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当心自己是一条毛毛虫——毛毛虫效应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和启示

2014-01-17 20:32阅读:214

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法伯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称之盲目追随现象的“毛毛虫实验”—— 把多条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沿上,首尾相接,围成一圈,在花盆周边,撒上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叶。毛毛虫开始一个跟着一个,绕着花盆的边缘一圈一圈地走,一小时过去了,一天过去了,又一天过去了,这些毛毛虫还是夜以继日地绕着花盆的边缘在转圈,一连走了七天七夜,它们最终因为饥饿和精疲力竭而相继死去。约翰.法伯在做这个实验前曾经设想:毛毛虫会很快厌倦这种毫无意义的绕圈而转向它们比较爱吃的食物,遗憾的是毛毛虫并没有这样做。后来,科学家把这种喜欢跟着前面的路线走的习惯称之为“跟随者”的习惯,把因跟随而导致失败的现象称为“毛毛虫效应”。

毛毛虫习惯于固守原有的本能、习惯、先例,而无法破除尾随习惯而转向去觅食。在自然界中许多比毛毛虫更高级的我们人类身上,这一效应也较为普遍地存在。你有所觉察吗?

我们都是毛毛虫

埋头拉车式的毛毛虫

职场中为数不少的一些人认为自己的工作就是“干活挣钱,养家糊口,”自己
只要埋头拉好车就行了,抬头看路是领导的事。组织正常发展时,这些是好员工,组织出现危机时,这些人往往措手不及,不知所措。

盲目崇拜式的毛毛虫

有的领导者很强势,德高望重,决策果断,在组织中形成了一大批坚定的“跟随者”,相信他们的领导一贯正确,“领导的话就是真理”,理解的执行,不理解时是自己的脑子笨,也要执行。

理论迷信式的毛毛虫

有一部分人迷信书本理论,崇拜行业领袖,认为效仿成功的名人 是自己职场取得成功的必由之路,书本的理论是前人经验的总结乃“圣经”,远离了自己这个年代和企业的实际,到头来只是建造了一个“空中楼阁”。

墨守成规式的毛毛虫

有的人表现在只愿意相信自己的经验,从而固执己见。遇到问题时,常常讲“我从来就是这样做的”,顽固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能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惧怕风险式的毛毛虫
有的人比较胆小怕事,愿意随大流,即使认识了此事不对,也不愿意讲出来。相信“随大流,无风险”。

理论很清晰,现实好迷离

日常生活中,对于那些“轻车熟路”的问题,会下意识地重复一些现成的思考过程和行为方式,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惯性,也就是不由自主地依靠既有的经验,按固定思路去考虑问题,不愿意转个方向、换个角度想问题。

固有的思路和方法具有相对的成熟性和稳定性,有其积极的一面,因为袭用前人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人们进行类比思维,可以缩短和简化解决的过程,更加顺利和便捷地解决某些问题。但是,因循守旧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那就是容易使人们盲目运用特定经验和习惯的方法,对待一些貌似而神异的问题,错过时机,妨碍问题的解决。而且经年累月地按照一种既定的模式思考问题,不仅容易使人厌倦,更容易麻痹人的创造能力,影响潜能的发挥。

时代在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自己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对于任何问题的解决不能禁锢于以往的僵化模式,而要不断地创新和与时俱进,从而能够适应时代变化以及自身发展的需求。惟有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所创造,摆脱自己头脑中的思维定势,不再因循前人的足迹,而是另辟一条属于自己的蹊径,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