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分析:“爸妈是为你好”这句话为何被孩子反感?

2022-09-22 11:33阅读:10,656
今天的《珠江晚报》校园周刊“教子有方”栏目,有“’爸妈是为你好‘这句话为何被孩子反感?的心理分析. 
专家建议:应体会孩子的真实成长需求
  案例
  家长:
  一次去同学家,刚好看到同学在怒吼她的儿子:“现在都到了什么时候了?你还不收心好好学习,天天就知道玩!到时候你该怎么办啊?爸妈都是为你好,你要听话!不听话,保准以后有你好果子吃!”也许是第三方的缘故,当时我特别能理解同学的儿子,看到他特别反感又特别无奈,看得我心跳加速、羞愧反思,这样的话我也常常对自家孩子说。请问父母该怎么调整呢?
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分析:“爸妈是为你好”这句话为何被孩子反感?

  分析
  珠海市帮达心理咨询有限公司首席心理咨询师曹泽能:

  家长您好!“爸妈是为你好,爸妈难道会害你吗?“”你现在恨我没有关系,你将来一定会理解我、感谢我!”类似这些话,我们都耳熟能详。结果是,不少父母把一生都奉献给孩子,却也失去孩子,甚至害了孩子。
  父母为什么会有“为你好”的执念呢?大概原因有:
  一是因为“投射效应”。这是指,把自己的特点归因到别人身上的倾向,以己度人、“理直气壮”地投注自己的观念、情感、意志等,认为“我有、你有、全都有”。这是一种较为严重的认知心理偏差,会理所当然地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不顾及孩子的内心感受与真实意愿。与普通的人际关系相比,亲子关系的投射效应无法让人躲避,因为孩子需要依赖父母生存,有的父母立于道德的最高点,肆无忌惮地伤害孩子而不自知。当父母进入投射效应通道时,司空见惯的情况是自动屏蔽孩子的闪光点,即使自家孩子在别人眼里已经很优秀了。
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分析:“爸妈是为你好”这句话为何被孩子反感?
  投射效应所带来的后果是,一则,扭曲了孩子的自我认知与健康发展。原本属于“蓝宝石”的孩子,因不断被属于“红宝石”的父母软硬兼施“洗脑”,进而不得不放弃“蓝宝石”特质,拼命让“蓝宝石”发出“红宝石”的光芒;二则,压缩了孩子独立探索的成长空间,令孩子失去自我判断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三则,引发孩子心理失衡,容易滋生各种心理问题。
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分析:“爸妈是为你好”这句话为何被孩子反感?
  二是因为“非爱行为”。这是指,以爱的名义非爱掠夺,迫使自己最亲近的人,按照自己的剧本“出演”。其常见特点有:一则,带附加条件的“爱”,如“你要听话,听话才是乖孩子,妈妈最爱乖孩子”“你学习好,有好前途,爸妈就会爱你”;二则,没有原则的“爱”,无限制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这诱导孩子恃宠而骄,变得自私自利,不懂共情,不懂关爱他人,逐渐成为不幸的人;三则,强制或限制的“爱”。父母打着爱的旗号,或越俎代庖包办孩子的生活,或强行控制孩子的精神。尤其是有的单亲家庭,父母觉得我就是为你而活,你不能让我失望,必须达到我的期望;
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分析:“爸妈是为你好”这句话为何被孩子反感?
四则,永远无法满足的“爱”。父母的愿望深不见底、没完没了,无论孩子怎样努力、怎样讨好父母,都无法达到父母的要求,都无法得到父母的肯定;五则,牺牲者讨债的“爱”,部分妈妈的口头禅“你看看,自从你出生后,我工作也丢了,人也变成黄脸婆了,我的一切都为你牺牲了,你为什么就不能认真学习呢?你为什么就不能回报我一下呢?”其实,是否生孩子是父母的自由选择,抚养孩子是父母应尽的责任,以此“甩锅”“索爱”、求回报,就违背了为人父母的初衷了。 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分析:“爸妈是为你好”这句话为何被孩子反感?
  建议
  家长要设置心理边界。人有两个生存空间,一个是物理空间,客观存在、触手可及;另一个是心理空间,主观感受、无形无边。有边界感,才会形成责任感。哪些是你的,哪些是我的;哪些我喜欢,哪些我不喜欢……心理边界包括身体、话语、情绪情感、限制、态度、信念、行为、三观、欲望、思想等。成熟的边界三原则是: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伤害环境。当父母建立好边界后,就会主动与孩子“划清界线”,允许并支持孩子建立自己的“地盘”,孩子会渐渐明白“哪些是对自己的好”,父母也会懂得“孩子需要的好,并不完全是父母认为的好”。这样,孩子能坦然说“不”,而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父母平和接受孩子的退却,也不会去责怪……保持适度的心理边界,双方爱的空间才会更大,父母对孩子的“自动伤害”就会减少到最低程度。
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分析:“爸妈是为你好”这句话为何被孩子反感?
  第二,多体会孩子的真实成长需求。每个成人的心理都住着一个“内在小孩”,这是我们对自己童年体验的记忆与理想化的童年生活,因此很多父母总会有意无意忽略孩子的真正需要,而把孩子当作小时候的自己,这容易造成想当然地对孩子“理直气壮”示好,比方因自己童年贫困而给孩子物质满足。
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分析:“爸妈是为你好”这句话为何被孩子反感?
  第三,尊重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我们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当年父母管控我们时,我们是不是也非常烦躁、非常叛逆?退一步说,即使父母都是对的,如同你身后站着一个围棋高手,指导你下的每一步棋都是正确的,最后结果躺赢,你能感受到下棋的乐趣吗?因此,我们必须要明白,孩子是通过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却并非属于我们;我们可以给予孩子爱,但孩子却有自己的思想;我们可以照顾孩子的身体,但不能左右孩子的心灵。孩子的心灵属于自己,而非任何人,哪怕父母也不例外。只有接受孩子是独立的个体,父母才会慢慢放下改变孩子、管控孩子的执念。
  本报记者 张景璐
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分析:“爸妈是为你好”这句话为何被孩子反感?

老师简介:
曹泽能
珠海帮达心理机构-首席心理咨询师,已全职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8年,辅导各类心理咨询案例达11000人次以上,曾荣获2016年全国优秀心理咨询师金奖、2011年珠海市政府优秀技能人才三等奖。
心理师-曹泽能手机:13326651322
微信: czn13326651322

珠海心理医生曹泽能分析:“爸妈是为你好”这句话为何被孩子反感?
长按二维码关注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