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116幅民俗画作 <wbr>回顾“老东北往事”
116幅民俗画作 <wbr>回顾“老东北往事”
116幅民俗画作 <wbr>回顾“老东北往事”
116幅民俗画作 <wbr>回顾“老东北往事”
116幅民俗画作 <wbr>回顾“老东北往事”
116幅民俗画作 <wbr>回顾“老东北往事”
116幅民俗画作 <wbr>回顾“老东北往事”
116幅民俗画作 <wbr>回顾“老东北往事”
116幅民俗画作 <wbr>回顾“老东北往事”
116幅民俗画作 回顾老东北往事
  本报讯(记者 韩艳华)日前,记者从齐齐哈尔社区大学(电大)民俗文化艺术中心获悉,由艺术中心客座教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富裕蒲艺制作传承人白德仁创意,艺术中心客座教授、我市知名画家王一川创作的116幅回顾老东北往事的民俗系列画作,历时近一年时间的创作现已完成,这是反映老东北民俗生活的系列画卷,这是体现民族和地域特色、极接地气的系列画作,是对老东北历史文化的抢救性挖掘。
  说起创作此系列画卷的初衷,白德仁说,儿时曾接触过许多东北民俗故事,也曾听父辈以及身边老同志讲述一些,如今随着科技文化生活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生活习俗正在逐渐消失,如果再不搜集、整理并通过某种方式进行保存和传承,这些民俗终将被岁月淹没、将永久流失。鉴于这样的想法,白德仁与王一川两人志同道合,自20164月便开始搜集素材,并通过画面将曾经淳朴、充满情趣的老东北民俗生活,通过画笔得以淋漓尽致地展现,其中既有对生活的观察,又有对往事的追忆,更是对振兴老东北文化的一种传承。
  创作前夕,由白德仁口述老东北往事的民俗场景为王一川提供素材,王一川则利用业余时间勾勒出大部分草稿,然后和民俗中心的艺术家们共同探讨、研究,甚至向生活在农村的亲朋好友、乡下人以及画家等广泛征求意见,邀请大家来共同修正画面表现不足或者不到位的地方,在出现具体问题时,他们甚至不惜深入农村去切身体验生活……众人拾柴火焰高,历经三次修改最终完成如今的116幅民俗画作。诸如《摔泥泡也好玩》、《妇女人人会做鞋》、《磨刀师傅好手艺》、《回娘家》、《苞米花拌沙子炒》、《劳动间歇乐》、《看青老汉很厉害》、《老姐姐纺麻绳纳鞋底》、《见过大鱼人般高》、《村头酣战》……一幅幅画作色彩鲜艳、贴近生活、灵动鲜活、呼之欲出,极具艺术性、人文性和故事性,透过这一系列气息浓郁、亲切自然的生活画面,让上了年纪的人再次勾起年轻时的深刻记忆,仿佛又回到年轻时代;让年轻人通过画面了解当年的民俗历史,感受老东北文化的厚重。
  在创作方法上,我将油画、国画、年画以及连环画等不同题材的画风相融合,最终形成独特、厚重,地域和民族特色浓郁的民俗画作。谈到创作技法,王一川侃侃而谈。他说,为支持老东北往事系列民俗画作的创作,民俗艺术中心将此项目作为重点文化项目来扶持,还专门为其设置了工作室,以方便大家共同探讨,民俗艺术中心的陈田主任也积极参与进来,给大家以精神与智力上的支持;省书画分院院长吕向阳和庞颖也给予了热情地支持与鼓励。
  获悉此事后,市档案局也积极跟进开展名人档案征集,现已将白德仁、王一川、韩朝阳、沃吟荷、史耀红、李永福等六人作为新的一批齐齐哈尔市文化名人,征集档案入馆。
据白德仁介绍,“老东北往事”现已有近千个构思,目前完成的只是其中的一少部分,今后他将与王一川共同努力,把表现家乡'老东北往事'的种种设想,更多的风俗内容、生活场景、人文历史、情趣故事、劳动场面等都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旨在希望当今的青少年都能了解、记住我们东北的历史、人文,也希望老同志从中唤起过去的记忆、生活,从而激发每个人对自己家乡的热爱。
  图为老东北往事民俗画作。
  本报记者 韩艳华/文 马 /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