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物在日本:这件罕见青铜器,目前世界可以确认的只有三件
2019-11-30 02:33阅读:
在进入正题之前,想问一句,你去日本旅行因为什么?曾经就有人问我这个问题,我不假思索的回答对方:因为中国文化。对于日本的喜欢,仅仅因为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存留。唐宋是我们最熟悉、最直观的一方面。而这次在奈良国立博物馆,却有幸看到了许多殷商时期到汉代的青铜容器和乐器。图为爵,是我国古代一种用于盛放、斟倒和加热酒的容器,在考古发现中,它最常见的年代是商代和西周时期。
这一文物颇为眼熟,是奈良国立博物馆的青铜器馆内最为精华之一:大眉饕餮文簋。饕餮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神物,以贪婪为主,影视剧中常出现的形象是好吃好喝。而我们常说的饕餮纹则为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被认为是描绘饕餮的兽面。簋,是指盛放食物的容器,也是重要礼器。此文物属西周前期,
簋体纹饰繁缛,做工精细,主要是盛放食物的容器。
这两样文物是一样的东西,叫做“瓿”。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小瓮,有青铜制也有土陶制,一般是用于盛酒,或者水和酱。圆口、深腹、圈足,这里解释为是“盛酒”器。
这是一种非常精美的容器,你们认为这是什么?在奈良国立博物馆内,常年展览的中国古代青铜器,除了容器和乐器,还包括有武器、农具和文具等,可谓面面俱全。这一展馆,共有382件。
盉,我国古代的一种温酒的铜制器具,形状像壶,有三条腿,也有四条腿的。图中的三种青铜器均为盉。但时代却不一样,其中四条腿的盉属于西周后期。
簋,是古代青铜器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盛放食物的容器,图中的簋是商时期。但如前面所言,它除了是放食物的容器,也是一种重要礼器,在祭祀和宴飨时,它和鼎配合使用。历史上的,簋的造型也很多,不同时期的簋各有不同。
在商代,以鸱鸮为灵感的青铜器非常盛行,这是一种动物形象,也就是我们生活中不容易见到的猫头鹰。商代时期的这种青铜器最典型的就是妇好鸮尊。但奈良国立博物馆收藏的这件是青铜器叫做【鸱鸮卣】。卣,是一种器皿,属于古代酒器。具体出现时间是未知,盛行使用时期为商代跟西周时期。
图中二、三两种青铜器分别是盨和簋。同簋一样,盨也是古代盛放食物的一种容器。盨是从簋变化而来,在西周中期偏晚的时候开始流行,图上二者均为西周后期。
这三样容器分别是:盤(西周后期)、匜(战国时期),其中匜有两个。盤和匜一样都是一种盛水器。圓形,淺腹,小盤可用以盥洗,大盤可用以沐浴。也有的是盛放物品。匜是我国先秦时代礼器之一,用于沃盥之礼,为客人洗手所用,造型看起来很萌。
图上这几样青铜器均为卣,但时期不同,包括有商末周初、西周前期等,主要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
鼎,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一种古代青铜器。这在国内的许多博物馆内都有展览,也常出现在我们的口语之中,如一言九鼎等等。这里的众多鼎处于不同时期,有商(殷)中期、商(殷)后期、西周前期等。它在古代主要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后被认为是青铜器中最能代表至高无上权力的器物。
鼎的造型很多,有三足的圆鼎和四足的方鼎两类,又可分有盖的和无盖的两种。图为四足的无盖方鼎,为西周前期。在最前面的两个方鼎十分有意思,不论懂不懂文物,见此都忍不住驻足细看。在两方鼎各一侧均有摆放着一张印有刻字的硬纸板。此“刻字”则是方鼎内侧所有。
如左侧方鼎,此刻字你们认为是什么?日本人研究出来的是“宁女?又母则彝”。其中,这“?”是宝盖头加一个亜字,这个“亜“据说是日文,读“a”。但看铜器上的古代文字,一目了然,这是亚的繁体字。而在日本,“亜”则作为“亚”字的正体使用,所以我认可这可能是“(y)”,但图中形似“”的字为日本汉字,其理应为“”。你们认为呢?
