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饮长江水——三星堆与长江中游的文化关联
2017-02-07 15:56阅读:
之前我们说了我堆文化受河南二里头文化影响,我们今天简单说一下三星堆与长江中游的关系,真的只能简单说,因为太大太深的一个话题了,我自己也没有本领能讲好,如果大家能稍微了解到“哦,原来在三千多年前,三星堆和我们湖南、湖北、江西的青铜文化也有关系啊”就是达到目的了。
长江,是我们中国的第一长河,也是亚洲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千米,主干流经了十一个省份。由于实在是太长了,经过的地理环境差异也大,人们就把它分为三段,我堆所在的成都平原属于上游,中游主要是湖北、湖南、江西这几个省份。很多朋友一提商周时代就想到黄河流域的河南、陕西等,但其实我们长江流域在当时那也是有相当厉害的青铜文明,尤其是商代晚期,商王朝控制范围往北大幅收缩,长江流域各地(包括我堆在内)发展出了画风相当地域特色的青铜器。当然,不同地域发展的特色和程度各有不同,但所有这些地方共同发力,才促成我们的青铜时代发展出了第一个高峰。
先贴一张图,大家心里大概有个空间概念。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湖北武汉的盘龙城遗址。这是一个商代前期的、以中原商文化为主体的古城,被认为是商王朝在南方的一个中心。这个盘龙城所在之处啊,扼守长江北岸,交通条件优越,二里头时代就跟黄河中游文化有来往,没少吸收人家的文化技术,同时仗着长江中游大把的铜矿资源,于是就发展出了目前已知的长江流域最早的青铜文化。要说这第一枪响得也是恢宏,简直像放了颗卫星,要知道盘龙城出土了各类青铜器约400件,数量居然超过了当时商王朝的王都及各个方国青铜器数量的总和!说盘龙城和我堆的文化关联有多么密切和直接,似乎还缺乏十分明确的证据,时间上它的青铜文化是商前期,我堆的青铜文化集中于商晚期,文化属性上,它主要是商文化,我堆是独特的古蜀文化。但是,总要向我们大长江青铜文化的前辈致个敬嘛,SALUTE!
再贴一张盘龙城出土的兽面具,毕竟面具我堆大大的有。
接下来我们随着时间的脚步来到商代晚期。刚才我们说了,商王朝这个时候控制范围缩小了,它在南方据点盘龙城也衰落了,但是青铜技术一旦传进来是不会跟着退回去的,湖北的青铜器继续有,湖南的也发展起来了。尤其是fulan这个地方,在商代晚期也是青铜界的一朵奇葩,可能是当地巫术色彩比较浓厚,有些青铜器总感觉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力量…………不信堆主给大家随便几个例子:人面纹方鼎那时而看着空洞时而瞅着恐怖的表情
虎食人卣的“抱着老虎我感觉温暖又平静”,等等……
说到虎食人,我堆也有一件龙虎尊上有类似的纹饰
只看见虎没看见人?好吧,展厅灯光确实是太暗了……
这下看清楚了吧,同样是虎头下紧紧送上一颗脑袋,人物也是同样的张开四肢但在膝盖和手肘处弯曲,表情也同样毫无波澜。这个虎嘴下有个小人的主题在商代不算罕见,南方地区尤多,北方也有,包括我们的“镇国之宝”司母戊大方鼎的耳朵上就有这个图案
至于到底是个什么意思,说法很多,堆主粗暴归纳一下:1.虎吃人,想要通灵什么的,因为龙和虎在当时被认为是具有神性的动物;2.虎抱人,神人合一什么的;3.人披着虎皮跳大神;4.虎头下的是鬼魅,是虎食鬼。但不论是哪一种解释,都有浓浓的神巫色彩,与商王朝的铜器主要是为了祭祀祖先有很大区别。我堆的铜器嘛,就更是造型夸张、放飞想象,崇拜鸟啦、太阳啦,甚至连鼎这种煮肉给祖先闻闻香味的重要礼器都完全没有,而是做几棵大树,一群鸟,连铃铛和蛇都长着翅膀,一心想上天……
