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萍实长桥野水清

2012-02-27 15:10阅读:603
萍实长桥野水清
——“萍乡诗话”之十五
桥,架设在江河之上,是陆地道路延伸到水面之上的建筑,联连此岸与彼岸。中国造桥的历史由来已早,先民用树木在水上架设简单的桥,追溯起来应出现在为求生存的远古草创阶段。中国的古桥分为桥梁、浮桥、索桥、拱桥四种类型,以及由此而演变的数十种常见形式。拱桥是我国古桥中最富生命力的桥型,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现存的古拱桥多以石、砖砌成,有单孔、多孔之分。虽经流水冲刷,风雨浸蚀,依旧屹立于碧波之上,向世人诉说历史之久远,工艺之精湛。
唐代伍德二年(619),萍乡县治由芦溪古冈迁入现今所在之地后,将近有九百年一直未建城池。明代正德七年(1512),知县胡珮开始沿萍水河筑土城墙,后继者又续筑。万历十一年(1583),知县沈校奉上旨意建筑砖城墙,筑石基,拓马道,开辟四周,东门称来阳门,南门称达秀门,西门称连湘门,北门称通楚门,各门还加开小门以便挑水。又辟小西门以方便民众往来,孔庙之前开辟禹门以振风气。由此,城内与城外沟通必设有桥。
萍实桥(今俗称南门桥),因楚昭王经萍乡渡江得萍实的典故而冠名。三国时期由邑人李喜发起始建,元代桥毁。明代五次修建,清代四次修建,现存之桥是清代同治三年(1864)重建。据史料知县刘世伟《重建萍实桥记》载:“穷底止,而基之方石,边幅范铁锁,其缝中实以石块胶,以灰土沃,以桐膏费不惜。”可见石桥造得坚实牢固。萍实桥是县城历史最早的桥,且冠名体现萍乡特色,故此名气最大,吟咏萍实桥的诗也
最多。例如,明代龚逊常《过萍乡》一诗中曰:“昭王古庙闲花落,萍实长桥野水清。”清代雍正年间萍乡举人王彦邦《宝积寺》一诗中曰:“宝积城南寺,桥通古道平。”从城区过了萍实桥,即可看见城南宝积寺。
清代康熙年间萍乡知县尚崇年《题萍实桥》诗曰:
迢递沧州旧板桥,闲听渔父话前朝。
昭王未辨威吴策,萍实先兴霸楚谣。
草木有情青史在,江山无恙翠华遥。
行人日暮多愁思,谁向津亭倚洞箫。
诗中说,远看滨水的地方这座旧板桥(清康熙年间萍实桥还是木板桥,乾隆年间才改板桥为石桥),闲听捕鱼的老者话说前朝的事;楚昭王尚未辨识威震吴之策,却获萍实先兴霸主的童谣;草木有情青史尚存,江山无恙春色无边;赶路的行人日暮之时心怀秋思,谁会停靠在水路的渡口依听箫声呢?
清代康熙年间萍乡文人罗淳祚《萍实桥忆古》写道:
客到桥南别有情,吴时萍实晋时名。
群山树色平依槛,一道江流曲抱城。
浅渚静余春草碧,水鸥闲逐暮云轻。
共谁细数千年事,隔岸商船笑语声。
这首诗是清代康熙年间萍水河的真实生动的写照,且看:萍水自此而来绕城而过,经东南而西去,正是“一道江流曲抱城”;萍水不远处的群山一派葱茏的树色,沙洲上春草碧绿,水上的水鸥飞翔追逐近暮的云朵;站在岸边听到停泊的商船传出一阵阵笑语声。读此诗,令人感到那时萍水的景色多么美丽,水面上有水鸥盘旋;那时萍水的水面多么丰满,商船可以通达湖南。
亨泰桥(今俗称东门桥),旧名馆埠桥,故名阜桥。宋代宣和五年(1123),知县郑强首建木桥,元代桥毁。明代有三任知县修建石桥。清代乾隆三十年(1765)重建,四十九年(1784)再重建,改名为亨泰桥。知县胥绳武《亨泰桥记》曰:“馆埠桥名甚鄙,今颜之曰:‘亨泰易云。’亨者嘉之会,又曰履而泰,然后安,是一邑之应也,利及行人。”同治十三年(1874)重建。
通济桥(今俗称北门桥),古代以船摆渡代桥。宋代绍兴七年(1137),知县郭涛首建石桥。明代成化年间重修。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乡人重建。嘉庆四年(1799)乡人重修。民间期间,“改造三瓮大石桥,坚实宽敞。”
香溪桥,位于小西门(今萍乡公路局左侧,上世纪九十年代拆除)。宋代宁宗年间(1195-1200)建桥,名仙桂桥。开禧年间(1205-1207)改建石桥,更名香溪桥。当时流行民谣:“金鳌洲撑香溪桥,玉带不离朝。”意思是说萍水分流之处的河洲----金鳌洲,洲上撑起香溪桥,萍乡会出身佩玉带的朝官。明代万历二十四年(1596)重建。清代乾隆二十二年、三十六年(1771)重建。嘉庆二十五年(1820)增建石栏。据《香溪桥记》,说自宋代更名为香溪桥后,明代初期萍乡人简迪赴京考试成绩优异,任命为监察御史,后因患病还乡,自称香溪老人,印证了建香溪桥时民谣所传。清代乾隆年间萍乡文人颜培元《冠山阁观萍水》诗曰:“桥连阁外水平溪,派向东流转入西。”吟咏就是金鳌洲上的冠山阁外的香溪桥。
萍乡芦水建有纪念宋代理学大家周敦颐曾在芦溪任税官的宗濂桥。清代乾隆年间萍乡文人傅銮作诗《宗濂桥》:
濂溪官在芦溪处,税市曾经说宋朝。
前事也知人似水,新碑惟爱槛当桥。
倚看石岸沙千点,静送渔舟月一桡。
有客徘徊秋兴起,谁家楼上坐吹箫。
宣风镇建有思永桥,又名虹桥。清代乾隆年间萍乡文人刘峋作诗《思永桥》:“长锁银波三千丈,吞吐惊流石迴旋。”麻山镇建有善洲桥,石桥屹立,传说流播。
石桥,诉说沧桑历史与先人建桥时的善举,今人应该善待古桥,保护古桥,保护历史的见证与古城的记忆。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