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享誉鲁南的滕州大坞张氏祠堂
享誉鲁南的滕州大坞张氏祠堂
享誉鲁南的滕州大坞张氏祠堂

享誉鲁南的滕州大坞张氏祠堂
享誉鲁南的滕州大坞张氏祠堂
享誉鲁南的滕州大坞张氏祠堂
享誉鲁南的滕州大坞张氏祠堂
享誉鲁南的滕州大坞张氏祠堂
从滕州市洪山口旅游区下来,走进大坞前街,只见两侧的店铺一家挨着一家,车辆行人熙熙攘攘,叫买叫卖声粗细长短嘈嘈杂杂。避开人流,转身跨进一条窄窄的胡同,一道南北而贯的砖墙隔断了外面的喧嚣,眼前是深邃而素朴的古典建筑。曾经的铅华早已洗尽,在喧嚣之后走进落寞,锈迹斑斑的门锁诉说着这座祠堂的沧桑百年古槐默默的忍受着时光和风雨的剥蚀这就是曾经享誉鲁南的大坞张氏祠堂。
据《古滕张氏族谱》记载,张祠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建正祠三楹、对厅三楹、家塾三楹”、“乾隆辛卯(公元1771年)春家祠告成”。张氏祠建筑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内外院落,既珠联璧合,又独立成章,是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封闭式建筑风格。以正门、正厅为中心的南北轴线上,前后为进院落。大门外两侧为大方砖砌八字墙,一对石狮拱卫。祖古祠慎巍俨也是前辈选定,背凫山面乌水居然画地诗天”;“卜世卜年子孙亦以为序,有典有则昭穆不失其伦”两幅对联赫然醒目,为祠堂平添了几分威严。家祠的正门一般是不开的,只有重大活动才开。随着时代的变迁,家祠的正门已经拆除,在原址上盖起了门市房,张氏族人进出家祠只好改走东门。
据大坞张氏族人介绍,张氏祠现保存完好的只有内院,外院已经残破不堪,东门门厅多次遭到别有用心之人的纵火焚烧,学堂也有焚烧的痕迹。外院的学堂曾经用于办学,是用祠的公款供张氏家族的贫困子弟免费读书的地方后来又作为张氏家族议事的地方。内院由方砖铺地,东西两厅各三间,为卷棚屋盖,后有高大雄伟的堂厅,厅堂房屋均为起脊,灰色小瓦覆顶。堂厅是主厅,张氏祖先牌位按支系和辈分分别摆放在堂厅和东西厅内。据说堂厅原来有两幅对联,厅门门框上的对联是清末书法家何绍基撰写的,上联是“旷典邀天家,忠义乡贤,已成千秋俎豆”;下联是“合享在私室,粢盛酒醴,尚冀奕世烝嘗”,非常可惜的是,这幅对联在文革中被砸坏。另一幅对联镶嵌在厅廊的柱子上,“木本水源聊展一时孝享,祖功宗德爰留百代家声”,突出了祠的“孝”、“德”主题。
张氏祠大坞张氏族人祭祖的场所,北方人也称为家庙,据说张氏族人每年农历的二月十二日祭祖,俗称丁祭,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按照传统的仪式,要在族内选取一位辈分较长、威信较高的长者在前面当司仪喝礼,下面跪着参加祭祖者,多是各支系的头面人物,参加者穿着整洁、按辈分排列,大家表情严肃,认真祭拜。场面庄严肃穆,气势恢宏。如今,张氏祠内的神龛、供桌、牌位、匾对等旧物已在文革中被扫地出门,唯一存在的是今人绘制的祖先画像。
张氏族人尊奉张瓒为一世祖,据山西盂县康熙年间《续修张氏族谱》记载,张瓒系唐朝名将张士贵三十五世孙,明朝初年由山西忻州迁滕。张士贵是唐朝著名的开国将军,他的传记,分别见于《旧唐书》卷八十三和《新唐书》卷九十二,《新唐书·张士贵传》记载:“张士贵,虢州卢氏人,本名忽峍,善骑射,膂力过人,弯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空发。隋大业末,聚众为盗,攻剽城邑,远近患之,号为“忽峍贼”。高祖移檄招之,士贵即降,拜右光禄大夫。从征伐有功,赐爵新野县公,又从平洛阳,授虢州刺史,晋封为虢国公,右屯卫大将军。贞观七年,为龚州道行军总管,破反獠还,太宗闻其冒矢石先登,劳之曰“尝闻以忠报国者不顾身,于公见之”,累迁左领军大将军。显庆初卒,赠荆州都督,陪葬昭陵”。而张士贵的故事,则过多的出现在民间文学和一些野史中,他的形象和功绩则被扭曲和丑化。居住在各地的张士贵后裔也都纷纷隐瞒家史,不愿为外人所知。如今居住在山东省滕州市的张士贵的一支后裔,为了隐瞒家史,便将张瓒作为了一世祖。1972年,陕西省文物考古队在陕西省礼泉县马寨村发掘了张士贵的陪葬墓,出土了400多件珍贵文物以及由唐朝著名文学家上官仪撰文的张士贵墓志铭,其中墓志尤为珍贵,系统而又公正地对张士贵的一生作了极高的评价,张士贵的千年耻辱才被洗刷。
