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青浦区白鹤镇——青龙古寺①
“旧青浦”、“青龙镇”名称由来及历史:
吴淞江古称松江,在三国时从今青浦区北部出海。唐代天宝二年(743年),吴淞江河口段南岸的一个小渔村兴旺起来,人们为了祈求出海平安在此动工修建报德寺(即青龙寺)。天宝五年(746年),这里成为青龙镇,镇东水域辽阔,适宜停泊众多大型海舶;那巍然耸立的青龙塔,则兼具导航标志的作用,长江三角洲的一个“大码头”至此悄然形成,并逐渐成为当时东南通商大邑,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为了加快流速、冲刷积沙,开挖吴淞江下游“白鹤汇”,把弯曲的拉直,使其主流甩开了青龙镇;而原先绕经青龙镇的故道则成为岔流,改称青龙江。
到了南宋后期,因吴淞江下游逐渐淤浅,海船
“旧青浦”、“青龙镇”名称由来及历史:
吴淞江古称松江,在三国时从今青浦区北部出海。唐代天宝二年(743年),吴淞江河口段南岸的一个小渔村兴旺起来,人们为了祈求出海平安在此动工修建报德寺(即青龙寺)。天宝五年(746年),这里成为青龙镇,镇东水域辽阔,适宜停泊众多大型海舶;那巍然耸立的青龙塔,则兼具导航标志的作用,长江三角洲的一个“大码头”至此悄然形成,并逐渐成为当时东南通商大邑,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
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为了加快流速、冲刷积沙,开挖吴淞江下游“白鹤汇”,把弯曲的拉直,使其主流甩开了青龙镇;而原先绕经青龙镇的故道则成为岔流,改称青龙江。
到了南宋后期,因吴淞江下游逐渐淤浅,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