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家长必须懂的感统知识一:前庭平衡觉

2015-12-27 00:37阅读:

家长必须懂的感统知识一:前庭平衡觉
什么是感觉统合?

感觉统合是指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指机体在环境内有效利用自己的感官,以不同的感觉通路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从环境中获得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对其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包括:介释、比较、增强、抑制、联系、统一),并作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简称“感统”。 感觉统合理论由美国南加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爱尔丝(AyresA.J)于1969年首先系统提出。1970 年欧美、日本先进国家,出现各种问题的儿童呈日趋严重态发展,经数百位专家共同研究,终于 1972 年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 (J.Ayres) 根据脑功能研究,提出感觉统合理论。爱尔丝博士认为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内外知觉做出正确反应。感觉统合术语广泛的应用与行为和脑神经科学的研究,也就是说感觉统合的理论是由脑神经神经生理学基础发展而来。 简单地讲,感觉统合是一种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没有感觉统合,大脑和身体都不能发展。我国的有关研究表明,在儿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感觉统合失常者占 10-30% 。感觉统合失常的罪魁祸首,是都市化生活和小家庭制度。感觉统合不足造成的行为失常: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笨手笨脚、严重害羞等,
一直打扰着老师和家长。爱尔丝博士提出的感觉统合治疗方法为这些儿童提供了可以训练的机会,也解决了家长和老师为高智商低成绩儿童现象的烦恼。最新研究调查中国大中城市孩子感统失调率达到80%其中30%为重度感统失调。

家长必须懂的感统知识一:前庭平衡觉

什么是前庭觉?

前庭觉,亦称:平衡觉,静觉。前庭体系正好位于身体到三角形架构的上方,也就是头重脚轻的头部,是平衡感上面最不平衡的地方,所以前庭体系必须和平衡体系保持密切的协调,人类才能理解视听讯息和身体间的正确关系,进而作出应有的行动,这便是所谓的前庭平衡。处理前庭平衡的整个感觉系统,则称为前庭觉。包括视听嗅味等感觉,头部和颈部的所有活动,以及这些讯息和大脑功能区脑细胞的互动,都属于前庭觉。
在日常生活中,人体主要依靠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这3个系统的外周感受器感受身体位置、运动、以及外界的刺激,经平衡中枢信息整合处理、相互协调而维持身体在空间适宜的位置。就维持平衡功能而言,上述3个系统中以前庭系统最为重要。前庭是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末梢感受器官,是内耳器官之一,居颞骨岩部之内,和半规管、耳蜗紧密相连,共同组成内耳骨迷路。

家长必须懂的感统知识一:前庭平衡觉


前庭觉对学习方面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在阅读、写字、听课时,既要保持身体、头脑的相对平衡稳定,又要提高眼球运动的自我控制能力,平衡能力好了,学生的眼睛追视、检视能力才能大幅度提高,依次来达到学习所需的视觉集中性(注意力);
如果学生的平衡能力不好,那身体与眼球之间的相对稳定能力将会不足,就会坐不住、坐不稳、小动作多,缺乏耐心,无法顺利完整的读完一篇文章,常出现跳行、漏字的情况,课程听课效率自然也就较低了。
前庭失衡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
1、前庭平衡的协调差及其功能不足,所有的动感、平衡感都会因此而失常。语言发展迟缓和阅读困难是其主要特点。
2、左右手不分,方向感不明,鞋子穿颠倒、经常撞到墙、喜欢攀爬、兜着圈子跑,旋转不眩晕,怕爬楼梯,怕走平衡台
3、好动不安、注意力无法集中、喜欢捉弄人、浮躁脾气坏、笨手笨脚、做事没信心、组织能力差、喜欢重复别人的话。

