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如何与亡灵、婴灵沟通,让他们安息(含详细方法与思路)

2021-08-31 16:00阅读:1,113

如何与亡灵、婴灵沟通,让他们安息(含详细方法与思路)

原创 齐亚玲 齐亚玲心理工作室 3天前
图片


鬼节说鬼

大家好!各位,人死了之后会怎么样?会到哪里去?会变成什么?

从古
到今,这样的疑问不绝于耳,各种各样的观点众说纷纭,连祥林嫂都在死之前非常恐惧而疑惑地反复问人:“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我们当代人虽然已经身处21世纪,时不时地也会被这样的问题所困扰——不管你是有神论者还是无神论者,是唯心主义者还是唯物主义者,我们都怕死,也对“死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充满疑虑,不敢问,不敢说,不敢提。

大多数人对这个话题讳莫如深,但是这个话题是绕不过去的:活着,我们要在逢年过节——尤其是清明节的时候,祭奠死去的亲人;死的时候,我们无一例外地要面对死神。可以说,这个话题是沉重的,也是无法绕过去的一个坎。

所以,我今晚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如果你在听的过程中有非常严重的躯体反应,或者感觉很害怕,听不进去,不想听,非常不舒服,那你可以随时终止听讲,放松,回到自己的世界中去,好好生活,就可以了。

今天是8月22日,农历7月15日,我们中国民间称之为中元节,也叫鬼节。

先说一下古人是怎么说鬼的。我们中国古代最古老的典籍之一《礼记》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谓之鬼。”用大白话来说,就是:我们的古人认为人在肉体死亡之后的灵魂就化为鬼,鬼在世间以一种肉眼看不见的形式到处游荡。

从这里可以看得出来,在那个时代古人已经把所有死了的人称之为“鬼”。所以,在古人的心中,或许是把鬼、亡灵、灵魂……一起来说的。我在今天的讲座中,也是把这三者揉为一起来说。

我们死去的祖先变成鬼之后,并没有从人们的心目中消失,而古人是非常看重祭祀祖先的。《论语》中说:“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

这句话的大意是说,祭祀神的时候就好像神在我们的面前,孔子说:“如果我不当场去参加祭祀,就好像没有祭祀。”

由此可见,我们的祖先是非常非常看重祭祀神灵的。在古人的心目中,死去的亡灵就像神一样的存在。虽然孔老夫子嘴巴上说“未知生,焉知死”(《论语》),但是他骨子里是非常敬重祖先的神灵的。

民间传说中元节这一天,地宫的门就打开了,所有的鬼都要离开冥界接受考校,有主的鬼魂就回家去,没主的就游荡在人间,徘徊在各处找东西吃。

所以,道教举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点花灯为亡灵照亮回家的路,为亡灵的灵魂超度。

佛教也非常重视这个节日,把这一天称作“盂兰盆”节。 盂兰是梵文的音译,原意为“救倒悬”,即解救在地狱受苦的鬼魂。佛经《盂兰盆经》在西晋时期被翻译成汉文传入中国,经中有“目连救母”的故事,与中国的孝道观念非常非常吻合。后被推崇“三教同源说”的梁武帝萧衍提倡,定为一个节日,主要是供奉佛祖。到了宋代才发生了变化,发展为荐亡度鬼。

从中华文化的三大支柱——儒、道、释三家来看,这一天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也是我们缅怀祖先、祭奠祖先、超度亡灵的一个重要节日。所以,今天这节课我想也有一个传承的意义。


图片

当然了,很多人提到鬼,提到亡灵,提到神灵,要么不相信,要么很害怕。其实也未必如此,你看《聊斋志异》里面有很多可爱可亲且聪明灵秀的鬼,是不是也让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经常也说什么“机灵鬼”“捣蛋鬼”……这些鬼,是不是也挺可爱的?西方的万圣节,也是妙趣横生,精灵古怪?

