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
2020-12-13 21:39阅读:6,637
部编新教材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导读课教学设计
西安市莲湖区远东第二小学
李欢
教材与学情
本册“快乐读书吧”以“从前有座山”为题,引导学生阅读中外民间故事。教材由导语、“你读过吗”、“小贴士”、“相信你可以读更多”四部分组成。比较特殊的一点是,教材中并未给出具体的推荐书目,只是提示了学生可以去阅读中国、欧洲、非洲等地区的民间故事。本单元的课文选编了《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两个中国民间故事,口语交际、习作和园地中也编排了中国民间故事的元素。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对中国的民间故事认识比较深,顺着这一编排思路,我们在“快乐读书吧”中选择了《中国民间故事》作为导读书目。
人教社何源老师说:“统编教材凸显课外阅读课程化,课程化不仅仅是对读什么进行推荐,还意味着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监管和指导。”的确,《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就要求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于现在这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快乐读书吧”虽是一个全新的栏目,但是不可忽视的是,五年级的孩子已经有了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民间故事作为民间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特殊的文体特点。在导读《中国民间故事》时,我们一方面努力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努力教给孩子阅读民间故事的基本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能够在阅读中感受民间故事动人的情节,关注人物形象特点。(重点)
2.拓展外国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中外民间故事的兴趣。(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重点
)
3.感受民间故事的魅力与精彩,热爱阅读,喜爱民间故事。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从前有座山》的音频资料,《灰额猫、山羊和绵羊》的音频片段;《列那狐的故事》连环画。
学生准备:
搜集民间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音频导入,唤醒回忆
1.课件播放讲故事的音频,音频内容为: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
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从前有座山……
2.导入:多么熟悉的故事开头哇!看到有的同学笑了,听到有的同学情不自禁地跟着讲了起来,我也深有感触。是啊,在很小的时候,也许就有人给你讲过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叫《从前有座山》,它是一个“中国民间故事”,它就藏在我们第三单元的“快乐读书吧”里呢!(平板出示课本“快乐读书吧”——《从前有座山》导语截图)
(设计意图:《从前有座山》这个故事有趣在不断地重复那几句话,不有趣也是因为不断重复的那几句话。此环节以富有磁性的《从前有座山》的音频引入话题,一方面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以此引导学生发现民间故事的一个特点:情节内部的反复。可谓“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3. 勾连阅读经历,推荐《中国民间故事》:
(1)除了这个单元学过的《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
课件出示田螺姑娘、梁山伯与祝英台、八仙过海、董永与七仙女的图片,引导学生根据图片猜出这些中国民间故事的名称和故事的主人公。
抢答:看图猜故事(平板)
(2)同学们知道得可真多啊,《田螺姑娘》、《梁山伯与祝英台》、《八仙过海》……都是我国民间故事中的经典。(
出示课本“快乐读书吧”——“你读过吗”截图)(平板出示课文截图放大)
(3)你们所说的这些故事大多都被收录在《中国民间故事》里了,这是我们第三单元“快乐读书吧”推荐的必读书目!)(
出示课题“快乐读书吧”截图和《中国民间故事》封面截图)
(设计意图:“快乐读书吧”是本单元的最后一个栏目。对于民间故事,学生的学习并非零起点。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对民间故事肯定有了或多或少,或深或浅的认识。此环节意在通过复习,唤起学生的记忆,梳理民间故事的特点,为学习怎样读民间故事,做好铺垫。)
二、读封面、勒口、前言、目录,激发阅读兴趣
1.勾连阅读经验,引导读封面、勒口、前言、目录:
(1)拿到一本书,你们通常会先读什么?(学生自由说)
(2)实体书介绍:你们真会读书,其实在我们统编教材二年级的“快乐读书吧”里就告诉我们读书要先看封面和目录。
(3)引导读书还要读勒口和前言(出示封面、目录、勒口、封底、前言截图):其实,在读整本书之前,除了封面和目录,我们还要去看看封面、封底折进去的部分——勒口和目录前面的前言。
2.学生阅读自己带的书的封面、勒口、前言、目录,发现读民间故事的意义:
(1)快速浏览封面、封底、勒口、前言、目录,看看你能获得哪些重要的信息?
