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名医名方三三九气汤

2024-04-25 05:24阅读:
名医名方
三三九气汤
摘自2024-4-24中国中医药报
毛德西,男,1940年出生,河南巩义人。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全国名中医,第三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首届百名中医科普专家,曾获全国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著作奖等。从医60余载,对脾胃病、内科疑难杂症等具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组成:藿香10g,佩兰10g,砂仁6~8g,白扁豆花10g,佛手花10g,代代花10g,生麦芽10~20g,谷芽10~20g,稻芽10~20g。
功效:芳香化浊,健脾和胃,疏肝理气。
方解:脾胃不和,九窍不通。现代人生活节奏快,情绪抑郁或激动者多,加之劳逸失度,常常导致肝气失疏,脾胃失和,湿浊内蕴,故罹患脾胃病者较为常见。对于此类疾病应当调和肝脾气机,使肝气得疏,脾气得运,胃气得和,方能恢复脾胃功能。
根据古代医学家经验,结合自身临床实践,以“君一臣二,奇之制也”为宗旨,总结
成小而精的“三味方”120余首,特点是简便、有效、价廉、易于传承。三三九气汤由三个三味方(藿香三味饮、芳香三花汤、开胃三芽饮)组成,三香、三花、三芽,三三见九,故名三三九气汤。其临床功效为芳香化浊、健脾和胃、疏肝理气等。经临床观察,此方对消化系统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具有明显的疗效。
方中藿香三味饮(藿香、佩兰、砂仁)芳香理气醒脾。其中藿香味辛性微温,归脾、胃经,芳香化湿,和中止呕;佩兰味平性平,归脾、胃、肺经,善利水除湿,消除中焦秽浊陈腐,为治脾瘅口甜口臭之佳品,常与藿香相须,为《时病论》中芳香醒脾之首药;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肾经,和胃醒脾,温中止呕。芳香三花汤(白扁豆花、代代花、佛手花)疏肝解郁,和胃消胀。其中,白扁豆花消脾胃之湿浊,解肝胆之气郁;代代花具有行气宽中、消食、化痰之功,偏于开胃宽胸;佛手花味微苦性微温,归肝、胃经,偏于疏肝开胃。花类药物质清,芳艳调神,气芳避秽,有疏肝和胃、调畅气血、解郁止痛等功效。开胃三芽饮(生麦芽、稻芽、谷芽)疏肝利胆,健脾开胃。老师张文甫先生认为:“凡植物之芽,与甲乙象形,芽之初生如甲,芽之成形如乙,甲胆乙肝,与春日生发之气相同。”三芽皆有疏肝理气之功效,凡肝胆气郁,或克伐及脾胃,均可使用。其中,生麦芽甘平,归脾、胃、肝经,健脾开胃,生用长于疏达肝气;稻芽性偏凉,功用与麦芽相似,助其消化但药力缓和,偏于清热开胃,与麦芽合用药性平和,增健脾开胃之功;谷芽为小米芽,性偏温,暖胃安神,功偏消食开胃。三三九气汤由植物的花、叶、芽组成,用药芳香灵动,“轻可去实”,具有芳香理气、芳香醒脾、芳香化浊之特点,共奏疏肝理气,和胃化浊之功。
加减:反酸者加半夏、干姜;烧心者加黄连、吴茱萸;嗳气者加刀豆;胃胀者加厚朴花;干呕者加竹茹、生姜;食积者加山楂、神曲;舌苔厚腻者加苍术、白术;食欲不振者加健脾三味(鸡内金、白术、山药);胸胁胀痛者加四逆散;痰郁甚者加浙贝母。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蔡玥娇整理)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