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有篇文章挺火,介绍了一下为什么称呼韩国人为“棒子”,这种称呼其实从清朝时已存在。在跟人聊天的时候,就有人问我,那为什么印度人被称为“阿三”?是否也是古已有之?这还得从旧上海开始讲起......
旁遮普(Punjab)是印度西北部的一个邦,公元15世纪后期那纳克在旁遮普创建锡克教(Sikhism)。据上世纪80年代统计,世界锡克教信徒约900万人,约85%居住在印度的旁遮普邦。早在1845年一1846年英国军队欲通过旁遮普而与锡克教人发生战争,称之“锡克战争”,战争以英国胜利而告结束。1857年英国控制的印度军队哗变,而由锡克教控制的旁遮普表示效忠于英国,并在平息哗变中发挥了作用。
就在1857年印度旁遮普邦的锡克教表示效忠英国后,上海英租界当局决定雇用印度锡克教徒充当租界的低级警员,于是大批的锡克教人进入上海,还有更多的人又追随他们进入上海。为了尊重他们的信仰,一些捕房还同意利用捕房的会议室权充“锡克寺庙”,因为锡克教没有神像礼拜,并不妨碍再将寺庙改为礼堂。
锡克人在上海大多担任交通警、门卫,以其头缠红布,上海人称他们为“红头阿三”
浙江路南京路口,红头阿三指挥交通
据1948年上海市文献委员会编印《上海人口志略》统汁,1930年上海公共租界内有印度人1842人,大部分是锡克教人,这些人大多居住在虹口的昆山路、峨嵋路、吴淞路一带。至于为什么要叫他们红头阿三,说法还挺多的。
第一种说法见于1922年出版的《沪谚》,该书认为印度巡捕头上缠着红布,脸的面色好象黑碳,因此就被人称为“红头黑碳”,后来被讹读为“红头阿三”。不过在上海方言中,“阿三”与“黑碳”,似乎在说法上还是有点距离的。
第二种说法,认为印捕进入捕房,晚于西捕、华捕,因此地位要低于前二者,故被称为“阿三”,至于“红头”,也
旁遮普(Punjab)是印度西北部的一个邦,公元15世纪后期那纳克在旁遮普创建锡克教(Sikhism)。据上世纪80年代统计,世界锡克教信徒约900万人,约85%居住在印度的旁遮普邦。早在1845年一1846年英国军队欲通过旁遮普而与锡克教人发生战争,称之“锡克战争”,战争以英国胜利而告结束。1857年英国控制的印度军队哗变,而由锡克教控制的旁遮普表示效忠于英国,并在平息哗变中发挥了作用。
就在1857年印度旁遮普邦的锡克教表示效忠英国后,上海英租界当局决定雇用印度锡克教徒充当租界的低级警员,于是大批的锡克教人进入上海,还有更多的人又追随他们进入上海。为了尊重他们的信仰,一些捕房还同意利用捕房的会议室权充“锡克寺庙”,因为锡克教没有神像礼拜,并不妨碍再将寺庙改为礼堂。
锡克人在上海大多担任交通警、门卫,以其头缠红布,上海人称他们为“红头阿三”
浙江路南京路口,红头阿三指挥交通
据1948年上海市文献委员会编印《上海人口志略》统汁,1930年上海公共租界内有印度人1842人,大部分是锡克教人,这些人大多居住在虹口的昆山路、峨嵋路、吴淞路一带。至于为什么要叫他们红头阿三,说法还挺多的。
第一种说法见于1922年出版的《沪谚》,该书认为印度巡捕头上缠着红布,脸的面色好象黑碳,因此就被人称为“红头黑碳”,后来被讹读为“红头阿三”。不过在上海方言中,“阿三”与“黑碳”,似乎在说法上还是有点距离的。
第二种说法,认为印捕进入捕房,晚于西捕、华捕,因此地位要低于前二者,故被称为“阿三”,至于“红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