所以,提到鬼,提到亡灵,提到神灵,不用特别害怕,我们把它当做“客观存在的、心灵世界的灵魂”来看待,就可以了。

不管你是否记得,“早已逝去的人仍然存在于我们心中,作为天性、命运的负担、低语的鲜血,以及从时间深处升起的形象。”这是诗人里尔克在1945年说过的一句话,也适合于在座的每一个中国人。
图片
了解鬼魂的人告诉我们,它们渴望从鬼魂生活中解脱出来,作为祖先获得安息。作为祖先,他们在活着的人中继续存在,而作为鬼魂,他们不得不以阴影萦绕当前活着的人。 一一汉斯·洛伊沃尔德

实际上,我们中国人对亡灵的沟通,是有非常感染人心、动人心魄的力量。

比如,苏轼悼念亡妻的词“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说起来就非常动人心弦,所以格外感人。

白居易在他的朋友元稹去世之后,写了一首悼念他的诗,说“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那种阴阳两隔、无法言说的沉痛,自在其中。

对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永失所爱”的感觉是非常刻骨铭心的,尤其是那些死于突发疾病的,死于车祸或者战争的,被谋杀的,被淹死的,饿死的,自杀的,被迫害致死的,得不到关爱、含恨含怨而死的,死后得不到申冤或者无法安葬的,或者你、你家有过被打掉的胎儿,夭折的孩子,等等等等。

这些亡灵在我们心里似乎从未死去,而且经常通过我们的生活、梦境……时不时地来见我们,想和我们说说话,沟通一下情意。我们有时候或许可以和他们交流交流,有时候却无法真正和他们交流,也没有办法放下他们轻松前行。

因此,今晚这个讲座就是为这些亡灵而举办的。

人死了,大家有难过这样的感受,其实蛮真实,也是非常正常的,是不是?关键是有时候你向别人诉说这些话的时候,或许周围的人会安慰你说:“别太难过了,会好起来的!”“节哀顺变,要慢慢放下”“他已经去世那么久了,忘记他吧!”这样的话虽然是出于善心,但是往往让我们觉得无法安慰我们,真正帮我们从这个心结中走出来。

所以,今晚的课我将谈一下我做心理咨询工作十几年来和亡灵打交道的体会,希望在深层次的沟通中帮到亡灵,帮到你,让亡灵安息,也让你自己安心。

图片
佛教盂兰盆节


二、如何与亡灵沟通

今晚的第二个议题是我要讲的重点,那就是:如何与亡灵沟通。

第一步:虔诚、恭敬地召唤亡灵

我们中国人有句古话,叫“死者为大”。不管这个死者是你的长辈、平辈还是晚辈,是你的亲戚、朋友还是亲人,是你的一个陌生人,是你的不太熟的一个朋友……不管他是谁,去世的人在我们生者眼里是值得尊敬的。所以我们要和亡灵沟通,首先要非常虔诚、恭敬地对待他们。

如果你做好了准备,下面我和大家一起来做一下沟通的工作。

如果你有死者的照片,你可以看着照片上的死者,看着他,特别是他的眼神……直到感觉他在你的心里活过来了。

如果没有照片,你有死者的遗物,也可以。看着这个遗物,看一下这件遗物是什么样的?带给你什么感觉?你曾经看见这个遗物在死者的手里是怎样用的?然后,你看看他在这个遗物前是什么样的?……

如果你没有照片,也没有遗物,也没关系。如果你家里有灯、蜡烛也可以。你可以点7根蜡烛或7盏酥油灯,虔诚地上三根香。然后你可以呼叫死者,请他的亡灵出现……

你也可以静坐,放松,深呼吸……直接想象亡灵是怎样出现在你的旁边或者面前的?看看他长什么样子?穿什么样的衣服?是什么样的表情?他在干什么?……

如果他没有样子,或许他是一股风?一团雾?一个影子?一团气?……也可以。看看是什么样的气?什么样的影子?什么样的雾?什么样的风?