4、端坐、写字、阅读的姿势不正确,上课东倒西歪、晕车晕船、结构和空间知觉障碍,难以辨别图像的细微差异。


家长必须懂的感统知识一:前庭平衡觉
造成前庭失衡的原因


1、胎位不正
2、爬行不足,长时间留在学步车里
3、剖腹产

如何训练儿童前庭觉?
家长必须懂的感统知识一:前庭平衡觉
前庭觉家庭训练方法
1、 摇啊摆
指导目标:强化中枢神经及大脑运动神经功能,丰富亲子互动。
指导重点: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两腿,上下屈伸、开合、左右摇晃。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双手,上下屈伸、闭合,左右摇动。
让幼儿平躺,大人抓住其右脚,向左摇过左脚位置,接着换左脚、右手及左手,这种过中线的活动,对幼儿身体协调帮助很大。
大人用双手扶抱儿童,让他屈着身体左右摇晃,并将他抱紧一些。动作不宜太快,缓慢、正确、渐进式的进行,以免让幼儿感到不适。
延伸活动:可协助幼儿左右翻身,或向前翻跟斗。
2、骑马游戏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使前庭信息正确不扭曲,以提升学习效率。
指导重点:大人装成马,让幼儿牵着四肢爬行。大人学马一样趴在地上,幼儿用双手抓住大人的后颈,双脚夹住大人的腰部,大人开始慢慢的爬行;幼儿也可模仿大人的动作,两人并行爬行,大人可引导幼儿抬高头部学马嘶叫;幼儿也可模仿骑师坐在大人的背上,大人学马将四肢往上蹬高,幼儿则抓住大人的颈部,以适应摇晃。做这些游戏时,必须注意别让幼儿摔下来造成意外。
3、弹跳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平衡及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大人盘腿坐着,让幼儿坐在腿上,左右摇晃。或是准备一个旧沙发或旧床垫,大人举起幼儿后,将他轻轻丢入沙发中,让他的身体在软垫上自由弹动。一开始时,幼儿可能会害怕,先别举太高,尽量放低,等他习惯时再逐渐升高,但仍要注意不要让幼儿弹到沙发外面,以免受伤。
4、拍打气球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中枢神经系统及运动协调。
指导重点:以绳子垂吊数个气球,高度约离儿童伸手可及20公分处。让儿童由地上跃起,用手来拍打气球,由于儿童必须仰头,手眼协调下才能完成这项游戏,因此有助于头部活动及前庭觉的成熟。
延伸活动:和儿童一起拍漂浮在空中的气球,仰首跳跃时需配合儿童的身高。也可让儿童手拿拍子,边跳边拍气球,以强化手眼协调能力。
5、坐球游戏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及脊髓中枢神经健全发展,促进身体协调。
指导重点:儿童可以轻轻坐在坐球上,上半身保持垂直放松的姿势,闭上眼睛,慢慢调整呼吸,直到完全放松,每次约10—30分钟不等。也可在坐球上,轻轻晃动手脚进行律动舞蹈。
延伸活动:以球代替椅子,让儿童在坐球上看电视、吃饭、做功课,可使脊髓神经的发展更为健全。
6、螃蟹先生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和中枢脊髓神经协调,促进大小肌肉灵活。
指导重点:儿童举起双手和耳朵平高,双脚略弯曲,往左和往右连续横行,如螃蟹走路状。或者双手轻轻放下,侧着头,踏脚向前、向左、向右走。也可双手平举向前,或伸开摆放在两侧,踏脚向前、向左、向右走。
延伸活动:儿童双手高举小皮球,或双手各夹一个小皮球,向前、向左、向右踏脚走步。
7、投篮球
指导目标:强化前庭觉、手眼协调及运动企划能力。
指导重点:可以在墙上挂一个用纸箱或篮子做成的篮球架。让儿童抓起较大的球,走过去将球放入篮子内。不够高时,以板凳垫高。可让儿童拿较小的球,以投球方式丢入篮子内。
延伸活动:也可在地上放个箱子,让儿童以俯卧姿势,将球丢到箱子内,连续丢20-30次。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