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

2018-06-06 17:01阅读:1,101

作者:延光

在中国古建筑中,有一种非实用性门式建筑族群,它们位于神圣建筑群的入口处或重要节点上,既起到隔离圣凡两界的地域标志,又可作为旌表功德的宗教性设施。它们一式多样,有不同的造型和名称,就像一母同胞的几个兄弟,相互之间面貌有时会分不清彼此,这便是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宫阙及日本的鸟居。

乌头门
“乌头”,是指柱子上端加以装饰的黑色柱头。“乌头门”最早见于北魏杨炫之所著的《洛阳伽蓝记》中:“上不施屋,用为永宁寺的北门。”宋代《册府元龟》对“乌头门”也有明确的记载:“正门阀阅一丈二尺,二柱相去一丈,柱端安瓦筒、墨染,号乌头染。”宋李诫《营造法式》:“其名有三,一曰乌头大门,二曰表揭,三曰阀阅。”《汉书注》曰:“古者以积功为阀,经历为阅”,所以乌头门用于建筑防护功能并不突出,而是建在人们必经之处,含有旌表门弟和宣告文书的意义。
因门为木制,为防雨水浸蚀,以黑色瓦罐套之,故称为“乌头”门。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X
《营造法式》插图乌头门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
香港志莲净苑的乌头门

棂星门
棂星原为“灵星”,灵星也叫田天星,在二十八宿之一的“龙宿”的左角主管农业和文运。古时祭天祈年,常造灵星门以表天门。后因灵星门形为窗棂,故而称为棂星门。
其实,棂星门是从唐代的乌头门发展而来的。宋代《营造法式》记载的乌头门图,可以看出和现在的棂星门略同。其形式为:在两立柱之中横一枋,柱端安瓦,柱出头染成黑色,枋上书名。柱间装门扇,古代有以旌表的建筑。
自宋代以来,棂星门不再有防卫的作用而只是起一个标识作用。因此棂星门上的门扇可装可不装,于是,棂星门在除去门扇后仅剩下了华表柱和作为额枋的横梁,形成了华表柱远远高出额枋的冲天式牌坊。
乌头门与棂星门最大的区别在于,乌头门有两扇或独扇木门。每扇木门的宽度等于门高的一半;木门分上下截,上截安装透空竖檽,下截安装障水版。柱头安装黑色防水罐(唐宋称为“乌头”,清代称为“云罐”)。乌头门左右两根立柱,高度由八尺至二丈二不等,宽度为柱高的百分之5,厚度为柱高的百分之3.3;立柱前后必须有“抢柱”斜撑。
孔庙中设有棂星门是在明太祖洪武十五年以后方出现的,表示尊孔如尊天。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 火焰云罐华表冲天柱式棂星门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冲天华表柱式棂星门(其实说是牌坊更合适)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曲阜孔庙棂星门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北京天坛棂星门
牌坊
牌坊,是以宣扬标榜功德为目的的纪念性建筑物,主要功能是道德教化,纪念追思,如贞节坊、状元坊等。
我国从春秋战国至唐代,城市都采用里坊制。特别是到隋唐时期,城内被纵横交错的棋盘式道路划分成若干方块形的居民区称为“坊”。当时朝庭为了方便管理市民,在街坊的入口设有大门,天黑之后实行宵禁。街坊的大门比较简单,就是树立两个大柱子,中间安置可以开合的栅栏门。为了标明每个街坊的名字,就在两根大柱子上横着钉一个大木板,写上街坊的名称,这就是最初的牌坊。
后来,一些坊门吸纳了雕工精致、形制华贵的华表的形制特点,将坊门两侧的柱子改换成华表柱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冲天柱式“乌头门”。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说:“牌坊为明清两代特有之装饰建筑,盖自汉代之阙、六朝之标、唐宋之乌头门、棂星门演变成型者也。”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上海金山陈胡氏节孝坊(真正意义上的坊门)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状元坊(带有牌楼的性质)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歙县冲天柱式牌坊群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左坊右楼
牌楼
牌楼,是以强化突出其标识为目的的标志性建筑物。主要功能是标志引导,装饰美化。
牌楼是由“坊门”演化而来的。此类没有用高耸的华表冲天柱来替换坊柱,而是吸纳了早在春秋时代即已产生的“阙”的形制特点,融入到棂星门的形制中,在额枋和柱头加盖了楼顶,从而使牌坊演变发展成为牌楼。
牌坊与牌楼的区别,牌坊没有“楼”的构造,没有斗拱和屋顶,而牌楼有屋顶。由于它们都是我国古代用于表彰、纪念、装饰、标识和导向的一种建筑物,而且又多建于宫苑、寺观、陵墓、祠堂、衙署和街道路口等地方,再加上长期以来老百姓对“坊”、“楼”的概念不清,所以到最后两者成为一个互通的称谓了。
虽然冲天柱式牌坊与屋顶式牌楼要比原有的横门式坊门更为庄重、美观、轩昂巍伟,但人们仍觉得美中不足。为此,人们在牌楼的基础上,将牌楼的立柱提高超出屋顶檐楼顶部,犹如两根竖立的蜡烛,从而形成了一种既有华美的楼顶,又在楼顶上露有冲天华表柱的冲天牌楼。
不论何种牌坊或牌楼,它们的大小规模都是以间数、柱数和屋顶的多少即楼数为标志。以其开间数,分为两柱一间、四柱三间、六柱五间等。它们的顶上也有用一楼、三楼、五楼、七楼甚至九楼的区别。
多间牌坊或牌楼一般是中间一间特别高大宽广,便于车马通行,左右两侧各间较为低矮窄小,供行人出入。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应县木塔前四柱三间三楼牌楼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颐和园四柱三间七楼牌楼(我特意作了各部构件标注)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 颐和园四柱三间冲天华表柱牌楼