甚至他没有任何形象、意象,你只能听到他的声音,感觉到他的存在,也可以。

如果你曾经念念不忘,老是梦见他,那你同样放松,放松,再放松,然后轻轻地进入到梦境当中,看看他,看看他在梦中的样子,他在干什么?他在说什么?他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在什么地方?等等等等。

当你怀着虔诚、恭敬的心召唤亡灵出场之后,不管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感受到什么,都是真实的,都是有理由的,都是你心里面存在的真实的心灵世界。请尊重他,请善待他。

第二步:真诚、深入地与亡灵沟通。

当你心目中亡灵的形象出现的时候,你自己是不是也会被深深地触动?你感受一下,你的身体有什么感觉?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此时此刻,有些话是不是会不由自主地冒出来?那你可以对着这个亡灵,说说你的心里话——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都把它说出来吧。说出来, 那个亡灵一定能听到,也能感受到。

然后你再看看,亡灵听了你所说的话,他有什么感受?他心里是什么感觉?他是不是也想对你说说话?尤其是他在去世之前和你从来没有机会说说心里话……

你听他说完了之后,你有什么感觉?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想跟他说什么?就把你的话再说给他听,就好像他生前和你面对面交流一样……

当然,如果他没有话说,你也没有话说;或者你也不想说,他也不想说,也可以。你只是默默地看着他,他也默默地望着你——面对面也罢,侧着身子也罢,侧着脸也罢,甚至是背对你也罢……都行,你能感受到他的感受,他也能感受到你的感受。此时此刻,相信灵魂相通,心心相印……

有声的交流和无声的交流,都是一样的,有效果的,有作用的。用心地感受,真诚地诉说,倾心地沟通。

有没说完的话,尽情的说……

有未了的结,勇敢地说……

或者“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也是允许的。

这样,心对心,灵魂对灵魂,真诚的、深入的、来回地反复沟通交流,弥足珍贵,直达肺腑……

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把想诉的情都诉说出来,把未尽的心愿都表达出来……相信彼此的心是相通的,是永远永远连在一起的。

如果你没有交流完,可以继续和他交流……

第三步:感谢亡灵,祝福亡灵,向亡灵告别。

如果你觉得想说的话已经说完了,想交代的事情已经交代完了,那么你就可以进入下一步:感谢亡灵,感谢他给你的一切,也祝福他。

相信你也会收到亡灵的祝福——这种祝福是真正的没有任何条件的祝福:“祝福你,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寻梦环游记》)

如何与亡灵、婴灵沟通,让他们安息(含详细方法与思路)

最后向亡灵道别,希望他在另一个地方安息。

第四步:回到现实,好好生活。

好,做完了这些工作,深呼吸:

深深地吸气,把亡灵给你的爱和祝福深深地吸进去。缓缓地吐气,把这么多年来的思念、愧疚、后悔、委屈、难过、伤心等等,都吐出来吧。

好,继续深深地吸气,吸入他给你的爱和祝福;缓缓地吐气,吐出你这么多年来的负性情绪能量。

继续深深地吸入他给你的爱和祝福,缓缓地吐出那些负性情绪能量。感受一下你的身体,再体会一下你的心里是什么样的……

好,你可以睁开眼睛或者动一下身子,慢慢地回到现实中来,看看你周围的物件、景色或者他人,用双手搓一下你的脸,你的头,捋一下你的脖子,抚摸一下你的肩,你的背,你的前胸,你的胳膊,你的大腿、膝盖、小腿、脚,动一下你的两只脚,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双脚上,轻轻地告诉自己:

“我回来了,我好好地活着。我记住了他的爱和祝福,我感觉此时此刻我的身体轻松了。”

或者“我的身体还是有些僵硬,还是很疲惫,很酸痛……”等等都行——不管是什么样的状态,允许它,尊重它。

根据我的经验,与亡灵沟通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如果你的心结比较轻,那今天这个一次性的沟通也可以达到一定的效果;但是如果你的心结比较重,那一次沟通是远远不可以的。你可以在下一次或者在某个亡灵触动你的那一刻,可以继续与亡灵沟通、交流,直到你们彼此能放心地轻松告别。

