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卢燕燕老师《比尾巴》评课稿
2012-12-19 16:22阅读:61
《比尾巴》评课
水头五小
卢燕燕老师
《比尾巴》一课选自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第十课,由水头五小周晓婷老师执教。一年级的孩子们非常喜欢小动物,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比尾巴》这首儿歌抓住了各种小动物尾巴特点,以“比”的形式为主线,以三问三答展开,语言琅琅上口。周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就紧紧抓住了这一特点。这是一节生动活泼而有实效的示范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趣味的情境。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营造不仅在于提供刺激物,增强气氛,还在于语文学习需要熏陶感染。周老师用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创设了“摸一摸”的游戏导入,很自然的从小朋友身上过度到动物身上,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轻而易举地将学生带到了课文中,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二、识字教学非常有趣。
识字教学要注重识字过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周老师的字词教学就十分扎实,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从会读到会认,由易到难地进行学习。她的教学形式非常多样,有让学生带拼音读,去拼音读,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根据动物图片找名字,通过动物的名字,叫出小动物,;在识字生字时,老师让学生说说自己什么办法能记住生字?还抓住识字规律,把几个相似的字“巴、把、公、松、鸡、鸭”放在一起比较,让学生发现识字规律,渗透识字方法。在原有的认知基础上,让学生说出还有那些字有鸟字旁,学生说出了“鹅”“鹤”,这其实是对生字教学的一种拓展。在巩固词语教学时,设计了“小猴过河”的游戏巩固词语。这样有层次地有梯度地把识字放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与认识的事物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识字的同时,发展语言,提高认识能力。一节课下来,学生就轻轻松松地掌握了本课的生字。
三、朗读教学充满趣味。
本篇课文整体的朗读基调是轻松、欢快、俏皮的,就好像两个小朋友在一问一答,做猜谜游戏。周老师并没有直接让学生去照本宣科得拿着课本读,而是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答,在朗读指导中还重点指导学生读好问句末尾词语的升调,如“长?”“短?”“一把伞?”等。另外比较有特色的是加动作读。既可以作为课堂学习的延伸,又可作为课间操,舒缓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一举双得。强化了朗读训练,培养了朗读能力。
但金无足赤,课无完课。课堂的生成从来会超出教师的预设,在加动作读环节,教师在让学生分组操练后,似乎漏掉了展示环节。另外,我觉得我们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犯过急、过快的错误,也就是有点求好心切。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不够有包容心,容易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可以说,本堂课的最高潮就是一(4)班的学生分组朗读比赛环节,学生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响声,非常积极,但显然教师并不满意学生的卖力表演。我们觉得那是“喊”,不是“读”,想请教各位老师这种情况我们新教师该如何处理呢?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