鸟居
鸟居,传说是由中国的牌坊演变成的日本神社附属建筑,代表神域的入口,用于区分神栖息的神域和人类居住的世俗界。鸟居的存在提醒来访者,踏入鸟居即意味着进入神域,之后所有的行为举止都应特别注意。
鸟居的主要结构由两根柱、柱上的笠木和岛木、插入两柱间的贯三部分组成。
有的鸟居具有附属结构,常见的有额束、楔、台石等。额束是固定在贯和笠木之间的矩形结构,用于记载神社名;楔是设置在贯与两柱穿透处的结构,起固定作用;台石是设置在两柱底端的石制结构,起固定作用。有的鸟居上栓有注连绳,目的是生成结界(佛教用来划定区域的标志)以阻止灾厄通过。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日本鸟居代表神域的入口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通往神界之大门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鸟居上的连绳生成结界以阻止灾厄通过。
华表
又称谏鼓、谤木或表木。传说是古代设在大路街口交通要道外竖立的木柱,专供臣民书写意见之用。后来,立在大道口的谤木不再具有听纳民意的作用而逐渐变为交通路口的一种标志。
其组成分三段式,由下往上分别为须弥形基座、盘龙柱身和云板、柱头上仙人承露盘和望天吼。华表的形状较望柱稍复杂一些,即在望柱上部柱身上插入两块木板,令其十字相交,所谓“有大板贯柱四出名曰桓表”。明清以后大板由四出改为两出,且雕成卷云纹,名曰云板。
望柱是柱子的一种,柱子顶部饰以束腰葫芦形宝珠,下部直插入地,未用础石。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民国北京天安门前的华表老照片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现代天安门前的华表

阙,又称作两观、象魏,实际上就是外大门的一种形式,与牌楼牌坊的起源有相同之处。阙这种建筑物是古代帝王在宫廷大门之外建两个对称的台子,在台子上建楼观,上圆下方,因其两台子之间阙然为道,所以称为阙。因为在阙楼上可以观望,所以又称之为观。又因在阙上悬挂法典,所以称之为象魏,古时候经常把阙作为帝王宫廷的代表。
阙的种类按它所在的位置分大约有:宫阙、坛庙阙、墓祠阙、城阙、国门阙等等。阙的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独立的双阙,双阙之间不设门,上覆屋顶。这种独立的双阙到唐宋时仅用于陵墓,以后就不再用了;另一种是门、阙合一的阙,既在双阙之间连以单层乃至三层檐的门楼。一般是两旁各一,称“双阙”;也有在一大阙旁再建一小阙的,称“子母阙”。
[转载]古建筑乌头门、棂星门、牌坊、牌楼、鸟居、华表、阙之间的差别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