如果你自己没办法帮助你自己,你可以请一个有经验的过来人或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帮助一下你。因为这个过程真的很多时候并不是很轻松,反而是很沉重,很压抑的,而且确实是具有一定的风险的。

三、几种比较难的与亡灵沟通的情况

下面我来说一说几种比较难的与亡灵沟通的情况——包括我刚才说的心结比较重、心结很重的人与亡灵沟通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当然了,我这些想法只是建议而已,你可以择善而从;不好的、不合适的,放弃它就可以了。

与亡灵沟通最难的情况之一,就是:这个人已经去世多年,但是当事人拒绝相信亲人已经去世的事实,试图告诉自己生活和以前一样,没有改变。

所以,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看到那些死者已过世多年,但是当事人却不允许别人碰亡灵的遗物,包括他住过的房间,甚至他会给亡灵倒一杯茶,端一碗饭,脑海中不断地去闪回他和亡灵的对话或者逝去的时光,仿佛这个亡灵从来没有离开过这个家庭。

当事人的情绪往往要么暴躁,要么抑郁,反复地寻找逝者,渴望这个死者还活着,或者一遍又一遍地沉迷于想念死者,否认亲人已经死亡这个事实,就好像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难以快乐。他无意识会说一句话:“要是他没有死,多好!”“他应该活着……”

这是当事人无法面对死者已经去世的这个事实,这是一种自我保护。这样可以帮助自己不被悲痛击倒,同时让亡灵时刻伴随自己。

那这样做,到底好不好呢?

心理学界大多数观点认为这种否认是不对的,应该把他从这个幻境中拉出来,让他承认逝者已经死亡的事实:他已经变成一个亡灵了。

但是我不是很主张这么做。因为,亡灵已经成为当事人内心的一部分,如果你生生地把他从这个“美好的世界”中拉回来,或者把他从这个痛苦的世界中直接拉出来,这对当事人来说,那是一种更大的痛,很容易让他失控、崩溃。

所以,我觉得当事人如果一直在否认也没有关系,我们允许他,尊重他这种感觉,直到某一天他自己真正愿意放下这个幻境,真正愿意承认死者已经死了,已经变成一个亡灵了

另一个特殊的否认,就是:这个家族的人对去世的人讳莫如深,不告诉活着的某一个人或者每一个人,甚至连提都不敢提。

这种否认,其实也挺让人心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从长远来看,这个秘密是包不住的,是埋不住的,总有一天家里的人会感受到这个亡灵的存在,哪怕这个人已经死去几十年、几百年了。

我在做心理咨询的工作中,就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案例。所以这种否认也是可以工作的:如果家族的某一个人已经感知到这个亡灵的存在的话,是可以工作的。怎么工作?就是参照上面的这几个步骤。

第二种比较难的沟通情况是:

当事人非常愤怒,他要么指责自己:他死的那么惨,是怪我,所以我至今没有办法面对他”;“是我欠他的太多,可是我永远也没有办法还他了!”“他活得太委屈了,我要替他伸冤”……

要么指责亡灵:“都怪你,这个家才会怎么怎么样……”“都怪你什么事情都搞不好,都怪你把我们害得如何如何……”

这种情况我们怎么做工作呢?第一,你要承认这个指责是有道理的,是有理由的——我说的这个道理或者理由,并不是从错对的道德评价上去说,而是说从心理世界上来讲,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他有他的心理逻辑,所以不要做道德评判,不要老是强调什么对错,而是去看一看这样说的下面那个东西是什么。

那些一味地指责自己的当事人,或许真的是自己做得有不对的地方,但是如果深入工作下去的话会发现,当事人很可能是把自己的内疚、愤怒给合理化了。

怎么说呢?我们一般人会美化亡灵,会觉得亡灵是好的,对的,高尚的,那么如果我说他不对,我就不好……实际上这也很可能是脱离事实的——虽然从心理角度上来说,这样认为是有道理的。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弗洛伊德发现的:自我谴责往往是一种防御。弗洛伊德认为:自我谴责之中同时也带有对客体的攻击,源于对自己和他人——通常为周围的亲友,有施虐和仇视的倾向,这是通过自我惩罚来攻击客体并实施报复的一种方式。(见弗洛伊德《哀伤与抑郁》,1917

