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

2015-11-26 10:56阅读:3,926
穴位名称,古人把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以自然界中水流的动向作比喻,以此表示气血流注的从小到大、从浅到深的状况,于是就把五输穴分为“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5个种类。气血在井穴里汇聚成以后,便在荥穴处开始微微地流动,所以荥穴的脉气比井穴稍大。荥 xíng yíng穴位于指掌关节、趾跖关节之前。
从荥穴流动过来的气血逐渐汇集起来,在“输穴”处“水流”变大,有了能够把气血往大江大河里输送的能力。所以输穴就像沟渠一样,“水流”比荥穴更大,脉气更大。输穴多位于指掌关节、趾跖关节之后。
经穴就是大江大河了,从输穴里输送过来的脉气在宽敞的“江河”里畅通无阻,气势磅礴。经穴位于前臂和胫部。海纳百川,大江大河里的水最终汇入大海。气血也是一样,最终从井穴里流注到合穴里,达到隆盛。合穴在肘关节和膝关节附近。
从井穴到合穴,五输穴依次从四肢末端向肘部、膝部方向排列,很有规律。每阴经有五输穴,每阳经有六输穴。
五俞穴(五腧穴)】也称“五输穴”,这是一些位于四肢远端(上肢在肘部以下,下肢在膝部以下)常用穴位的总称,其中属于五脏(五条阴经)的穴位各有五个俞穴,即井、荥、俞、经、合共二十五穴。左、右侧共五十穴。叫“脏俞五十穴”。用于六腑(六条阳经)的穴位各有六个俞穴,即在井、荥、俞、经,合穴之外,又加一个原穴,共三十六穴。左、右侧共七十二穴,叫“腑俞七十二穴”。这些穴位在临床上大多是比较常用和有效的穴位(《灵枢.本输篇》及《素问.气血论》)
十二井穴
其名称是: 肺 -- 少商
手部井穴
手部井穴
大肠 -- 商阳
心包 -- 中冲
三焦 -- 关冲
心 -- 少冲
小肠 -- 少泽
脾 -- 隐白
胃 -- 厉兑
肝 -- 大敦
胆 --(足)窍阴
肾 -- 涌泉
膀胱 -- 至阴
指手指端的少商、商阳、中冲、关冲、少冲、少泽等六穴(左、右共十二穴),为治疗中风、突然昏倒的急救要穴。
荥穴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变于色者,取之荥。”《难经·六十八难》又曰:“荥主身热。”说明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证。
穴位示意图穴位示意图
手太阴肺经——鱼际(荥穴)
位置:在手拇指本节(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局部解剖:有从拇指流向头静脉小静脉支。分布着桡神经浅支。
主治:咳嗽,咳血,咽喉肿痛,失音,发热,掌中热。现多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咽炎,鼻炎,心悸,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等。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①同腧穴。泛指全身穴位。输,古与俞、腧通。故亦称俞穴或腧穴。详见腧穴条。
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注为输。”意指脉气至此已较强盛,如水流能注输于深处。输穴多分布掌指或跖趾关节之后。阴经的输穴是本经的原穴,阳经的则不是。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难经·六十八难》曰:“俞主体重节痛。”说明输穴适用病情时轻时重、时作时止和肢体重着,骨节酸痛者。
经穴
十四经穴之简称。十四经上的任何一个穴位都可以叫做经穴。
五输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行为经。”意为脉气至此,犹如通渠流水之迅速经过,故名。经穴多分布在腕、踝关节附近及臂、胫部,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病变于音者,取之经。”《难经·六十八难》:“经主喘咳寒热。”
五俞穴之一。《灵枢·九针十二原》:“所入为合。”意为脉气自四肢末端至此,最为盛大,犹如水流合入大海。合穴位于肘膝关节附近,是经气由此深入,进而会合于脏腑的部位。其临床应用,《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曰:“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难经·六十八难》又曰:“合主逆气而泄。”指合穴主要用于六腑病症。根据季节有“冬刺合”。
十二经的合穴分别为:肺-尺泽,大肠-曲池,胃-足三里,脾-阴陵泉,心-少海,小肠-小海,膀胱-委中,肾-阴谷,心包-曲泽,三焦-天井,胆-阳陵泉,肝-曲泉。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