明初迁滕的张士贵后裔始终遵循为官清正、忠厚孝悌的祖训。出现了多位为政清廉、一身正气的廉吏。如张瓒七世孙张中鸿朝万历庚辰年进士,在担任山西布政司左布政使期间秉公执法,两袖清风,被山西百姓尊称为“布政老爷”,离任时,山西人民赠对联一副“一脉书香留善国,百年祖德继容城”,成为滕州家喻户晓的名联。张瓒九世孙张盛美历任明代凤阳府节推、贵州道监察御史、钦差江南巡按,“生平嫉恶如仇,为官多惠政,屡挫于权贵”,面对魏忠贤的权势仍“执法如一,以严明为治”,深得百姓的爱戴,离别之日,“百姓焚香哭送,数百里不绝”。
时光荏苒,如今的张氏祠周围已经发生了巨变:高耸的大楼、喧嚣的市场把这个散发着神秘气息的古老建筑包围其中。它虽然沉默,虽然孤独,虽然门前的旗杆早已不见了踪影,门柱朱漆已经剥落,但是蓝天古瓦、绿树石狮、青砖铺地,拾级而上,一种没落的贵族气隐隐而现。那些古老建筑屋脊上的怪兽,依然峥嵘耸立在蓝天碧云之下,它曾有过的丰富语言,曾记载过的一段历史,却在很多人的心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据山东省文物普查资料记载,滕州市张氏祠堂是鲁南苏北地区保存比较完整,规模较大的古代家族宗祠建筑,它的形式,风格,建筑格局是研究封建宗法文化和宗祠建筑艺术的实物载体。19952月张氏祠堂被滕州市人民政府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列为《山东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55月, 滕州市大坞张氏祠入选山东省第一批乡村记忆工程文化遗产名录张氏祠堂不仅仅是张氏族人祭祖的祠堂,已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它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宝贵的文化财富。
然而,由于年久失修,祠堂建筑本体损毁严重。滕州市文广新局为抢救张氏祠堂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于20138月委托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编制了《张氏祠堂保护修缮一期工程方案》。20149,省文物局批准该方案并拨专款启动了张氏祠堂保护修缮一期工程,此次修缮本着不改变文物原貌、修旧如旧的原则,尽可能真实完整地保留张氏祠堂的历史原貌工程历经三个月,完成了东、西厢房和门楼的修缮工程。为使昔日的张氏祠堂早日恢复往日的风采,滕州市文广新局再接再厉,于2016年3月17日,启动了张氏祠堂二期保护修缮工程,滕州市张氏祠堂文物保护与传承协会会长张光坦先生介绍,张家祠堂期修缮工程,主要包括大堂过厅和大学
如今,历经两次修缮后的张氏祠堂焕然一新,更可喜的是祠堂内办起了图书室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古老的家祠担当了丰富大坞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任,张氏祠堂更像一个老有所为的人,又一次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