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日照方言(土语)五十条
2014-05-10 09:53阅读:1,036
网名石头的同乡给我发来微信:日照方言(土语)晾一晾,资料来自2014-02-10日照网。列举了五十二条日照方言,看过这些久违的方言土语感到很亲切,仿佛是回是到了故乡,回到了童年。但其中有一些感到似相识又陌生,毕竟离开故乡整整六十个年头了。有几条不解的我通过电话询问在烟台的几个年轻同乡,他们似乎也说不明白,这也不奇怪,因为他们都是读书人,接受教育的条件比较好,从小学就学讲普通话,尽管不那么标准,确全然没有一丝土话。我想随着全民教育
程度的提高,广播电视的普及和人口的频繁流动等因素,语言环境发了变化,年轻人说土话的机会自然越来越少,土话也与时俱进,说不定什么时候也可能消失了。
土话也是一种乡土文化的栽体,小时候随时都能听到,但从未在纸面上见到。我择这五十二条土语中的大部分,并添加了几条,根据我的记忆逐一解读,供对日照土话有兴趣的朋友们闲时逗逗乐,不当之处也请给与纠正(1)黏珠,指的是用大米或小米煮的黏稠的厚敦敦的稀饭。同样是大米或小米煮的,很稀的叫黏珠汤。(2)补嘎,指的是鸽子。(3)解留龟。蝉的幼虫,现在书面叫知了猴。(4)爬方菇。这是方瓜的一个品种,有些地方叫掉瓜,这种瓜多是种在房前屋后,瓜蔓很长往往爬到墙头屋顶或树上。(5)盒子社。专指五十年代直至改革开放前遍布乡间的供销合作社,(6)厥扎车,就是自行车。(9)嘎啦,指的是海里出产的各种蛤类。(10)作业,就是胡作、作孽的意思。(11)故永,指的是人躺着或坐着身子或屁股不停地挪动或扭动,但幅度不大。(12)别乖我,警告、提示对方在躯体上别接触我别动我。(13)嘛吼,指的是狼。(14)害卡了,即缺水了干渴了。(15)站不子,用高粱杆扎制的用来扫地的笤帚。(16)饭具,用高粱穗扎制的专用来刷锅刷碗的,文字表述叫炊具。(17)眼了盖子,即人的前额。(18)扎古扎古,是专指给病人治病,如同当今的治疗治疗。(19)烦弃,不叫人喜欢让人讨厌,如这人真烦弃人。(20)条住,用黍子穗扎制的专用来扫床用的笤帚。日照人把扫地和扫床分的比较清楚,有些地方把扫地的扫床的都叫笤著。(21)赏银,即正中午。(24)当当瓤,即正当中、正中间。(25)识字班,特指未婚女青年。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根据地组织青年妇女利用中午或晚上学文化读书识字,于是就把青年妇女(主要指没结婚的姑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娘)叫识字班,日照临沂一带至今还沿用。(26)喜焦人,这是对人的长相言行举止的赞美,就是很喜欢人。(27)扎视,带有贬义,指某人好显摆张扬或吹嘘自己,如某人手中有些积蓄,但并不算很富裕便勉强买上车,有人会说你看把他扎视的。(28)哈撒,抖擞的意思。也指人的行为不稳重,你看他哈哈撒撒的。(31)方谷老夜,指水或别的物体的温度不冷不热挺合适。(32)森森,指想一想或考虑考虑,有时还带点预料想象的意思,如我森森你今年就大学毕业了。(33)当木住,指差不多有可能或估计的意思。(34)腿磨骨,就是膝关节,土语也叫格拉拜。(35)很因,就是夜间也叫晚上,如他昨天打了一很因(晚上)麻将。(36)乔巴,指精神病人和智力低下的人。(37)个个豆子,就是蝌蚪、有时也指个子很矮的人,你看他长得像个个豆子。(39)踢蹬了,范围很广,如事情办坏了、生意赔了等,小孩子夭折也叫孩子踢蹬啦。(40)叶试了,多指吃东西噎着、有时也指话很难听,如他一句话把人叶试了。(41)物了毛子,即毛毛细雨(42)无拉嘎,没能力没道道不重要等,如他那人的水平无拉嘎。(42)横拉,有意的主动地把东西扔了。(43)瞎了,无意的丢了被偷了。(44)一霎霎,是一会了,不多会的意思。(45)不楞个,指没有时间没有功夫。(46)当门,房间里冲着门地方。(47)阿砸,晦气倒霉的意思。(48)登磨子,即豆末子、小豆腐。(49)香音果子,油条(50)奈(舌尖音并轻微卷舌),地方,摊位,城乡普遍用,如这个奈风景挺好。
日照市地处鲁东南黄海边上,改革开放前仅是个偏远的小县城,交通很不方便,信息不畅,方言土语较多,且对汉语拼音中的最后三个声母j/q/x发音不清,青岛人用鸡、鞋几个字笑话日照人,(无恶意、开玩笑)说日照人说话土舌子。新中国建立后由于教育的普及,和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语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不仅方言土语少了许多,三个声母的发音也清楚了,很难听到青岛人再说日照人说话土舌子了。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