而这两行古文则刻在方鼎内壁,虽是隔着玻璃,但隐约可见部分。你们觉得日本人的研究是否正确呢?
这三种青铜器也是鼎,都是三足,有盖。从左往右分别是战国~前汉、战国中期、春秋中期。 鼎本来是古代的烹饪
之器,最早是粘土烧制,后来发展为青铜铸造。
春秋中期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器中的鼎,原是上古时候极为普遍的烹饪器,其后实用意义逐渐减弱,成为权势的象征物。
【甗】是我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一般可以分成两部分。下半部是【鬲】,为古代炊具,样子像鼎,足部中空,主要是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这里的【甗】从左到右依次是西周时期、西周时期和战国时期。
从左到右,依次是竈(釜·甑)前汉、鍑(前汉)、釜(前汉)。竈就是灶的意思,鍑是指古代的一种大锅,
釜为一种器物,圆底无足,必须安置在炉灶之上或是以其他物体支撑煮物,釜口也是圆形,可以直接用来煮、炖、煎、炒等,可视为现代所使用「锅」的前身。
【春秋后期青铜豆】,这是我在博物馆最熟悉的一种青铜器之一,在古代是指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
这几样铜器像是某种容器,左边两种都是前汉时期的钟。古代的钟,最早是指乐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但这里的钟呢?由于日文看不懂,下面的英文翻译是: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它的形式被改变,中间部分变宽。它们大多简单,也没有表面图案,除了在两旁侧面装饰着动物的脑袋。从战国到汉代,它们被程式化,称之“钟”,那么这里的“钟”是指什么?
【西周晚期青铜壶】壶,在古代一般作为盛酒器或者是装水的容器,是重要的器物门类之一,在古代青铜器较为常见。
从左到右依次是簋、簋、伊簋、鼎、鼎。且每个容器内壁都有刻有铭文。这里重点介绍一下伊簋,则是站C位的青铜器,为西周后期。圆口、圆鼓腹,下承高圈足,器身两侧有龙形耳,器内壁底部有长铭文共103字,主要记述一位名为“伊”的人受到周厉王的册命赏赐,因而作此器以留传子孙。
以上均为不同时期的扁壶,摆放在玻璃上的扁壶是战国-西汉扁壶。
从左到右依次是战国期至前汉的“鈁”、战国中期的“鈁”。鈁在古代是盛酒器皿,青铜制成,方口大腹。也有锅一类的器皿,但图为是盛酒器皿。
图上左边两者是“鍑”,右两者为“蒜头壶”。“鍑”在古代是煮茶用具,十分兴盛,但到了宋朝就慢慢退出历史舞台。第一个“鍑”是后汉至北魏时期,第二个“鍑”是后汉时期。两个“蒜头壶”都是秦至前汉,是一种酒壶。
从左到右依次是:春秋时期的兽足座、前汉时期的鸟足形灯台、后汉时期的羊形灯台、(汉)兽形香炉、后汉博山炉、前汉博山炉。
虽然青铜器馆并不大,但要看完所有展品需要很长时间,这里也无法一一分享大家,实在遗憾。但在这个展馆内,有一件青铜器不得不看。凡是去过奈良国立博物馆的朋友们,一定了解到这是一个以收藏佛教塑像(中国不乏中国佛教塑像文物)闻名的博物馆,但其镇馆之宝却是一个青铜器。
【商末周初
凤凰文卣】它被安置在展馆内最明显的位置,但凡走进展馆的游客都会最先注意到它。其特点就是身上各种凸出的装饰,都是另外制作加上去的。作为一个商代晚期的青铜器,此造型极为罕见,目前世界上可以确认的只有三件。
这些珍贵收藏是在2002年,由一个名为坂本五郎的日本收藏家捐赠于奈良国立博物馆。在国内,这个日本人在收藏界也是十分有名。他也将自己的其他收藏文物捐赠于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台北故宫、东京国立博物馆等等。于奈良国立博物馆的这些青铜器,是他收藏的所有青铜器中的精华之选,令人十分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