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永遇乐·甲辰端午游安平桥》庄灿煌
三里街长,悠然白塔,澄渟思古。碑刻辉煌,中亭熙攘,人是长延伫。鲜鲜壁画,潾潾江水,点树轻盈鸥鹭。灯红绿、听潮楼外,有序铁马来去。
无端回首,石桥五里,急急匆匆归路。带笑闲行,不惊不惧,一霎毛毛雨。洛神漂竹,水上掠鸭,拍手桥头看取。再休提、行人如织,归来有悟。
注释:
永遇乐:永遇乐,词牌名,又名“永遇乐慢”“消息”。以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为正体,双调一百四字,前后段各十一句、四仄韵。代表作品有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梦盼盼因作此词》等。适应之题材广泛,言志、怀古、写景、抒情、议论、赠酬、祝颂、咏物均可;风格既可豪放,亦可婉约。
甲辰:2024年,农历甲辰年(龙年)
安平桥:安平桥(Anping Bridge),曾用名五里桥、西桥、安海桥,是中国福建省泉州市境内连接晋江市和南安市的一座桥梁,是世界上中古时代最长的梁式石桥,也是中国现存最长的海港大石桥,是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
安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安平桥竣工投入使用;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民国17年(1928年)1月,因安平桥毁坏,踊跃募捐,重修安平桥;1981年2月,安平桥依原状进行全面翻修开工;1985年5月,安平桥翻修竣工;2007年底,安平桥抢险加固工程开工;2009年7月24日,安平桥抢险加固工程验收投入使用。
安平桥地处晋江市安海镇与南安市水头镇交界的海湾上,扼晋江、南安两地水陆交通的要冲。地理坐标为北纬 24°30' ~ 25°56 ,东经117°25' ~119°05',该桥东起兴安路,上跨安海湾,西至水头街,桥梁全长2255米。
1961年3月4日,安平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中国“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成功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安平桥是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
据介绍世界名桥的相关资料显示,安平桥有三个世界第一:世界最长的石桥;世界用石料量最大的石桥;世界上唯一的在一条长桥上因水势不同而采用三种不同桥墩的古桥。
三里街:三里街又名中山路,自北而南贯穿安海老镇区,与安平桥连成一条线,是古镇安海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承载着安海的商脉与文脉。
历史上,三里街是闽南水陆交通运输的重要节点,往南走过安平桥可通四海走向世界;往北穿过龙山寺可达三江深入内地。
1919年7月,三里街启动改造工程,旅日乡贤陈清机聘请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的雷文铨进行规划,建成连排式骑楼商业街,并更名为中山路。
三里街是闽南最早的骑楼商业街,它的改建创闽南旧街改建之先例,比泉州中山路改建早4年,比厦门中山路建造早6年。
2011年1月,安海镇启动海东鸿塔片区旧城改造工程,拉开了安海城镇建设跨越发展的序幕。按照“改造、传承、保护、平衡”的原则,三里街南段改为商业步行街,沿袭旧称。而中段、北段依旧保留原样。
如今,三里街仍基本保持明清时期的格局,南端屹立着白塔,连接着安平桥;东西两边仍分布着下墟巷、金厝围、枋皮巷、摸奶巷、状元巷等近二十条古巷,串起古镇的风物史迹。
白塔:安海白塔:安海古镇标志———白塔,又称“西塔”、“瑞光塔”、“文明塔”,,位于安海西畔安平桥头超然亭的东北侧。该塔通高20.55米,为五层六角楼阁式砖石仿木结构,内空心,有旋梯可上;外涂白灰土,俗称“白塔”。底座为石构,特别是六角形基座拐角处均有一尊石浮雕力士承托,每个力士造型各异,动作夸张,表情极为生动。塔下有石栏杆围护。
塔始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系安平桥建成之年,乡人以造桥余资建造。按其颜色白而推测,可能一则为了尊仰金刚界五智如来而建,二则为了借金刚界五智如来的高超法术来镇压五里长桥下的水魔鬼怪而建,即镇桥塔。明、清间多次重修,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重修后曾易名“文明塔”。
古代曾有“白塔点灯,金榜题名”的佳话广为流传。如今她与五里长桥一起构成了一幅“白塔凌空,长虹跨海”的壮美画卷。
澄渟:澄渟院。安平桥头有水心禅院,水心禅院里一斗室。
一九三八秋,著名高僧弘一大师应邀住锡水心禅寺一斗室,当时,这里仍是重要的古渡口,法师的房间就在桥头的一间僧房内。房间里每天可听见桥下海水进退,波涛拍击的声音。他给自己的居室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澄渟院”。弘一大师为安海群众宣讲佛法和安海结下了很深的佛缘,并为斗室书题 “澄淳院”门匾及对联: “如来境界无有边际,普贤身相犹如虚空。”至今犹存,成为名胜。
