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底线》:法理冲突中窥见人性的深度

2022-09-26 20:44阅读:
近几年,以警察、律师、检察官等形象创作的法治题材电视剧有不少,但将故事背景设定在法院,以人民法官为主角的电视剧却比较鲜见。9月19日播出的电视剧《底线》,是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我国司法改革最新成果的法治题材电视剧,在题材上填补了这个空白。
《底线》:法理冲突中窥见人性的深度
作为一部法治题材电视剧,《底线》在案件的选择上不悬浮,十分接地气,贴近民生,与普通人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比如“主播直播猝死案”“职场性骚扰案”等,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案例,因为它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如今,网络直播俨然成为一种潮流,它已经渗透到每个普通人的生活中去。《底线》就很好的利用了这个媒介方式,在一个案件的开庭审理过程中,采用了直播的形式。所以,无论是在案件的选择上,还是媒介的呈现上,《底线》都表现出与观众的一种亲近性,在追剧过程中,观众在故事上更容易有代入感,也更能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底线》:法理冲突中窥见人性的深度

为了更好的将法院工作者的真实精神面貌传达给观众,《底线》编剧在剧本前期花了一年九个月的时间进行采风。拍摄期间,靳东、成毅、蔡文静等多位演员也深入基层法院,与法官同吃同行,沉浸式体验法院日常工作状态,这才让整部剧集给观众带来一种浓浓的烟火气息。
特别是靳东在剧中塑造了一个有人情味、有温度的法官形象。在大众的既定印象里,法官都是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严肃形象,但靳东饰演的法官方远,打破了观众的这种惯性认知,将法官从高高的审判席上拉下来,站在与观众相同的视角,拉进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底线》:法理冲突中窥见人性的深度
剧中,靳东的表演十分松弛,极具生活化。与其说他是一位人民法官,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位社区居委会的调解员。面对到法院里来闹事的大妈,方远笑脸相迎,语重心长的让对方先消气,再慢慢调解其纠纷。在与妻子的一次吵架中,方远说道,在单位里,领导发脾气自己要受着,下属工作上有委屈,自己要哄着,老百姓有纠纷,自己要去调解。
《底线》在审判案件和传递公平正义、中国司法改革进程中取得的成果之外,还为观众科普了现实生活中人民法官的真实模样,他们除了是坐在审判席上的正义符号之外,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像居委会工作人员一样,在各种民事纠纷中充当调解员,与老百姓打成一片,极具人情味和烟火气。
《底线》:法理冲突中窥见人性的深度
《底线》在剧作上很扎实,整部剧在结构上,以“大案套小案”“新案套旧案”的形式串连起故事线,用三个重大刑事案件作为副线贯穿全剧,共涉及40余个案例。这种结构方式,让观众在追剧过程中对于案件始终充满好奇,像钩子一样牢牢抓住观众。导演在展现每起案件时,并没有一开始就将案件的前因后果全部告诉观众,而是故意采用了留白的方式,这就为故事制造了悬念,也为后面的反转做好了铺垫。
《底线》:法理冲突中窥见人性的深度
比如,在“主播直播猝死案”中,导演为观众呈现的故事是,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忽然倒地不起,之后猝死主播的母亲去法院大闹,要求直播平台赔偿20万元。这就让观众的道德天平,不由自主的往受害者母亲那边倾斜。然而,随着故事的发展,观众发现主播的猝死,与父母对女儿的逼迫有关,案件有了反转。并且猝死主播的弟弟看到姐姐的平台账号流量惊人,想占为己有,故事又有了另外的反转。
再比如,在“辱母杀人案”中,导演同样采用了“障眼法”,只交代了“辱母”的过程以及最后杀人的结果,具体中间如何杀人的过程,导演还是选择了留白,在之后法官对案件的调查过程中,才抽丝剥茧,一层一层的揭开整个案件的过程。这种讲述案件的方式为观众制造了悬念,特别抓人。
《底线》:法理冲突中窥见人性的深度
在“辱母杀人案”中,儿子在法庭上做最后陈述时,用几乎嘶吼的声音呐喊:“如果你们的母亲被人侮辱,你们受得了吗?”面对杀人的事实,他究竟是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剧中,几位法官在私下的讨论中也发生了几次争执。有的法官从法律角度分析,儿子的杀人行为是在辱母行为发生之后,不是正当防卫;也有法官从情感角度出发,被害者始终对这对母子的存在着威胁,儿子杀人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
《底线》:法理冲突中窥见人性的深度
其实,剧中蔡文静饰演的叶芯和靳东饰演的方远,分别代表着法与情。叶芯是一个行走的法条,凡是都以法律为准绳,对于同事在民事调解中的“小手段”嗤之以鼻;而方远在工作中,在法律的底线下,更多的注入了情感力量。就像他对叶芯说的:“尤其是这些民事的案子,你要想总结出一个绝对的真相,那是很难的,搞不好,还会激化矛盾。”
《底线》作为一部法治题材电视剧,除了为观众生动讲述一个个鲜活的案件以及刻画了新时代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法官群像之外,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这些案件呈现出当代社会矛盾的广度和挖掘矛盾冲突中人性的深度,折射出十年来中国司法改革的进步。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