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古代趣味诗集(2)
2025-04-14 10:32阅读:3,394
八、宝塔诗
宝塔诗,原称“一字至七字诗”。宝塔词则称《一七令》。从一字到七字句逐句成韵,或叠两句为一韵。后来增加到十字,甚至十五字的,每句或两句字数依次递增,形如宝塔,上尖底宽,所以叫宝塔诗。
《赋得诗》唐]·白居易
诗。
绮美,瑰奇。
明月夜,落花时。
能助欢笑,亦伤别离。
调清金石怨,吟苦鬼神悲。
天下只应我爱,世间唯有君知。
自从都尉别苏句,便到司空送白辞。
《咏竹诗》宋·文同
竹,竹。
森寒,洁绿。
湘江滨,渭水曲。
帷幔翠锦,戈矛苍玉。
心虚异众草,节劲逾凡木。
化龙杖入仙陂,呼风律鸣神谷。
月娥巾帔静苒苒,凤女笙竽清蔌蔌。
林间饮酒啐影摇樽,石上围棋清阴覆局。
屈大夫逐去徒悦椒兰,陶先生归来但寻松菊。
若论檀栾之操无敌于君,欲图潇洒之姿莫贤二仆。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花》唐·张南史
花,
花。
深浅,
芬葩。
凝为雪,
错为霞。
莺和蝶到,
苑占宫遮。
已迷金谷路,
频驻玉人车。
芳草欲陵芳树,
东家半落西家。
愿得春风相伴去,
一攀一折向天涯。
——这一类诗有个名称,叫“一七体诗”,就是说它从一字一句发展到七字一句,很有规律。这一类诗是诗向词过渡的一种杂体诗。
九、藏头诗
《诗体明辨》:“藏头诗,每句头字皆藏于每句尾字也。”这是说,每句的第一字,都隐藏于前句的末一字。这是利用汉字中合体字多的特点,从前句末一字分离出其中的一个“部件”,作为次句的首字,所以称为藏头诗或藏头拆字诗。有的不明藏头诗的含义,而把嵌字诗(嵌于首句)当作了藏头诗。
《寄贾宣州》宋·孔平仲
高会当年喜得曹,日陪宴侃自忘劳。
力回天地君应惫,心扶乾坤我尚豪。
豕亥论书非素学,子孙干禄有东皋。
十年旧友相知寡,分付长松荫短蒿。
——“贾宣州”就是贾易,北宋元佑年间,曾贬官知宣州,《宋史》有传。孔平仲赠他的这首诗,回顾当年两人的交情。每句第一个字,都是上一句末一字的下半部分。如“日”藏于“曹”之下,“力”藏于“劳”之下等。末句末一字“蒿”的下部隐藏了首句第一字“高”,这就是藏头诗的特点。
《藏头诗》无名氏
月中健儿赴雅典,八方齐颂拼博志,
心怡圣火耀五环,不弃友谊争升旗;
其子赤胆明星灿,山水喝彩谱新诗;
寸心更报养母情,青出于蓝待佳期。
十、一字诗
一字诗,顾名思义就是在诗中出现许多“一”字,而每一个“一”字后面一般都是跟一景一物或一个动作。按诗法论,一诗中出现重字(即一个字重复出现)乃大忌,但作为一种游戏之作,“一字诗也别有趣味。
《回船一字诗》宋·苏轼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
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苏东坡一次要过江访友,谁知来到渡口,却见渡船刚刚驶离。东坡急忙喊那船家,让他回撑几篙,把自己带上。哪知船上之人都不认识苏东坡这位大诗人,便故意为难他,说是让他即刻应景赋诗一首,且诗中须有十个”一“字,才回船接他。苏大学士略加思索,便脱口吟出了上面这首“一字诗”。
《登山一字诗》明·唐寅
一上一上又一上,一上上到高山上。
举头红日向云低,万里江天都在望。
——唐伯虎是明代著名的风流才子。有一天,他乔装改扮成乞丐,出外登山游玩。到了山前,见几个秀才在赋诗,便去凑热闹,说:“我这个乞丐也来作首诗。”秀才们答应了,唐伯虎在纸上歪歪斜斜地写了“一上”两字,见众秀才哈哈大笑,又在纸上写了“一上”,众秀才见了,更是笑得打跌。唐伯虎不以为意,说道:“有酒吗?我喝了酒才会作诗。”秀才们忙倒上一杯酒,唐伯虎一口饮完,大叫一声:“好酒!”然后在纸上又写了“又一上”三个字,突然一转身,夺过秀才手中的酒壶,一饮而尽。众秀才急道:“诗还没作完,怎么把酒喝完了?”唐伯虎道:“急什么?”然后拿起笔来,后面三句一挥而就,众秀才看得目瞪口呆。
