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自序

2014-10-25 11:31阅读:
投资本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能不能只试图去把握那些能够把握的、简单的事,而把不能把握的复杂因素留给运气和概率?感谢高瓴资本张磊为本书作序,感谢巴曙松、詹余引、陈鸿桥、裘国根和赵丹阳联袂推荐。

《投资中最简单的事》自序





投身股市已经22年,进入基金行业作为职业投资人也已经15年了,亲历过1992年排队买认购证一本万利的疯狂,见证了1999年纳斯达克鸡犬升天的科技股狂潮和泡沫破灭后暴跌90%的大崩盘,也参与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对冲基金对华尔街投行的挤兑。在市场的风风雨雨中,时常会有感而发,产生要提笔写些什么的想法,却总是没能实现。
三年前开始写微博,本来只想为自己散乱的投资思考留下几句零言片语,却意外地得到了各方朋友们的支持和认可。几篇即兴而成的长微博,居然每篇都能有三四千次转发和三四百万次阅读,着实让我惊讶。许多良师益友也一直劝我出本书,把这些文章和随笔汇集成册,便于各方朋友们的阅读和指正。
这本书起名为《投资中最简单的事》,直接的缘由是对于霍华德•马克斯的《投资最重要的事》的东施效颦之举,但也有其背后的涵义。投资本身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宏观上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军事,中观上涉及行业格局演变、产业技术进步、上下游产业链变迁,微观上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公司治理、管理层素质、财务状况、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方方面面。固然可以通过金融学、经济学、心理学、会计学、统计学、社会学、企业管理学等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体系来应对这个复杂的问题,但是,是否可以化繁为简、直接追问投资的本质是什么?有没有一些简单可行的法则和工具能够直接地触及投资的本质?既然投资有太多复杂的因素难以把握,能不能只试图去把握那些能够把握的、最简单的事,而把不能把握的复杂因素留给运气和概率?
在我从业余炒股者成长为职业投资人的过程中,在不同的阶段钻研过各式各样的投资方法,从打探消息、跟庄炒作,到定量投资、程序化交易;从看K线图的技术分析,到看财务报表的基本面分析;从精选个股的集中投资,到行业配置的组合投资;从寻找未来收入爆发的成长投资,到专注现有资产低估的价值投资。这期间也认识了各种投资风格的成功人士,让我意识到每个人的性格、经验、学识和能力圈决定了最适合他的投资方式,不论哪种投资方法,做到精、做到深、做到专,都能立于不败之地。然而,通过个人的实践也深深地体会到,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只有价值投资才是真正可学、可用、可掌握的,因此这也是我贯穿职业生涯一直坚持的投资方式。
诚然,对于一个真正的投资者而言,价值和成长是不可割裂的,一个没有成长的公司很难说有很高的价值,一个估值过高的成长公司也很难说是好的投资标的。但是,如果一定要区分狭义的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的话,我会把价值投资表述为P0<<V0其中,P0是股票今天价格,V0是公司现在的价值,Vn是公司未来的价值,“<<”代表“远小于”。价值投资和成长投资殊途同归,都是希望以现在五毛钱的价格购买未来价值一元钱的企业(P0<<Vn),无非是企业的价值支撑的来源不同。成长投资的价值支撑主要来自于企业未来的收入和利润的高增长,更强调公司未来的价值Vn要远大于公司现在的价值V0,但这是需要预测未来的远见的,只有极少数的人能够做到。价值投资的价值支撑主要来自于企业现有的资产、利润和现金流,更注重公司现在的价格P0是否远小于公司现在的价值V0,更多需要的是分析现在,难度相对较小,大多数人通过学习都能够掌握。
不可否认,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的能力边界和局限性,但是只要认识到了局限性的存在,反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它的制约。我对自己的局限性是这样认识的:我更擅长于总结过去的规律性的东西,但不擅长于预测未来的突破和演变;我更擅长于在变化中寻找不变,但不擅长于从不变中寻找变化。意识到这种局限性的存在,我就尽力去寻找一些历史上证明是行之有效的简单法则、简单工具,然后长期地坚持。
