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珍闻捃萃(2)——地摊上鍮石钱的随感
鍮石,由其外观色质颇似黄金,而其价廉于金、银,故在西域佛教国家中,被广泛用于制作佛像、香炉等佛家重器。相传阿富汗被塔利班炸毁的巴米扬大佛,大佛的金黄色表层就是鍮石。
鍮石,实际为一种“黄铜”,但是这种黄铜为古代黄铜,其成分、制作工艺与现代黄铜有很大不同。
从宋代起就禁止私自冶炼鍮石。“天禧三年 (1019)诏:犯铜、鍮石,悉免极刑。”、“大严私铸之令,民间所用鍮石器物,并官造鬻之,辄铸者依私有法加二等”。北宋和辽之间,鍮石、炉甘石都作为主要的禁运物质,禁止出境。
在本世纪初以前,各种钱谱未见有鍮石钱存在的记录,而从东北窖藏钱币大发现以来,人们发现在窖藏钱币,特别是干坑罐藏钱币中有一种几乎没有铜锈,表面金灿灿的钱币,而这些钱币都与辽金的年号有关,这种钱币在收藏市场上的出现,引起人们极大的困惑,这些钱币是否为赝品,它们的材质究竟如何?
对于这种钱币材质为“鍮石”的判定,是由裴元博先生给出的,裴元博先生博文中给出的辽代鍮石钱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