所以,如果当事人对自己的愤怒很多年出不来,很可能隐藏着对亡灵的某种指责或愤怒。

那么,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同样地,我们要鼓励、允许当事人把他对亡灵的指责、怨恨说出来,表达出来。通过反复沟通,当事人的愤怒,尤其是对自己的指责,就会慢慢地平复了。

另一种,如果当事人确实对亡灵直接表达指责、愤怒,我们也要尊重他、允许他,让他痛痛快快地表达出来。因为我们中国的文化中,对死者是很忌讳说不好的话的(为死者讳),为尊者讳——尤其当这个人是你的亲人,是你的恩人,是你的长辈,往往是很忌讳的。

但从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的角度来讲,把这些话说出来是有好处的,是有利于亡者,也有利于活人的。否则的话,这种怨恨、指责纠结在心头,往往没有办法让彼此安心。

所以,愤怒是疗愈哀伤的必经之路,这意味着你开始有能量让过去无法承受的感受浮现出来。因此,在和亡灵沟通的过程中,不要批评、压抑、否认你的愤怒情绪

第三种比较困难的就是:当事人很可能会乞求上天让亲人活着;祈求自己代替亡灵死去;祈求亲友没有痛苦,将来会天上重逢;甚至希望时光倒流,命运改变……

当事人很可能无意识中无数次地在内心说:“假如当初怎么怎么样……如果我做了什么,他就不会死了……”等等等等。这样想其实也很能理解,也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我们从理智上跳出那么一点点来看的话,或许这种想法站不住脚。

比如今年春节热播的电影《你好,李焕英》,贾玲的丧母之痛无法释怀,所以她穿回到当年的时光中去,帮妈妈满足这个愿望,满足那个愿望,可以说拼命用吃奶的力气想改变妈妈的命运,想让妈妈获得幸福。在某种程度上,她做到了,满足了妈妈的心愿,也满足了自己的心愿。

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她改变了妈妈死亡的命运吗?她改变了妈妈的婚姻吗?没有。妈妈终究还是死了,妈妈也没有嫁给厂长的儿子——她所希望的最适合妈妈的对象,而是嫁给了那个烧锅炉的贾文田。

如何与亡灵、婴灵沟通,让他们安息(含详细方法与思路)

所以,无数的事实、无数的文学艺术作品都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穿越过去,时光倒流,某些东西或许是可以改变的,但是从根本上来说,一个人的大体的命运或者业力是没有办法改变的。

就算你改变了命运、满足了愿望,那就是亡灵需要的吗?这一点,你再想想皮克斯的动画电影《心灵奇旅》就知道了:乔的愿望满足了之后,他不幸福快乐,也不欢呼雀跃,他反而很失落,茫然若失。

所以,我们想让逝去的亲人亡灵命运倒转,这或许是当事人的一种自大、自恋,是一种幻想,实际上是很难改变或实现的。

但是,尽管如此,这样的想法也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正常的。某些方面仍然可以和亡灵交流的。

如果你真的和亡灵深入地交流、沟通,你会听到:迟早有一天亡灵自己会说:“没有必要那么想,这是我愿意的,这就是我的命运,我的人生。”这是我和无数个亡灵打交道之后,往往听到的一句话。

第四种比较难的沟通,就是:当事人有“幸存者内疚感”,无意识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死了,可是我却好好活着……”或者会觉得“他死得很惨,我不该这么享受生活……”

所以,当事人很可能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或者经常无意识地悲伤难过,或者有说不出来的消极感觉,莫名其妙地觉得心情灰暗、郁闷,觉得啥都没意思——美景、美食、美色、美酒等等,都没办法提起兴趣,等等。

对这种内疚感,同样地,当事人要反反复复对亡灵说。当你说得多了,沟通得很深入了,你也许会很可能听到亡灵说一句话:“我不想让你这么活着,你这么活着我也很痛苦……”一般来说,当事人听到这句话,就会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

但是,有的人就是听了亡灵这样说,他也不愿意改变。这时候,我作为咨询师,很可能就会问当事人一句话:“如果死的是你,你是那个亡灵,那你对活着的人会有怎么样的感受?你会有什么想法?”