比如,我把选股的要素简化为估值、品质和时机,并且淡化时机的必要性(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因为难把握),于是选股的复杂问题就变成了寻找“便宜的好公司”的相对简单的问题然后,针对不同的行业特性,利用波特五力、杜邦分析、估值分析等简单工具,去弄清这个行业里决定竞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什么样的公司算“好公司”、什么样的价格是“便宜”。例如,对于餐饮业,回头客多、翻台率高、坪效高的就是“好公司”,对于连锁零售业,同店增长高、开店速度快、应收帐款低的就是“好公司”,对于制造业,规模大、成本低、存货少的就是“好公司”
另外,我会努力奉行一些简单的原则,例如:
第一,便宜才是硬道理。即使是普通公司,只要足够便宜,也会有丰厚的回报。A股市场鱼龙混杂,要发现“价格合理的伟大公司”,其难度远远超过寻找“价格低估的普通公司”。
第二,定价权是核心竞争力。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有两个标准:一是公司做的事情自己可以不断复制,比如麦当劳和星巴克,几十年来可以不断地跨区域开新店,在全世界成功复制;二是公司所做的事情别人不可能复制,具备独占资源、品牌美誉度、专利、技术、寡头垄断地位、牌照准入限制等特征,最终体现为企业的定价权。
第三,胜而后求战,不要战而后求胜。百舸争流的行业,增长再快也难找投资标的,不妨等待行业“内战”结束后赢家产生后再做投资。许多人担心在胜负已分的行业中买赢家会太迟,其实,腾讯、百度、格力、茅台等在十年前就已经是各自行业里的赢家了,但是十年来的涨幅依然惊人。
第四,人弃我取,逆向投资。不论是巴菲特、索罗斯,还是邓普顿、卡尔•伊坎,投资上的集大成者大多数都具有超强的逆向思维能力。A股的情绪波动容易走极端,任何的概念和主题,无论真假,只要够新够炫,都能在短期内炒翻天,但爆炒之后不可避免的是暴跌,因此对于象我这般手脚不快的人来说,“人多的地方不去”更是至理名言。
以上这些都是很简单的法则和工具,所以不可能“总是对”、也不一定“马上对”,但是这些法则和工具都是经过许多成功投资人长期验证的、触及投资本质的、规律性的东西。这些规律性的东西看起来是投资中最简单的事,却也是投资中最本质的东西,并不会因为时空的不同而有大的差异--虽然每隔几年就会有一段时间,市场的狂热让人觉得“这次不同了”。15年来,我亲身经历过两次市场对价值投资的广泛质疑,一次是在1999年纳斯达克泡沫的顶峰,另一次是2013A股的创业板热潮。虽然两次相隔了14年,但是其中的相似之处是如此之多,令人不得不感叹人性的亘久不变。虽然科学技术的进步的确是日新月异,但是人性中不变的贪婪和恐惧,总能让那些认为“这次不同了”的观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被证明只是对历史的健忘罢了
***
我想把这本书献给我的父亲邱华炳。父亲是个大学教师,一生潜心学术、著作等身,学生遍布金融、财税、经济的各个领域,也让我在成长之初就能够近距离地接触到许多未来的业界精英并向他们学习。不论是在专业上还是在生活上,父亲都是我不折不扣的启蒙老师,他总是教育我做事先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要多读书,不在于积累知识而在于培养能力。父亲已经去世十多年了,但是每次我遇到他以前的学生,许多人依然清晰地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和言谈举止的细节,他们流露出来的真挚情感和深切怀念,总令我感动不已。本书的稿酬将全部捐给父亲生前从事的教育事业和关心的家乡公益事业。
最后,要特别感谢高瓴资本的张磊先生百忙中为本书作序。张磊先生是我最钦佩的投资人,他对行业规律的深刻理解、对企业品质的深入剖析、对格局变化的前瞻性把握都是非常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他的作序无疑为本书增色许多。同时,我也衷心感谢巴曙松、詹余引、陈鸿桥、裘国根和赵丹阳等良师益友们拨冗为本书所写的推荐语。韩海峰做了许多协助文字整理的细致工作,在此一并致谢。另外,要特别感谢湛庐文化的董寰老师的精心编辑,使原本杂乱无章的众多随笔升华成一本脉络清晰的书。
谨以此书,与所有的投资人共勉。由于本书是由不同时间点所写的文章、随笔和演讲实录汇集而成,所作的一些判断和评论都带有鲜明的时间烙印和特定背景,请广大读者在阅读时注意甄别。由于作者水平有限,疏漏在所难免,不足之处,欢迎各方朋友们批评指正。


邱国鹭,CFA,曾任南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和投委会主席、普林瑟斯资本管理公司基金经理、奥泰尔领航者对冲基金合伙人、韦奇资本管理公司合伙人等职。职业投资15年的履历中包含了60亿美元私募基金合伙人、跨国对冲基金创始人、2800亿公募基金公司投研负责人等从业经验。

http://weibo.com/qiuguolu
http://blog.sina.com.cn/qiuguolu
本文节选发表在2014年10月25日《经济观察报》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