”的昆虫蝶角蛉
    (2011.06.10《金陵晚报》刘玥) 
  昨天本报头版《蜻蜓?蝴蝶?》的稿 件引发了读者们的热议。家住溧水的市民张先生捉到了一只“蝴蝶身蜻蜓翅”的怪虫。它有一双和蜻蜓一样的透明网状的翅膀,但是身子却没蜻蜓那么长,有点像蝴蝶,而且头顶上还有一对长长的触角。张先生不知道这是什么虫,便向本报进行咨询。记者将话题抛给了读者们。昨天一整天,本报84686500热线平台的电话就一直响个不停,接到了数百名热心读者打来的电话。
    “我家有蝶角蛉标本”
  接到的热线中,有不少读者认为这个“蝴蝶身蜻蜓翅”的怪虫就是“蝶角蛉”。读者孔女士很肯定地告诉记者,“这个小昆虫就是蝶角蛉,我家里还有个蝶角蛉的标本哩!”孔女士说,自己和爱人都非常喜爱昆虫,出去游玩时,如果能看到一些新奇的小昆虫,他们都会将昆虫捕捉回来,再细心地做成标本。
  孔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她和爱人在野外游玩,捕捉到了一只“蜻蜓”。可等自己仔细地观察以后才发现,原来这只“蜻蜓”和其他的蜻蜓有不一样的地方,虽然翅膀和蜻蜓一样是透明网状的,但身子却和蝴蝶有几分相似。
  后来孔女士将虫子带回了家,仔细对照昆虫类的书籍后,确认了它就是蝶角蛉。“这种昆虫好像在城市里并不常见,我就和爱人把它做成了标本,一直留在家里了。”
王先生也认为这个怪虫就是蝶角蛉,“这可不就是蝶角蛉嘛,小时候经常逮着玩,长大后就没怎么见过了。”
    也有说是豆娘和飞蚁
  “这虫子就是蝴蝶”、“这虫子肯定是蜻蜓”、“这虫子会不会是蜻蜓和蝴蝶的杂交后代呢”、“这虫子会不会是蛾子”……读者们各人都持有自己的观点。
胡先生表示,依他的经验看来,这个怪虫有可能是蜻蜓和蝴蝶的杂交,“它有着蝴蝶的身子和蜻蜓的翅膀,很有可能就是这两种昆虫的杂交体。但是具体的学名是什么,那就要问专家了。”
  打来电话的读者中,也有不少读者认为这只怪虫是“豆娘”的。
  读者老杨告诉记者,他认为这只昆虫应该是豆娘。说起豆娘,还勾起了老杨的一段回忆。老杨说,30多年前,他曾有一次出差去福建。几个工友在当地捉到了一只怪虫,也是长着“蝴蝶身蜻蜓翅”。可是当地人的方言他们听不懂,后来才猜出,原来当地人称之为“豆娘”。“今天我一翻报纸,和我当年在福建看到的‘豆娘’几乎一模一样!”老杨说,于是赶紧拿起电话与本报热线平台进行了联系。
  此外,安徽的读者张小姐在看到报纸后,也给本报打来电话,她告诉记者,这怪虫可能是“飞蚁”,就是“会飞的蚂蚁”。而读者老李则说,自己是苏北人,这种小虫子在苏北叫做“偷米鬼”,或是“绒蛾”。
    专家证实是“蝶角蛉”
  为了一探究竟,昨天下午,记者将怪虫的照片发给了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王备新老师。看了照片以后,王老师表示,怪虫应该就是昆虫纲脉翅目的“蝶角蛉”,比较常见。不过,它既不是蜻蜓,也不是蝴蝶,也不是杂交品种。
  记者了解到,蝶角蛉的外观和蜻蜓极为相似,头部和胸部一般长有绒毛。不过,和蜻蜓不同的是,蝶角蛉的触角很长,末端还呈现棒状。一般来说,蝶角蛉飞翔很敏捷,以捕食小虫为生,对于农业几乎没有什么危害性。
  据悉,目前全世界的蝶角蛉大概有四百多种,在我国已被发现的大约在三十种左右。它们通常都有着很强的趋光性,与蜻蜓的活动周期有点相似。每年的5月至9月活动相对频繁,在漫长的冬季中,大多数的幼虫都会死亡,只有少数能等到来年的春天,结茧并羽化成功。但是种群数量比较少,所以很多人都没有见过。
  不同于蜻蜓幼虫生活在水边,蝶角蛉的卵是产于树木枝干之上的。它们产卵是双行排列,比较密集,椭圆形,像是双排纽扣。此外,蝶角蛉属于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成虫和幼虫几乎没有任何相似之处,幼虫长得非常丑陋且有着独特的捕食方式:它们通常会在植物叶面、石头表面等地方静止不动等待猎物经过。

    各“摄”人等 一样精彩
    宁波“小众”摄友群落不完全盘点 (节选)
   (2012.07.29《宁波晚报》)
长着蝴蝶式触角的“蜻蜓”——岑卜怪虫之蝶角蛉(2013.6.28)
  蝶角蛉的幼虫在捕食苍蝇。 胡国宏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