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读纪伯伦散文《更浩瀚的海洋》

2024-09-06 04:58阅读:
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读纪伯伦散文《更浩瀚的海洋》
更浩瀚的海洋/纪伯伦

“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我希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和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我观察后发现,没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们不啻是行尸走肉;我倾听了,听到那些有抱负担忧理想的人在叹息,他们的叹息是那么甜美,胜过管弦合奏。”
——纪伯伦《泪珠和欢笑•引言》

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海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
我们一到海边,便开始寻找一处可以遮人耳目的空地。
我们一面走,一面四下张望,只见一个男子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手里提着一只口袋,他从口袋里捧出一把一把的盐,撒向大海。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只看生活阴暗面的悲观者,悲观的人不配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我们离开这个地方吧,这里无法洗浴。”
于是我们离开了这地方,继续前行,来到一棵长在海边的白杨树下。只见一个男人站在一块白色岩石上,手里举着一个镶
满珠宝的匣子,他从匣中取出一块一块的糖,抛入海中。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一个没有喜事也笑口常开的乐天派,要小心,不能让乐天派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
我们又往前走,直到遇见一个男子站在海岸旁,捡起一条条死鱼,怜悯地把它们送回海去。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企图使坟墓里的人复生的慈善家,让我们远远地离开他吧!”
我们接着又走,看见一个男人在沙滩上勾画着他的想象,浪来了,抹去了他的画,他一遍遍地重画!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靠自己的幻觉树起一尊偶像并向它顶礼膜拜的苦行僧,让他去吧!”
我们往前走去,在一个安谧的海湾看见一个男人在从撇水面上的泡沫,将它倒进一个玛瑙缸里。
我的心对我说:“这是个用蛛丝织成衣服穿的空想家,不宜让他看见我们赤裸裸的躯体。”
我们继续走着,突然听到一个声音在呼喊:“啊,这就是深深的大海!这就是浩瀚的大海!”
我们寻找那发出声音的地方,看见一个男子站着,背朝着大海,把一只贝壳放在耳边,倾听它的轻微声响。
我的心对我说:“走吧。这是个庸人,他只会背朝着自己无力掌握的整体,把心思都用在他所喜爱的局部上。”
我们又走,在一处芳草萋萋的地方看见乱石堆里有一个人,他把头埋在沙子中。
我对我的心说:“心儿啊,快,我们就在这里沐浴吧!这个人是不会看见我们的。”
我的心摇摇头说:“不,一千个不!你所看见的,实在是所有人中最糟糕的一个,他虔诚、纯洁,把生活的痛苦拒于自己的心扉之外,而生活也把他的心灵跟欢乐隔绝开来。”
这时我的心的脸上露出深深的悲伤,它用不时因痛苦而中断的声音说:“让我们离开这片海岸吧,这里没有一块隐蔽的地方可让我们沐浴。我绝不愿意在这样的风里散开我金色的发辫,在这样的空间袒露我柔嫩的胸脯,脱下衣裳,赤条条地站在这样的光线下。”
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读纪伯伦散文《更浩瀚的海洋》
【读与评】
《更浩瀚的海洋》是纪伯伦对人生理想进行深刻思考的一篇寓言式散文,通过对七种人的生存状态的否定,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
《更浩瀚的海洋》中的“更”是程度副词,用其修饰“浩瀚”,说明还有比这更辽阔的大海。
“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分别离开了七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这就是:
坐在一块灰色的岩石上,把盐撒向大海——悲观厌世者。
坐在白色岩石上,手捧珠宝匣往海里扔糖——轻浮的乐天派。
捡死鱼放回大海——虚伪的慈善家。
沙滩上一遍遍重画自己的想象——沉溺于幻想的苦行僧。
撇去泡沫倒进玛瑙缸——追求虚无的空想家。
背对大海倾听贝壳的轻微声响——不懂价值、自以为是的庸人。
把头埋进沙子中——拒绝痛苦而逃离生活的懦夫。
“我和我的心”对这些人的感情是鄙弃和否定的,通过“不配”、“离开”、“无法沐浴”、“要小心”、“远远的”、“不宜”、“最糟糕”这些词语的分析,可以品得出来。
于是,“我和我的心”作出了选择——离开这浩瀚的大海,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
“我的心对我说”,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七次,纪伯伦在描述每一种人后,都用“我”和“我的心”的对话,对那种人进行否定,并以“不配看见我的身体”为理由,继续理想之所的追求。
“昨天,多么远又多么近的昨天,我和我的心一起走向浩瀚的大海,要用水洗去大地沾在我们身上的灰尘和污垢。”我理解,因为昨天已离去,再也不会回头,所以说“多么远”而“昨天”是刚刚才过去的,又是“多么近”,这里,有慨叹时光流逝的意味。“洗去身上的灰尘和污垢”,实际上是洗去灵魂的灰尘和污垢(也表现出寓言的元素)。
“于是我和我的心离开了这浩瀚的大海,我们走了,去寻找更浩瀚的海洋。”这是本文的中心句,文章卒章显志,在一次次的选择,一次次的离开后,纪伯伦执著地追求理想境地的精神品格跃然纸上。这里,浩瀚的海洋象征着丰富的人生和无限的未来,抒发出纪伯伦不断追求生活之美、精神之美的情怀。
很值得品味的是,纪伯伦引用了他的《泪珠和欢笑·引言》中的一段话:“我愿有追求而死,不愿无聊而生。我希望在内心深处有一种对爱和美如饥似渴的追求,因为我观察后发现,没有追求的人是最不幸的人,他们不啻是行尸走肉;我倾听了,听到那些有抱负担忧理想的人在叹息,他们的叹息是那么甜美,胜过管弦合奏。”我领悟,这段引文可以看做是纪伯伦对本文的直白的注释。
品读分析,我以为本文的写作凸现了寓言特色。
一是象征手法和复沓写法的运用。纪伯伦以七个相似的行文思路,通过七个场面象征了七种人:悲观者、乐天派、慈善家、苦行僧、空想家、自以为是的庸人,懦夫,并对他们一一否定,从而表达了他对理想境界不懈追求的精神。
二是借鉴寓言的写法,以此喻彼,使主旨深入浅出。本文通过“我一次次离开”,表达了对理想的不懈追求这一主题。纪伯伦是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运用富有哲理或象征一样的简单小事,以此喻彼、以小见大地阐发深刻的道理,或寓言,或散文,力求言近而旨远。
三是结构严谨,语言生动。本文通过“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以时间顺序来构思全文:想去——寻找——离开,线索清晰,用意鲜明。本文的语言是接近诗歌化,很自然地营造了一个诗的意境,使读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他的观点。
总之,纪伯伦以诗人的想象力,为我们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和“我的心”为寻找理想的海岸洗浴,遇到并分别离开了七种不同生存状态的人,表达了“我”对理想境界追求不止的精神。在我的心里,纪伯伦其本人就是一弯深沉的海洋啊!
我想,对人生的态度,如果都能以浩瀚的海洋做参照的话,人类文明进步的速度应该会加速更多更快。人人都有海洋一样博大的胸怀,都有海洋一样的包容能力和雅量,哪还会有战争,哪还会有自私,哪里还有那么多那么多的狭隘、丑陋和戾气呢?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