当事人这样一想,一感受,他也会恍然大悟:我这么活着,凄凄惨惨地活着,实际上并不是亡灵的心愿!我这么做,对不起他……”
如果当事人能有这样的领悟,他的生活就会由此发生改变,他也能从对亡灵的愧疚感当中解脱出来

如何与亡灵、婴灵沟通,让他们安息(含详细方法与思路)

好,这是我能想到的几种比较难的沟通情况,如果大家还有什么比较难的沟通情况,欢迎大家留言。

四、如何与婴灵沟通

下面我来说一下,怎么与婴灵沟通,如何与婴灵沟通。

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个特殊的国度,特殊的时期,因为一个特殊的国策,很多未成年的婴儿或者孩子被流产,或堕胎,或夭折。过去我们因为战乱、瘟疫、水灾、火灾、意外而去世的未成年的孩子也很多,加上这个特殊的政策所导致的流产与堕胎的婴灵就更多了,所以这个创伤不仅是这些妈妈或家庭的个人、家庭之痛,也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文化创伤之痛。

不管这个情况是天灾人祸形成的,不管被流产、堕胎的孩子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这些已经离开人世的亡灵,或许你已经忘记了,或许你记得,或许你梦见过他,或许你从来没有梦见过他,但是他们都在我们的无意识当中活着,并且寻求被看见,被善待。

如果他们没有得到他们想要得到的,那么他们可能无意识地会影响家庭、夫妻生活、婚姻或者工作——多多少少有些印记。所以与这些亡灵的沟通,也挺重要的。

与这些婴灵的沟通,在心理咨询中很常见。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和记住,我今天采用台湾同行经常用的四个步骤。

第一,道歉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这些死去的婴孩对妈妈,或对某些家庭成员,或对我们的社会,多少是有怨恨的,这也是合理的。所以,如果作为当事人,你感受到了这个婴灵的怨恨,那么请真诚地向他表达歉意。告诉他:是因为什么原因我才这么做的,因为什么情况我们家庭才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因为什么什么政策你被流产了,或者是被堕胎了,或者夭折了。

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无论是个人原因、家庭原因、文化原因还是民族的原因,你都真诚地、坦率地告诉这个婴灵,并真诚的向他表达歉意。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一般来说,几次沟通之后,这个婴灵会接受你的歉意。

第二,道爱

因为各种因缘,这个孩子来到你的肚子里,或你的家庭,或这个世界上,这婴灵通常是非常爱妈妈或家庭的,可以说他是无条件地、真心爱着这个妈妈、这个家或这个世界的,他是来看这个世界、享受这个世界的。所以,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是骨肉亲情。

那同样地, 请把你的爱,你的关心,你的真情,说给他听。这往往是最打动婴灵的心,也是会令你泪流满面、无比动容的时刻。

第三,道谢

感谢这个未成年的、没有出生的孩子带给你的爱,带给你的一切感受,感谢他听你说话,愿意和你沟通,感谢他愿意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当这样的沟通真正完成之后,你会发现那婴灵就会慢慢地放下怨恨,接受到骨肉之爱,接收到骨肉亲情,他也会深深感谢你给了他来到这个世界的机会和生命。

第四,道别。

如果以上三个步骤做得比较好的话,道别会顺其自然地完成。同样地,他会祝福你,你也会祝福他,他也会安心地到他的世界里去做他自己,你也能安心地回到现实中来,过好自己的生活。

五、结语

好,以上就是我所认为的与亡灵、婴灵沟通的方法和步骤。我想说一下:

第一,人的哀伤没有标准的模式,每个人经历哀伤的过程和阶段也是不同的,千万不要用一个模式或者一种步骤、一种方法来套所有的哀伤方式,沟通也未必限于以上的方法和步骤,可能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的。