中亭:水心亭,俗称“中亭”,因早期奉祀泗洲佛,也称“泗洲亭”。明崇祯郑芝龙修中亭,清顺治十八年(1661)“迁界”,包括中亭在内的桥上所有建筑物全部被焚毁。康熙二十二年(1683)复界后,施琅捐资修复。康熙二十六年(1687),中亭西侧填海建寺,以亭名寺,即称“水心亭寺”。康熙四十六年(1707),福建陆路提督蓝理筑西埭,以海土填水心亭两旁,阔十丈,长一里许,盖屋168间,建了一里长的街市。后蓝理被罢职,中亭街市遭毁。同治五年(1866)重建水心亭寺,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殿后舍,以桥亭为拜亭。中亭以明间石柱镌刻黄恩承立的“世间有佛宗斯佛,天下无桥长此桥”楹联而闻名,殿中祀奉释迦牟尼佛,陪祀观音大士和势至菩萨。桥亭明间前檐柱两侧立有两尊南宋护桥石将军,高1.5米,披甲执剑,形象威武。中亭前埕有一小型石塔,塔身八角形,高三层,塔檐层层收分,相轮塔刹,通高5.8米,底层八面各雕莲花图案,二、三层各雕8尊佛像,其中三层雕泗州佛坐像。
中亭是碑刻最为集中的地方,称为小“碑林”。有明天顺三年(1459)至光绪十二年(1886)修桥的碑刻,共有14方。现存最早的石碑是天顺三年《重修安平桥记》,还有万历庚子年(1600)《水心亭碑记》、崇祯十一年(1638)《水心亭记》、清雍正五年(1727)《重修安平桥记》和《重修安平西桥碑记》以及清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光绪年间所立诸碑,记录安平桥历次修桥之事,从工程技术、人文艺术、文物考古等方面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修桥碑记也反映了安海各个时期海外贸易的发展情况。中亭西侧一桥望柱阴刻楷书竖排两行“浯洲屿颜达为考妣施此一间”, 一闲置的桥板上阴刻楷书竖排“安平颜囗捨桥梁壹间 万历庚子颜哲五世孙嘉梧募缘重建中亭併修桥玖间立记”,都是民众捐资建桥和修桥的历史见证。
听潮楼:桥西听潮楼,即俗称“隘门”,历清嘉庆十三年(1808)、20世纪80年代重修。东西朝向,两层重檐式石结构楼阁,铺设楼板,下为拱门,桥从拱门通过。东侧门楼上嵌有楷书“水国安澜”石匾,系清嘉庆戊辰年(1808)重修时,南安知县盛本题写。2010年,西侧门楼上嵌补孙垣题写的“听潮楼”石匾,该石匾系1986年修缮安平桥时桥下发掘出土的。听潮楼出口右侧还立有南宋绍兴八年(1138)左迪功郎南安县尉陈大方立的篆书“安平桥”,仅存“桥”字残碑。
听潮楼外就是公路,有红绿灯。
无端回首,石桥五里,急急匆匆归路:四十多年前的事情了。
我平生第一次走安平桥大约是在1981年。
我的二舅结婚,我读小学四年级,请假去吃席。二舅当时在南平莱州铁路工作,回家时先坐火车,后坐汽车。为省钱,在南安水头下车,然后走五里桥,做安海到青阳的汽车。因为要赶汽车,所以走得很快。
洛神漂竹,水上掠鸭,拍手桥头看取:
端午节当天下午两点,令人期待的“水上掠鸭”竞技活动在安平桥景区上演。随着鼓声响起,各路参赛选手纷纷上杆一试身手,水面上不时上演着惊险刺激的掠鸭大戏。选手起步上竿,移至末端,然后打开鸭笼,番鸭落水时,选手也得凌空跳水,抓住“战利品”,才算挑战成功。
  相传“水上掠鸭”习俗与郑成功带兵操练水师有关,郑成功为训练不熟水性的水兵,郑成功想到了这个“赤足操练、水上捉鸭”的练兵方法。据了解,“水上掠鸭”端午竞技活动已经在安海镇延续了三百多年。
洛神漂竹:来自贵州遵义的非遗传承人杨柳,表演了独竹漂,穿着马面裙,头戴簪花的杨柳,在水中展示着自己优美的技艺。独竹漂主要是通过不断地调整站在竹子上的角度,达到跟水流对抗,产生平衡的效果。
在微风荡漾的江面之上,杨柳迎风而来,她轻移莲步,翩然起舞,将女侠的飘逸出尘和女性的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洛神:此处借指杨柳。
端午佳节当天,来自贵州的中国非遗独竹漂传承人杨柳,现身安平桥畔上演“轻功水上漂”。


  在安平桥畔上,身穿一袭马面裙,头顶簪花,独竹漂非遗传承人杨柳,脚踩竹竿,在安平桥畔的水面上轻盈起舞。杨柳在漂浮的竹子上做着各种高难度动作:劈叉、踢腿、旋转,远远看去,她就如同从武侠小说中走出的轻功女侠。精湛的表演技艺引来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据了解,独竹漂是发源于赤水河流域的一项独特黔北民间绝技,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如今,“赤水独竹漂”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已成为一种运动项目及表演方式。杨柳从7岁开始练习独竹漂,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有舞蹈基础的杨柳基于传统的独竹漂技巧开始不断创新,将舞蹈和独竹漂融合在一起,为了提高观赏性,她还将戏曲以及当地的标志性文化等元素融入表演。
再休提、行人如织,归来有悟:以前经常感觉:很热闹,人太多,人看人,然后就不出门看热闹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