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邱书院
2011-08-25 11:37阅读:876
夏邱书院
夏邱书院,位于安徽泗县。原为虹乡兴学书院,基址为县太学生魏际泰,里民孙家聪捐助.后根据古尧封禹为夏伯,邑于此,此地曾有夏邱之名,故更名为夏邱书院.清代历任州守多为修建房舍,置学产,讲席常设.
清康熙十一年(1672)知县龚起翚创建。因“尧封禹为夏伯,始邑于此”,故名“夏邱”。有讲堂3楹,中设木龛,上祀禹王神,下祀孔子木主。十七年增建文昌阁、魁星阁及门楼一座。雍正十三年(1735)扩建斋房学舍、庖湢、门廊。乾隆三十五年(1770)教谕金朱楣于阁后添建房舍。道光初,知州丰绅图倡捐5000缗,以为膏火。先后主院山长有欧阳泉、黄增川、张心兰、袁履方等,皆一时名宿,“称为极盛”。咸丰初,院款移作募勇之费,膏火中断,院宇倾圮过半。光绪十年(1884)知州方瑞兰进行整顿,“遂得主席不虚,岁无停课”。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改办为'日新中学堂'1929年改为县立初级中学校,现为泗县中学校址。
在县城南门(永泰门)内偏东、泰山庙北。旧有“夏邱书院”。夏邱,古县名,汉置,唐废,今泗县城,即东魏时夏邱县故城,因而以之名书院。原建筑已不成。现为泗县中学所在地。
大门联:“夏屋同歌,风晨月夕;邱民共悦,讲艺谈经。”(古时称“夏屋”为“大屋”。“邱民”,即丘民(清代避孔子之名讳,因改用“邱”)。典出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孟子·尽心》,众民也。犹言乡民、邑民、国民。)
文昌楼联:“司文天上星辰气,降福寰中孝友人。”(寰中,寰宇之中,犹言天下。)“主善为师,学遵规矩;在天成象,焕出文章。”
聚星堂,在大门后,文昌楼前,为书院第一进厅堂,也是书院的主建筑。星,指德星(指景星、岁星等),比喻贤士。堂联:“万卷精微,包罗胸次;三春红紫,烂漫人间”、“勤学登堂,书镜照千古;精思伏案,笔花开四时。”
徐子各(1812—1876)
近代诗文家。字西叔,一字叔伟,号毅甫,又号南阳子。安徽合肥人。早岁师事姚莹。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入京,与曾国藩、邵额辰、张穆等交游。后客池州知府陈源究所。太平军兴,又先后居江忠源、曾国藩幕有年。居巢湖滨之龙泉山,自号龙泉老牧。同治五年(1866)拣选得知县,不乐为吏,调和州学正。曾主讲夏丘书院。博学,兼通医卜相人之术,与朱景昭、王尚辰有“三怪”之目。兼工诗文,为文宏肆,才气甚伟。诗与戴家磷、王尚辰被谭献选为“合肥三家”。陈衍《近代诗钞》谓“戴不如王,王不如徐,徐于文龙胜于诗”。姚莹、鲁一同、何绍基、孙鼎臣诸家俱加推崇。著有《敦良吉斋文存》、《诗存》。生平事迹见马其和《龙泉老牧传》、金天羽(皖志列传搞)。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