第二,我们和亡灵、婴灵沟通,目的是为了向亡灵、婴灵表达感受,互相取得谅解、和解,让他们安息,让我们安心,但是这个目的性不要太强。如果你和他们沟通无果、沟通受阻,或者他们还不能安息,你也不能安心,也是可以允许的,尊重这样的存在。

第三,和亡灵沟通的工作是沉重的,也可能是轻松的;可能是短暂的,也可能是漫长的,我们没有必要设限,也没有必要有过高的期待。做好心理准备,反复、深入地沟通,很可能是要长期进行的。前面说过,有的人可能几次,也有的人可能是几十次,也有的人很可能也是几百次,也有的人是几年,也有的人可能数年,甚至整整一生,都有可能。

总之,法无定法。人和人不一样,每个沟通的过程都是独一无二的。还是那句老话:尊重它,允许它,让我们的情绪之流、能量之流顺其自然,缓缓地流淌——怎样流淌都是正常的,都是有道理的,或许它会分解出很多支流,或许会汇成江河、流入大海,都是可以的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儿。我衷心祝愿每一个亡灵慢慢地安息,祝愿每一个与亡灵、婴灵沟通的人能获得内心的安宁,慢慢地安心。

让我们给今晚所有的亡灵送上真诚的祝福,也给每一个活着的人送上真诚的祝福,无条件的祝福。阿弥陀佛!

问与答

好,现在我看到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如果当事人拒绝与亡灵沟通,怎么办呢?
齐 亚玲答:如果当事人拒绝与亡灵沟通,那也可以。拒绝沟通,一定有不愿意的原因,我们耐心地等待就可以,或者你可以真诚地问问他:“不知你为什么不愿意和亡灵沟通呢?”

如果他还是不愿意沟通,只是沉默,那么尊重他的沉默,或许等待一会儿,他就说话了。

如果他仍然拒绝,那就尊重他的意愿好了,哪怕他一辈子拒绝与亡灵沟通,我们也尊重他——除非他自己有一天想通了,愿意沟通了。

第二个问题:我的是我和亡灵都不愿意走,不愿意分离。

齐 亚玲答:不愿意走、不愿意告别也有他的道理,那就允许他不愿意走,不愿意告别——给他这么一个位置,也给他这么一个允诺。这是第一。

第二,你可以尝试着问一下:他为什么不愿意走,或者不愿意告别?

相信只要你是真心诚意的,亡灵是愿意跟你说这个原因的。不管他说出的原因是什么,你也真诚地表达你的心愿,表达你的理解,表达你的感受。

亡灵有什么要求也可以说出来,有什么想法、什么愿望也可以说出来。如果你能满足他,那你告诉他你怎样满足他;如果你没有办法满足他,或者你没有办法改变什么,那你也很真诚地告诉他,为什么有的东西我没有办法给你,有的事情我没有办法改变,有的事我也有难言之隐,有的话我也不想说,或者我的难处是什么……都告诉亡灵听。

只要你是真诚的,诚心诚意的,那么亡灵也会动容。一般来说,亡灵就有可能愿意放下他的执念,和你有一个告别;如果他还不愿意,那也允许他不愿意。不愿意,那就有他不愿意的理由,你继续和他沟通就可以。

总之,我们和亡灵沟通,说什么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我们的一颗真诚的、坦诚的心——这是最重要的。如果无论你怎么样做,亡灵还是亡灵,你还是你,那你允许他是他,允许你是你。因为这个世界上,很多是我们没办法把控的,很多我们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面对和接受

好,今晚的课就讲到这里。感谢各位,感谢在这尘世间和我们一起生活的亡灵们。再见!

如何与亡灵、婴灵沟通,让他们安息(含详细方法与思路)

记住所有爱过你的人

别让他们成为无家可归的亡灵

时间:2021年8月22日20-21:40
地点:齐亚玲心理工作室千聊直播间
讲授、校订:齐亚玲
整理、编辑:阿狸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