接下来是商代后期广泛分布于南方的特色器物——大口尊。尊,在我们文物界指的是一种大中型的青铜盛酒器,它主要流行于商周时期,样子主要有大口有肩形、觚形、动物形这三大类。其中这大口尊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上游的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它们具有高度的相似性,都是体型高大,圈足也很高,尤其是我堆的那件,熟悉中原铜器的人一看我堆的铜尊就觉得比例上不舒服,因为重心非常偏上,缺乏那种厚重、典雅的感觉(我堆先民表示:我们比较擅长制作神树和人像好吧);同时颈部都装饰几道弦纹,而不是殷墟流行的焦叶纹;口部相当大,甚至和器物的整体高度不相上下;肩部为折肩,一般都立着3-4只小鸟,肩和腹部交接处有分铸的兽首;腹部和圈足的主纹是分散的兽面纹;扉棱装饰很发达等等。
就像上面这一组。为了更好地与殷墟铜尊进行区别,我们下面举一个例子
左边是安阳出土的尊,右边是我堆出土的尊,弦纹vs焦叶纹;扉棱vs立鸟;兽头位于肩部,浑铸vs兽头位于肩腹之交,分铸;一般的兽面纹vs分散的兽面纹;一般圈足vs超高圈足。这些都还是表面的不同,还有很多铸造技术上和纹饰更细节上的区别我们这里就不多讲了,一般根据这几个不同就能基本能分辨商代后期南方的尊和中原的尊了。
讲了考古文物上的关联,我们来说一下文献中的线(八)索(卦)。众所周知,我堆没有文字,但是后世对于我们古蜀还多少有点记载,根据汉代杨雄的《蜀王本纪》记载,在望帝杜宇的时代,荆地有一个叫鳖灵的人,从长江中游逆流而上漂到蜀地,望帝让他做了蜀国宰相。相传鳖灵非常有才能,治好了蜀地的水患,而望帝却趁鳖灵外出治水的时候与他的妻子私通(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杜宇……),后来望帝觉得自己的才能和德行都不如鳖灵,觉得很羞愧,就让位于鳖灵,是为开明帝,自己则隐居于西山,死后其魂化作鹃鸟,昼夜啼鸣,也就是著名的“望帝春心托杜鹃”的故事。顺便提一下,在郫县有个望丛祠,那里边供奉的正是这杜宇和开明氏,画面美得也是没眼看……
接下来我们来到江西,这两年江西考古界的当红炸子鸡是海昏侯刘沫沫的墓葬,但在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利,明星一直都是另一个墓——新干大洋洲商代墓葬。这个墓葬也是商代晚期,出土的东西可多了,光青铜器就约500件,玉器近800件,还有一些陶器和原始瓷器,被称为“江南的青铜王国”毫不为过。大洋洲的铜器也很有意思,出现了很多老虎的形象,比如好几件鼎的鼎耳上就趴着一只老虎,如
或者干脆直接做一只单个的大老虎,这个老虎有53.5厘米长,但也不是动物形尊什么的,似乎也没个实用性功能,做这么大只还是很少见的。
加上地域等原因,学者们认为这可能就是当年“虎方”的遗存。
下来说它和我堆之间的关系。首先介绍大洋洲商墓的明星文物:青铜双面神人面具。
用途未知。独特程度不输我堆的纵目面具。但就是看起来有点呆,眼睛太空洞了……哈哈其实这件东西跟我堆也没啥关系,因为我堆毕竟盛产面具,所以……
下来讲正经的了,铜罍。就是天雷滚滚的罍(可参见之前的头条文章),我们下面要讲的这类罍,它看起来跟铜尊很像,就是口部没有尊那么大。
左边是大洋洲商墓的,右边是我堆的。虽然左边这个略矮胖了些,但脖子上的弦纹,兽头的位置及分铸的方法,腹部非常分散的兽面纹等,都显示出这俩是南方系青铜容器,没有什么问题。
接着我们说一下玉器。大洋洲墓葬出土的玉器数量最多,其中有这么几件玉璧,內缘凸起,人称“有领玉璧”,是商代一种非常有特色玉器。巧得很,我堆也有很多这东西,而且同样有许多阴线刻画的同心圆。殷墟遗址发现了少量,金沙遗址也有很多,而且总体来说,我们成都平原是发现有领玉璧最多的地方。
看这两张图,这个文化上的关联很明显了吧。最后额外给大家赠送一张被大清弹幕之王乾隆留下御诗的凸领玉璧……
以上说了这些,大家多少有些了解了吧。其实正如青铜器专家贝格立所言,把一些认为是商代晚期的铜器与当时商王朝首都殷墟的铜器进行比较只能引起混乱,应该转而与稍早之前的青铜器作比较研究,并在南方青铜器彼此之间进行比较。我堆的青铜器,除了神树、大立人、面具那些独一无二不好作比较的之外,就铜尊、铜罍而言,确实与长江中游的器物明显更接近,而与殷墟的关联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