《一字诗》清·纪晓岚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杖长竿一寸钩。
一上一下一来往,一人独钓一江秋。
《一字诗》清·何佩玉
一花一柳一石矶,一抹斜阳一鸟飞,
一山一水一禅寺,一林黄叶一僧归。
十一、嵌字诗
嵌字诗:广义地说,按照修辞“镶嵌”手法把特定的字,嵌于诗篇的句首或句中。狭义的嵌字诗,专指嵌于诗篇每句句首的字能合成短句,并且别具有意义的一种诗体。
《嵌字诗》明·施耐庵
芦花丛里一扁舟,俊杰俄从此地游。
义士若能知此理,反躬逃难可无忧。
——这首诗出自《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军师吴用为了诱迫卢俊义上山入伙,化装成算命先生,在卢家的墙题下的反诗。诗的每一句第一字合起来,就是“卢(芦)俊义反”四字。后来卢的管家向官府告发,逼得卢俊义不得不上了梁山。
《沽酒》清·伦文叙
有心披星戴月来,柴门紧闭未曾开。
出声高叫惊邻里,卖酒人家快出来。
——这首诗的来历是这样的:伦文叙半夜三更去敲一家酒店的门,说要沽酒。店家颇为不悦,有意刁难,就指着对面柴店的招牌,要马上以“有柴出卖”为字首,做一首嵌字诗,不然别想买酒。伦文叙当然是不假思索,张口就来,吟出上面这首诗。
《减字木兰花·赠润守许仲途》宋·苏轼
郑庄好客,容我尊前先坠帻。落笔生风,籍籍声名不负公。
高山白早,莹骨冰肌那解老。从此南徐,良夜清风月满湖。
——据说,苏轼自杭州通判任上被召回京,路过润州,知润州的是许仲途,他就在府中设宴招待苏轼。席间有营伎(官府的倡伎)郑容,请求“落籍”(取消营伎的身份)高莹从良。许仲途让她们把请求的公文拿给苏轼看,苏轼就提笔在公文之后写了这首词。此首词每句的第一字联起来,就是“郑容落籍,高莹从良”。苏轼的意思,当然是批准她们的要求。
注:郑庄:西汉郑当时,字庄,以好客闻名。尊前:宴席上。坠帻:即落帽,潇洒不拘礼仪貌。籍籍:声名显赫。高山句:喻德高者容易年老。莹骨句:虽是年老,但莹骨玉肌,实非年老。用《庄子》语意。
十二、叠字诗
叠字诗是指诗中的部分句子或全诗各句都用叠字组成。所谓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而成一个词,也称“重言词”。叠字的恰当动用,可以增加语语言的音节美,增进情感的强度,民歌中用得最多。诗中叠字由来已久,最早见于《诗经·卫风·硕人》。
叠字诗从句含叠字组合量上,可分为单叠式、多叠式、混合式和图案式四种。
单叠式即一句内仅有某一个字的叠组,且句句皆然。如:
《秋浦歌》唐·李白
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
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
多叠式即一句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重复,如:
《宛转词》唐·王建
宛宛转转胜上纱,红红绿绿苑中花。
纷纷泊泊夜飞鸦,寂寂莫莫离人家。
——这种叠字用于短章,诗人词手常用此法以造景逗趣。
所谓混合式,则为篇中混合使用单叠、多叠。如:
《凤凰台上忆吹箫》清·双卿
寸寸微云,丝丝残照。有无明灭难消,正断魂魂断、闪闪摇摇:
望望山山水水,人去去隐隐迢迢。从今后,酸酸楚楚,只似今宵。
青遥,问天不应,看小小双卿,袅袅无聊,更见谁谁见?谁痛花娇?
