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实施方案
2011-12-07 18:19阅读:3,942
申报者简介:吕亚芹,女,出生于1976年9月,本科学历,1997年10月参加工作,小学高级教师。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曾多次获省、市、县级奖励。并承担市级十五科研课题——《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之探究》的研究工作,是课题的主持人,多次获得县级优质课,2006年12月撰写的科研论文《培养小学生注意力的“七种武器”》获市级三等奖。
成果摘要:学习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学习过程是有层次的,学习活动本身具备的足够体验是学生再创造的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正确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强化学生的自主活动,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辅之以教师适当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就能够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激发,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主动和自我培养完善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即:选择最佳时间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讨论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关键词:注意力 创设情境
提高能力
成果正文:
一、课题的提出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接受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力的好坏至关重要。在同一年龄阶段,同一个班级里,常常会存在学习成绩差别很大的两个极端。造成其差别的原因,除了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外,这两部分同学之间在注意力上的差距,也造成了重要的影响。进入中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自制力,但课程增多,内容也有所增加,对学生的注意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学习过程中,有些同学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分配、转移能力较差,严重地影响了学习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更好的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注意力。为此,我确定“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实验课题。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是把现代教学的一些新的基本观念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的思想相结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无拘无束、自主探究的宽松氛围和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潜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胆设计实验过程吸引学生注意力,以达到提高教学成绩的目的。
本课题研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实现、自我创新、主动发展。
二、课题的假设
学习是一种再创造的活动,学习过程是有层次的,学习活动本身具备的足够体验是学生再创造的动力。如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正确培养学生的注意力,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和谐、宽松、平等、统一协调的育人环境,激励启发引导学生内在的教育需求,强化学生的自主活动,鼓励学生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辅之以教师适当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就能够使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激发,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主动和自我培养完善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注意力。即:选择最佳时间把握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课堂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用讨论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1、选择最佳时间把握学生的注意力
三年级的小学生自控能力仍不强,连续注意时间短,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紧扣连续注意的最佳时间,充分调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语)。学习兴趣是推动人们学习的一种内在动力,是学习的催化剂,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才能有高度的注意力。只有注意力高度集中,才能对课文内容有所领悟,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兴趣,抓住学生的心,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
3、采用讨论方法提高学生注意力
讨论作为一个群体活动,有利于全体成员集思广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采用讨论方法,注意力薄弱的学生受到了“群众”的激励和监促,听课的注意力迅速增强起来。
三、研究变量
1、自变量: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教学法的运用。
2、因变量:学生自学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的培养,学生注意力等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
3、干扰变量的控制:
(1)要求实验教师要严格按实验方案操作
(2)对无法控制的变量及时做好记录
四、实验目标
1、通过本年级段的学习,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把学习语文知识和认识事物相结合,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训练,成绩有所提高。
2、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空间,最终达到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共同提高。
3、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挖掘语文教师的潜能,并及时总结经验,做到以点带面共同进步的局面,实验教学质量大面积提高。
4、积极参加学校及教研组组织的语文教研活动,认真学习相关的教学理论,促进实验教师研究水平的提高。
5、继续对本课题反复的研究、探索和完善,做好结题总结,撰写教研论文,收集和积累有关的优质课录像、软件等资料,争取更大的成绩。
五、实验方法及步骤
1、实验方法
本实验主要对本班学生采用实验前后对比实验研究法。实验前对学生作各种检测和评估,搜集资料并运用数据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实验步骤
本实验研究的周期为(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
(1)准备阶段(2005年11月至2005年12月)
a:系统的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头脑。
b:认真学习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熟悉实验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教材特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c: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因材施教,为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机会。
(2)实施阶段(2006年1月~2006年11月)
探索教学新路子,创设良好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初步实施教学计划,检验实施的情况,完善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3)总结阶段(2006年12月)
对实验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总结实验经验报告,撰写经验论文。
六、检测效果
1、检测项目: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创新能力、语文课堂效果、学生的语文成绩及注意力等学习习惯。
2、检测工具:
(1)观察:对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表现做好记录,包括学生课堂注意力、学语文的兴趣、学习习惯、创新思维外显行为观察。
(2)问卷:调查学生对实验的态度倾向。
(3)测试:分课后测试和阶段测试。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情况。
3、检测次数和插入点:观察分步进行,每学期不少于4次;问卷每学期一次;课后检测结合课例每学期不少于4次,阶段性测试与各学期期中、期末考试结合进行,每学期两次。
4、数据处理分析
(1)建立实验研究档案;收集整理实验教师的课例设计、教案、整理检测情况记录
(2)统计分析数据资料
(3)编辑实验经验论文集
七、实施措施
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
1、确定实验课题,制定实验方案
2、针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反思
3、制定实验效果评价方案和学生检测试题
4、做好实验档案的整理和实验效果检测
八、成果形式
本实验研究成果包括:课例教案集、教学经验论文、实验工作总结、实验报告等。
九、研究人员
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学历
|
职称
|
吕亚芹
|
女
|
28
|
本科
|
小学高级教师
|
十、实验条件
1、实验教师吕亚芹为学校骨干教师,一直承担着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工作认真、勤于钻研、锐意进取,曾多次获得省、市、县级奖励。有很强的实验研究能力。
2、设备:按国家一类标准,软硬件设施齐全。
3、经费:学校把实验经费纳入预算,保证实验研究的经费支出。
2005、11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