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人文古墓:长清区五峰山镇东菜园村北的青崖山——明德王墓群·德庄王墓

2015-09-18 08:21阅读:228
人文古墓:长清区五峰山镇东菜园村北的青崖山
——明德王墓群·德庄王墓


德王是明英宗朱祁镇第二子朱见磷及其嫡系子孙的封号。《明史.列传第七》载:天顺元年(1457年)三月英宗复辟后,“同日封德、秀、崇、吉四王”。朱见磷“初国德州,改济南,成化三年(1467年)就藩。”至明末,德王共传7世,封亲王郡王34个。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攻入济南,第七代德王朱由枢被俘。至此,延续180余年的德王世系始告结。道光《长清县志》载:“明德王墓(子济宁安僖王付)、德懿王墓、德怀王墓、德恭王墓、德定王墓、德端王墓在县东南四十里青崖山之阳。”
1993年农历除夕,济南市文化局文物处接到电话,明德王墓群中一座墓被盗!闻讯后,市文物局立即派人会同长清县文管所,对被盗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此次抢救性发掘的就是德王墓群中最大的一座-德庄王墓。德王墓群位于长清区五峰山镇东菜园村北的青崖山之阳坡。墓园四周一圈原来有夯土的围墙,墓园内从东至西分布着六代德王的陵寝。德庄王墓位于墓园的中心位置。它也是墓园内唯一一座已经重见天日的王陵。走进已经清理出的墓道,迎面是高大的墓门。
【长清古迹】 <wbr><wbr>明德王墓群·德庄王墓

现在墓道中积水已经退去了很多,所以我能走到墓门近处去细致的观察一下,记得上次来的时候,墓道中的积水还有很多,那时的我只能离着墓门十多米观察。(下图为03年考察时的样子)
【长清古迹】 <wbr><wbr>明德王墓群·德庄王墓
德庄王墓的墓门为拱券型,券中是一方巨大的石刻蟠龙。拱门上方的叠涩出檐上有雕刻精美的二龙戏珠,以及其他几何图纹。
【长清古迹】 <wbr><wbr>明德王墓群·德庄王墓
墓门的大门是两座巨大的石门,门上有9 X 9的硕大乳钉,代表着皇家的规格。
【长清古迹】 <wbr><wbr>明德王墓群·德庄王墓
站在墓门旁的水边向墓室里望,墓门后面是高大气派的前殿。前殿长12米左右,东西宽约5.3米,高度大概6.5米,顶部为发券式。在前室的券顶北墙的中部有两个明显的盗洞,被砸碎的明代制式青砖依稀可见。这个盗洞是早年被盗掘遗留下来的。前殿中部偏西处,原有棺床一座,中部有石烛台两座。在前殿东西两头各有一座拱门,此门后相连的是东殿和西殿。据当年考古发掘之后,判定东殿葬的应为德庄王朱见潾,西殿葬王妃刘氏,前殿葬的应是朱见潾儿子济宁安僖王朱佑桪。
【长清古迹】 <wbr><wbr>明德王墓群·德庄王墓
早在明末清初,德庄王墓就有可能被当地土匪或驻守在这里的守陵官军盗掘过。最近一次被光顾则是1993年,这一次惊动了当地的文物部门,由此也掀开了德庄王墓的神秘面纱。在德庄王墓的墓门上方清晰可见93年盗墓分子打通的精确盗洞。那时,庄王墓还深埋于封土之下,并没有我们现在看到的墓道。盗墓人员根据探测,十分准确的将盗洞打到墓门上方,而又偏内侧一些,正好避过了破门而入的麻烦,将洞口开在了拱券顶与竖墙的连接处。上图中的盗洞是早年留下的,与之相对的另一侧墙上也有一个相同的盗洞,这就是93年的那个。
【长清古迹】 <wbr><wbr>明德王墓群·德庄王墓
不过,93年的这次盗掘并没有使盗墓贼有多大收获。因为德庄王墓以前已经多次被光顾,所以里面除了一地的散落尸骨,并没什么有价值的文物。而当文物部门经盗洞再次进入地宫时,仅仅是发现了破碎的棺板,墓志,以及尸骨。
现在除了德庄王墓以外,另外五座德王墓的情况还不是十分清楚。不过,按照庄王墓的下场分析,早年被惊扰的可能性极大。虽然如此,明德王墓群依旧是目前我国见诸报道的所有亲王级家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结构保存较为完整的一个墓群,由于它自身的建筑规格比较高,里面的很多历史记载与明时丧葬制度并不是完全相同,所以明德王墓对于明代亲王级陵葬制度的研究是有很大帮助的。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