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秋题材书法
《中秋帖》晋代.王献之 (收藏于北京故宫)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中秋诗帖》米芾(收藏于日本大阪巿立美术馆)
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产,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徽宗赵佶有一幅“瘦金体”的《闰中秋月帖》,是一首七言律诗:
《闺中秋月帖》宋.赵佶(收藏于北京故宫)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賞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日助婵娟。鳞云清廊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二.中秋题材诗画:
《浣月图》五代 (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描写了古代“拜月”的重要习俗。这件绘图清晰地展现了中秋之夜女子“拜月”的情景,一派富丽祥和的景色。
《月色秋声图》宋.马和之(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作品中,长者临流而坐,沉吟幽思,侍童立旁边,松桂为伴。左上方有子昂款诗句“白沙留月色,绿树助秋声”,更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明.沈周
沈周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画家之一,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近世并称为“吴门四家”。整卷由画面与书法两部分组成。画面高34厘米,长135.5厘米;书法部分高34.5厘米,长895厘米,高头大巻,可称沈周书画作品中的煌煌巨著。
《中庭步月图》明.文徵明(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中庭步月图》是文徵明与来客小醉后于庭院中赏月话旧的形象记录。作者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了这次雅会,并为之赋予了新的图像内容。以庭院月光为题材,在我国历代绘画作品中确实颇为少见,尤其以文人士大夫月夜访谈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更为稀有。
《祭月图》明.杜堇(中国美术馆藏)
这幅祭月图描述旳是中秋夜人们面月设祭案,案呈月饼、月果等圆形供品,对月祭拜的情景。
《嫦娥执桂图》明.唐寅 (收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中嫦娥裙帶飘拂,神形温柔,手挂桂花,似非才子莫得。此作头部线条圆和流畅,勾染得当,美人的飘逸清丽之态毕现,面容的设色,敷白色晕染,如月色清凝,皎洁典雅。
《琼台赏月图》清.陈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画描绘的是中秋之夜,贵妇们聚集高台,吟诗赏月的情景。
《丹桂双兔》(局部)齐白石
《中秋帖》晋代.王献之 (收藏于北京故宫)
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
《中秋诗帖》米芾(收藏于日本大阪巿立美术馆)
目穷淮海两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产,桂枝撑损向西轮。
宋徽宗赵佶有一幅“瘦金体”的《闰中秋月帖》,是一首七言律诗:
《闺中秋月帖》宋.赵佶(收藏于北京故宫)
桂彩中秋特地圆,况当余闰魄澄鲜。因怀胜賞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万象敛光增浩荡,四溟收日助婵娟。鳞云清廊心田豫,乘兴能无赋咏篇。
二.中秋题材诗画:
《浣月图》五代 (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描写了古代“拜月”的重要习俗。这件绘图清晰地展现了中秋之夜女子“拜月”的情景,一派富丽祥和的景色。
《月色秋声图》宋.马和之(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作品中,长者临流而坐,沉吟幽思,侍童立旁边,松桂为伴。左上方有子昂款诗句“白沙留月色,绿树助秋声”,更增添了几分诗情画意。
《有竹庄中秋赏月图》明.沈周
沈周是明代最重要的文人画家之一,他和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人,近世并称为“吴门四家”。整卷由画面与书法两部分组成。画面高34厘米,长135.5厘米;书法部分高34.5厘米,长895厘米,高头大巻,可称沈周书画作品中的煌煌巨著。
《中庭步月图》明.文徵明(收藏于南京博物院)
《中庭步月图》是文徵明与来客小醉后于庭院中赏月话旧的形象记录。作者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了这次雅会,并为之赋予了新的图像内容。以庭院月光为题材,在我国历代绘画作品中确实颇为少见,尤其以文人士大夫月夜访谈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更为稀有。
《祭月图》明.杜堇(中国美术馆藏)
这幅祭月图描述旳是中秋夜人们面月设祭案,案呈月饼、月果等圆形供品,对月祭拜的情景。
《嫦娥执桂图》明.唐寅 (收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图中嫦娥裙帶飘拂,神形温柔,手挂桂花,似非才子莫得。此作头部线条圆和流畅,勾染得当,美人的飘逸清丽之态毕现,面容的设色,敷白色晕染,如月色清凝,皎洁典雅。
《琼台赏月图》清.陈枚(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画描绘的是中秋之夜,贵妇们聚集高台,吟诗赏月的情景。
《丹桂双兔》(局部)齐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