(2)指名交流,发现读民间故事的意义。
封面、封底:编者、读民间故事的意义
勒口、前言:内容简介、读民间故事的意义
目录:故事多,45个
(设计意图:对现在这批五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有了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本环节教学先肯定孩子们读书先读封面、目录的方法,再引导孩子们去读勒口、前言,从中发掘民间故事的魅力,发现读民间故事的意义,让学生“好读书”。)
3.制订阅读计划,开启民间故事阅读之旅:
我们要用一个星期去读这本书,你准备怎么读,咱们来制订个计划。
(1)个人制订计划,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展示计划,肯定优点。平板拍照
(3)汲取优点,修正计划:这两位同学考虑得很周到。孩子们,你们的计划需要修正一下吗?
(设计意图:叶圣陶说:“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避免“走马观花”式、“囫囵吞枣”式的阅读。)
三、指导阅读,关注特点
1.计划制订好了,那么我们怎么去读民间故事呢?出示《田螺姑娘》题目,启发预测:看到这个题目,请你预测一下故事内容。
2. 自主学习《田螺姑娘》,巩固民间故事学法。
(1)结合第二单元快速默读的阅读策略和本单元学习民间故事的方法,自己尝试读懂这个民间故事。
2.平板出示课本至田螺姑娘的文字描写片段,请学生默读。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则民间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提示:要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讲清故事的起因——有一个勤劳的年轻农夫,在耕作时捡回一个大田螺,养在灶边的水缸里;故事的经过——农夫耕作回来,发现饭做好了,菜烧好了,屋子也收拾干净了;故事的结果——隔壁的老太太告诉他是田螺姑娘来帮忙了。
展开想象,猜想故事后来会怎么样,讨论之后,出示书中结局。(课件书本截图)
4.
对比探究,发现《牛郎织女》与《田螺姑娘》的异同。
|
主人公
|
帮助者
|
经历的磨难
|
结局
|
《牛郎织女》
|
|
|
|
|
《田螺姑娘》
|
|
|
|
|
5.
平板拍照上传,同学交流。
(1)学生交流特点。
(2)平板课件总结,并至课本小贴士,放大,全班阅读。(边小结边总结。)
6.过渡:人们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化成了一个个民间传说和故事,民间故事集中体现了真、善、美。
(1)课件出示《牛郎织女》《猎人海力布》的插图,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民间故事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和愿望。(《猎人海力布》赞扬了海力布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牛郎织女》表达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2)说一说:你了解的民间故事都表达了劳动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3)小结:民间故事寄托着人们朴素的愿望,正义却弱小的主人公总是能够打败强大的对手,心地善良的穷苦人最终会丰衣足食,过上幸福的生活。民间故事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它总是直接反映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
6.阅读方法总结:同学们,老师带着大家阅读了一个民间故事。阅读民间故事,你用到了哪些方法?
(1)学生交流。
(2)阅读方法小结:我们在读民间故事的时候,可以预测故事内容,读故事时找出主人公,理清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简单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想想故事中寄托了古人怎样的愿望,享受民间故事带给我们的阅读快乐。
(设计意图:关于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导读课的第二大任务就是学习读书方法。民间故事这一特殊文体,应该有其特殊的阅读方法。此环节的设计,基于学生对民间故事的认识,引导学生读故事理清人物,厘清情节,谈读书感受,探究故事中朴素的愿望,帮助学生找到读民间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会读书”。)
三、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民间故事存在于世界上的每一个角落。你知道这些外国民间故事吗?
2.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猜一猜这些外国民间故事的名字。(《长不大的牧羊人》《列那狐的故事》《松迪亚塔》)
3.播放《灰额猫、山羊和绵羊》的故事片段,请学生认真听故事,谈一谈感受。
4.出示《列那狐的故事》连环画,引导学生简要交流故事内容及主人公。
5.引导学生继续交流自己还读过哪些外国民间故事,简要和大家交流一下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故事推荐,鼓励读书
1.出示《中国民间故事》《一千零一夜》《意大利民间故事》《非洲民间故事》等书籍图片,简要介绍书的内容。
2.总结:课后,就让我们行动起来,读一读这些书里的故事,领略这些故事情节的生动、有趣,感悟主人公身上的优秀品质,受到真、善、美情感的熏陶。让我们一起快乐读书,热爱阅读,一起走进民间故事的宝库吧!
(设计意图:导读课的首要任务是激发阅读兴趣,激趣应该贯穿始终。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借叶圣陶的“号召力”,激发学生按计划阅读《中国民间故事》的兴趣。)
五、板书:
口耳相传
固定类型
中国民间故事
(快乐读书吧)
重复段落
结尾美好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