谁望欢欢喜喜,偷素粉,写写描描?谁还管生生死死,暮暮朝朝。
所谓图案式,即作者将若干叠字词组依照某种模式结构成一幅图案,又给读者规定出某种阅读法则或途径,让读者读出一首或若干首诗篇来。在《醒世恒言》中《苏小妹三难新郎》中可见。如:
《续其父苏洵》宋·苏小妹
瓣瓣拆开蝴蝶翅,团团围就水晶球。
假饶借得香风送,何羡梅花在陇头。
十三、复字诗
复字诗是古诗中的一种体裁,就是在每句诗中重复嵌用同一个字,可以复用多次,既可以置于句首,也可以嵌于句中或句尾。这样使诗词有一唱三叹的作用,显得更有趣味。
《嘲柳州柳子厚》唐·吕温
柳州柳太守,种柳柳江边。
柳管依然在,千秋柳拂天。
——全诗句句含柳,仅二十字个共有六个柳字,若是加上诗题共有八个,正好是对方姓氏,令人拍案叫绝。
《空蒙迷离烟雨春景图》明·梅鼎祚
半水半烟箸柳,半风半雨催花。
半没半浮渔艇,半藏半见人家。
——这首诗多用“半”字,也被称为半字诗,全诗四句二十四个字,用了八个“半”字,勾勒出一种半影半现,空濛迷离的美景,仿佛水墨画一半有留白,若隐若现。
十四、数名诗
数名诗,是指将从一至十的数字用于诗句中,连贯而成的诗。可冠于句首,也可嵌入句中,有从一至十顺着数的,也有从十到一倒着数的,还有不按顺序的。其中每句开头为数字,依次工整排列,共十句的诗也称为“十字令”。
明代的吴承恩不仅创作了巨作《西游记》,他还会写诗。如
《数名诗》明·吴承恩
十里长亭无客走,九重天上现星辰。
八河船只皆收港,七千州县尽关门。
六宫五府回官宰,四海三江罢钓纶。
两座楼头钟鼓响,一轮明月满乾坤。
——这首诗中嵌进十个数字,而且从大到小,倒过来数,成为一首别具一格的“倒数诗”,更是增加了趣味。而且这首诗,即便是倒着读,意思也不差。
《数名诗》南北朝·鲍照
一身仕关西。家族满山东。
二年从车驾。斋祭甘泉宫。
三朝国庆华。休沐还旧邦。
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五侯相饯送。高会集新丰。
六乐陈广坐。组帐扬春风。
七盘起长袖。庭下列歌钟。
八珍盈雕俎。绮肴纷错重。
九族共瞻迟。宾友仰徽容。
十载学无就。善宦一朝通。
——这首诗用数字从一到十串联起来,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画面感。
十五、十字图诗
十字图诗是指诗的排列为“十”字形,读法颇多,但一般居于“十”字中心的那个字在每一句中都会被用到。从诗的内容和形式来看,这种“十字图诗”大约曾流传中国西北地区的知识分子中,以此来消遣或斗智。
《敦煌十字图诗》唐·无名氏
天
阴
逢
白
日照仁卿霜开僻文王
寒
路
结
为
——此诗出自敦煌遗书,解读为:天阴逢白雨,寒路结为霜。日照仁卿相,雨开僻文王。
十字图形诗中心的“霜”字乃是全诗的破读关键,拆开为“雨”、“相”,合为“霜”,由此带动全诗的推进。路:当为露;僻:当为辟,开辟。
《泉把湾十字图诗》唐·无名氏
唐
到
西
动马人山见日光
水
流
长
——此诗原存于敦煌红山口以南泉把湾一所古庙大殿东间北壁,为著名敦煌学家李正宇先生所录,解读为:唐到西山水流长,长流水山见日光。光日见山人马动,动马人山西到唐。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