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了,刀郎《花妖》的歌词
2023-10-17 10:17阅读:128
神了,刀郎《花妖》的歌词
这两天反复听刀郎的《花妖》,听的是于文华唱的版本,百听不厌,简直上头了。此曲只应天上有——定是天宫看守仙曲库的仙差睡着了,被刀郎从天宫盗取下来:
我在时间的树下等了你很久
尘凡儿缠我谤我笑我白了头
你看那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
像一盏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
“时间的树下”——现代自由诗味道;“尘凡儿”——古风诗韵味。两者相继出现,给人新鲜、陌生的感觉,远离了一般歌词平庸的老套。但这又让人有些疑问:两者能否很好磨合,融为一体?
随着后面两句歌词的出现,疑问消失了。这种消失,不是因为疑问得到了解答,而是完全被忽略,代之以对下面两句精彩歌词的叹赏:
你看那天边追逐落日的纸鸢
像一盏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
时间树下无望的等待,像什么呢?刀郎用“你看”提醒我们,这种等待,像空中追逐落日的鹰型风筝。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那么这就是一个比喻了,一个暗喻(没有“如”“像”比喻动词连结):时间树下的等待像逐日的风筝,两者注定都是一无所获。
一丝悲意开始弥漫。但接下来一句歌词消弭了弥漫的悲意:
像一盏回首道别夤夜的风灯
“像“这个字表明,这里出现了明喻,追逐落日的风筝,与一盏风灯相像。这盏风灯,从容地回首,与夤夜(下半夜3至5点时间段)道别,它与夜相映衬的时光,就此成为回忆。感觉一下,这里已没有哀伤,只有淡定,只有治愈和慰藉。
一暗一明两个比喻,先是纸鸢对等待作了暗喻,然后风灯又对纸鸢进行了明喻,再比喻的同时,也对其意义进行了修正,通过这种微妙的“喻上喻”,本体的意蕴最终得以确立,那就是:无望的等待,意味着忧伤,同时也意味着抚慰。
“喻上喻”——不妨对这种修饰手法如此命名。我们知道有多种比喻手法:明喻、暗喻、隐喻、借喻、提喻、扩喻、缩喻、转喻等等。但我敢打赌,这种喻上喻,众多修辞书上都未有提及。我努力回想读过的书中有没有类似的例子,回忆中只是一片空白。当我的眼光看到《花妖》下一节歌词时,惊喜地发现类似的例子就在眼前:
我的心似流沙放逐在车辙旁
他日你若再返必颠沛在世上
若遇那秋夜雨倦鸟也淋淋
那却是花墙下弥留的枯黄
没错,这里又出现了喻上喻。不同的是先出现的是明喻“我的心似流沙……”然后出现的是暗喻“那却是花墙下弥留的枯黄”。
车辙旁的流沙,苦苦等待,如有幸与被等待者交际,也只是使对方颠沛,这是多么绝望!而当这种绝望继续加深:秋雨连绵,倦鸟也淋淋,对明喻流沙的暗喻出现了:那花墙下弥留的枯黄。很奇异地,在绝望的时刻,当流沙变成了花墙下的枯黄,绝望的感觉反而不见了:花墙下的枯黄没什么可绝望的,它曾是盛夏的鲜花,怒放过,芬芳过,美化过世界,又在秋雨夜静静隐身于花墙之下。
《花妖》中的两处“喻上喻”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语言的魔力和音乐的魔力。这种魔力可以疗伤,疗心灵之伤。音乐的治愈是通过共鸣实现的。试想,大千世界,芸芸众生,谁不在等待和追寻?但等待和追寻的大多结果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时,第一个比喻出现了,或明或暗,但均哀怨而伤感;随之,第二个比喻出现,把思绪的方向盘轻转了一下,车子开始朝另一个方向进发。转向没多大,却出现了奇迹:原来的方向通往深渊,新的方向则通往乐土。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