婶娘的人生
文/村夫
壬寅腊月二十二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三九里的雨是裹夹在寒风中的,让人感到切骨的寒意,这个时候人们一般都不愿出门,享受着家中的温暖,甚至还享受火锅和饮酒的快感。然而在通往云门山中的路上足有百人不顾细雨,不顾风寒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在为一位九旬老妪送葬,这些人中有八旬的老人,有抱在怀中的婴儿,有人带着白色的孝帽,也有戴着红色孝帽的人,中间还夹杂着几个戴着绿色孝帽的不是被人牵着就是被人抱着孩童(民俗,曾孙辈戴红色孝帽,玄孙辈戴绿色孝帽)。如此规模的送葬队伍在当地实属少见,如果仅从从送葬的规模和从送葬人的成份看,这位逝去的老妪一定是一个有福之人。然而这位逝去的老妪却是一位极为普通的农村妇女,身高不超过一米六,一辈子生活在山村中,就是这样一个村妇凭着自己的孝行、德行、刚毅不仅赢得了家族的尊重,也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这位老妪不是别人,他就是我的婶娘。
婶娘,实为我的堂婶,她生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七岁作为童养媳来到莲玉里成为我的婶娘。1949年解放后,人民政府颁布了婚姻法,许多像她这样的童养媳当年都选择了离婚另寻夫家,然而她却没有,因为她念婆母没有虐待她,更念如果她要是走了,这位身材矮小且体弱多病的婆母将会更加艰难,正是她的留下使这个家庭成为一个完整的家,使我的小奶奶能安度晚年,在含笑中离去;使我的四叔常年能够吃了干净碗放下邋遢碗,一辈子幸福满满;使她的一男三女四个孩子能够穿上整洁的衣服,过着滋润有趣的童年生活;晚年能子孙绕膝,四世同堂,享受着普通人追求和希望的人生生活。然而这些表象的幸福和风光让婶娘却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说出来都让人心痛,让人心酸。
婶娘的四个孩子均出生在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孩子都成长在搞集体的年月里。虽说我的家乡是个山村,但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村庄,全村有六个生产队,不仅烧锅柴困难,就连吃水也要到几百米外的井里挑。更难过的是当年一个工分值只有三四毛,全
文/村夫
壬寅腊月二十二是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三九里的雨是裹夹在寒风中的,让人感到切骨的寒意,这个时候人们一般都不愿出门,享受着家中的温暖,甚至还享受火锅和饮酒的快感。然而在通往云门山中的路上足有百人不顾细雨,不顾风寒行走在泥泞的山路上,在为一位九旬老妪送葬,这些人中有八旬的老人,有抱在怀中的婴儿,有人带着白色的孝帽,也有戴着红色孝帽的人,中间还夹杂着几个戴着绿色孝帽的不是被人牵着就是被人抱着孩童(民俗,曾孙辈戴红色孝帽,玄孙辈戴绿色孝帽)。如此规模的送葬队伍在当地实属少见,如果仅从从送葬的规模和从送葬人的成份看,这位逝去的老妪一定是一个有福之人。然而这位逝去的老妪却是一位极为普通的农村妇女,身高不超过一米六,一辈子生活在山村中,就是这样一个村妇凭着自己的孝行、德行、刚毅不仅赢得了家族的尊重,也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这位老妪不是别人,他就是我的婶娘。
婶娘,实为我的堂婶,她生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七岁作为童养媳来到莲玉里成为我的婶娘。1949年解放后,人民政府颁布了婚姻法,许多像她这样的童养媳当年都选择了离婚另寻夫家,然而她却没有,因为她念婆母没有虐待她,更念如果她要是走了,这位身材矮小且体弱多病的婆母将会更加艰难,正是她的留下使这个家庭成为一个完整的家,使我的小奶奶能安度晚年,在含笑中离去;使我的四叔常年能够吃了干净碗放下邋遢碗,一辈子幸福满满;使她的一男三女四个孩子能够穿上整洁的衣服,过着滋润有趣的童年生活;晚年能子孙绕膝,四世同堂,享受着普通人追求和希望的人生生活。然而这些表象的幸福和风光让婶娘却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说出来都让人心痛,让人心酸。
婶娘的四个孩子均出生在五十年代中期至六十年代初,孩子都成长在搞集体的年月里。虽说我的家乡是个山村,但却是一个远近闻名的大村庄,全村有六个生产队,不仅烧锅柴困难,就连吃水也要到几百米外的井里挑。更难过的是当年一个工分值只有三四毛,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