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咱们“安阳”用甲骨文怎么写(刘志伟)

2014-09-02 10:31阅读:24,357
身在殷都,懂我殷商。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刨根问底”,分析一些简单的字串,看看当初造字的本义是什么,用甲骨文写出来又是什么样子的。
我们先来看看甲骨文书写的“河、南、安、阳、市”。
河,形声字。从“水”、“荷”声。其本义为黄河。世界各国的先民都是逐水而居,得水之利,避水之害。当初盘庚迁殷,也是看中了洹水河畔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的。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研究,3000多年前的殷墟一带,较之今天要温热得多,平均温度高3℃左右,最冷的元月份甚至高出4℃到5℃。温湿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土肥水美动物出没的良好生态,不要说豺狼虎豹,甚至还有大象等等动物呢,所以才有“殷人服象”的记载,才有妇好墓出土的象牙杯。
南,象形字。似一个悬挂着的敲击的乐器形,上部为悬结,下部为乐器。东汉《说文解字》的作者许慎先生,估计是没有眼福亲睹甲骨文风采的,他只是根据篆书解释此字,认为“南方有枝任的草木”……这显然是附会了。
南,后又演变为“乐舞”、“南方”等意。
安,会意字。从“女”坐在一座房子之中,表示静如处女之意。本义即为“平静”、“稳定”。后又引申为“静止”、“舒缓”、“安定”等意。
阳,会意兼形声字。甲骨文从“阜”(阝)从“易”(太阳),会意山的向阳面,山南水北为“阳”。我们河南地名带“阳”字的特别多,比如洛水之北的洛阳,在宜水之北的宜阳,濮水之北的濮阳等。
当然,关于安阳地名的由来,诸多专家一直争论不休,似乎不能用上面的套路来界定。一般认为,安阳之名始于战国末期秦攻克魏国宁新中,更名为安阳。变宁为安,其意相近。
市,会意兼形声字。从“冂”(音同“同”,表示划定的范围)从之(表示前往),会意前往市场之意。方家宋振豪先生研究认为,殷商繁盛时期首都大邑商常住人口达到了1
4.6万。学界巨擘李学勤先生认为,殷商时期已经形成了贯通东西方的欧亚大陆桥。我们甚至在妇好墓中发现了原产于新疆的和田玉,可见,殷商时代京畿地区的市场贸易已经发展到了相当的水平。
至于表示行政区划的“市”,显然就晚多了。
(注:本文所用甲骨文字体,主要选用安阳师院计算机科学系电子甲骨文研究室研发的“甲骨文输入法”;另有个别字体如“河”、“市”等字,则出自《甲骨文编》中的拓片。)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