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1994年,新疆作家杨牧推出了《天狼星下——中国第一百万零一个盲流的历程》
2012-12-19 00:11阅读:3,056
![[转载]1994年,新疆作家杨牧推出了《天狼星下——中国第一百万零一个盲流的历程》 [转载]1994年,新疆作家杨牧推出了《天狼星下——中国第一百万零一个盲流的历程》](http://www.chinaxinjiang.cn/xjts/zjrs/W020071108353268795784.jpg)
![[转载]1994年,新疆作家杨牧推出了《天狼星下——中国第一百万零一个盲流的历程》 [转载]1994年,新疆作家杨牧推出了《天狼星下——中国第一百万零一个盲流的历程》](http://www.chinaxinjiang.cn/xjts/zjrs/W020071108353269106806.jpg)
杨牧为伊犁晚报题词
金秋的伊犁天高云淡,清澈的伊犁河水汩汩的向西流去。10月1日,伊犁晚报记者在伊犁河畔对当代著名作家、诗人杨牧进行了采访,近距离感受到这位新边塞诗人的风采。采访结束后,杨牧欣然为伊犁晚报题词:伊犁河永远在我心中流淌,浇灌着我,滋润着我。
杨牧,1944年出生在山青水秀的天府之国四川,1980年发表《我是青年》一诗,引起很大反响。此后,陆续出版诗集《绿色的星》、《复活的海》、《野玫瑰》、《夕阳和我》、《雄风》,神话长诗《塔格莱丽赛》,还著有自传体长篇纪实小说《天狼星下》。杨牧的人生充满惊险浪漫的传奇色彩,在上个世纪那个特殊的年代,14岁的杨牧曾因为反对删除课本里艾青的诗歌被迫辍学。没有想到,就此杨牧的人生开始和艾青之间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开始和新疆这片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1964年,20岁的杨牧背井离乡,他像数以万计的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流浪者一样,挤进西行的人流,从四川千里迢迢来到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在25年的边塞生涯中,杨牧放过羊、挖过渠、种过地、做过工,创办了《绿风》诗刊,担任过新疆文联副主席职务。动荡不安、颠沛流离的生活经历,造就了杨牧惊人的生存能力,也造就了他承受苦难的硬汉性格和拼搏精神。杨牧对流逝在荒诞年代里的美好青春有着无限苦涩的回味和感叹。然而,诗人并没有被创伤和不幸压倒,也没有沉浸在沮丧中顾影自怜,在他前额已经被岁月雕刻了三道长纹和两道短纹的时候,在他额顶已经秃去25%左右头发的时候,诗人发出了激越坚定的呐喊:我是青年!
从巴山蜀水到准噶尔盆地,漫长的生活道路给这位诗人馈赠的苦难与艰辛锻造了他沉甸甸的文字。他把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全部奉献给了新疆。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杨牧从一个落难的“盲流”成长为全国著名的作家、诗人。1994年,杨牧推出了令全国轰动的自传体长篇纪实小说《天狼星下——中国第一百万零一个盲流的历程》。评论家称,它是一部非常独特的传记文学作品,它写出了一个人、一代人、一个民族不愿回首的过去,是一次“民族灵魂的深刻透视”。
记者:四川是你传统意义上的故乡,而新疆或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你文学上的故乡,可不可以这样说?
杨牧:四川是我传统意义上的故乡,新疆特别是兵团是我生命意义上的故乡。我20岁到新疆,在新疆生活了二十五年,这二十五年是我生命中的黄金时段,是我从无到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我生命旅程中的“录音带”。我很感谢新疆这块土地,特别要感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都是这样的,身在其中的时候,并不会意识到周围这一切对你有多大的意义。但是当你离开后,你会发觉,这一切给你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因此,对新疆我是感情至深的,所以此次我特地来新疆伊犁看一看,走一走。一方面农四师是咱们兵团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师,另一方面伊犁曾经给过我丰富的创作营养,我得益于这个地方。
记者:上个世纪在新疆那段艰难的生活经历,对你日后创作是不是有直接的影响?
杨牧:当然,作用是巨大的。我刚到新疆的时候做过建筑工人、测量工人,做过农场宣传队的队员,也做过宣传科的干事,写过黑板报,办过《三秋战报》。也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我直接在农业连队劳动。可以说农场的三十六种活计,我样样都会干。当时只是一种工作、一种生活,但事后它成了我生命中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记者:新疆对你而言是不是有一种深深的无法割舍的情怀?
杨牧:这就是剪不断理还乱。我曾经把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这里。新疆以及兵团情节在我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每每兵团有什么事,我是召之即来。杨牧(不管)走到哪儿,都甭想脱掉兵团这个“皮”。这个“皮”并非一个空‘皮’,它已经溶入了我的血脉,渗入了我的灵魂,所以我始终在兵团,始终在新疆。
记者:你这次来伊犁有什么感受,和以往有什么不同?
杨牧:新疆除了兵团,伊犁是我的一个基本立足点。我对新疆两块地方特别感兴趣。一个是吐鲁番,一个是伊犁。吐鲁番是历史的,伊犁是自然的,历史使人深刻,自然使人飘逸。伊犁给我提供了很好的底色,如果没有伊犁这块葱绿以及由这块葱绿调和而出的五彩缤纷的一幅幅画面的话,我的生命是不完整的,我的创作将也是不完整的。其实,伊犁与我有着不解之缘,上世纪六十代,我流浪新疆时,是准备到伊犁的,我都走到了伊犁的三台海子。当时,疲惫不堪、饥渴难耐的我艰苦地跋涉着,一位解放军战士问我是不是需要帮助,我说太需要了,就这样,我被他用卡车拉回了石河子。不然,我在新疆的25年,不是呆在石河子,而应该是伊犁。
记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来伊犁时,你留下了《草原》、《毡房进行曲》、《快乐王子》、《尼勒克山下,小小的芳甸》等著名的诗篇,这次来伊犁准备写一写伊犁的什么?
杨牧:这次不是为创作而来,主要是寻梦,伊犁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一辈子也无法割舍。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