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品读经典】《世界著名大学校训》——印度理工学院(下)

2013-11-11 10:06阅读:500
(接上文……)
三、印度理工学院办学特色
尽管它直到现在也只有不到六十年的办学历史,但它培养出来的人才(特别是IT技术方面的人才),是印度其他院校甚至世界上一些名校都难以望其项背的,所以比尔·盖茨曾称之为“改变信息世界的大学”。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曾经用整整一集节目的时间来介绍印度理工学院,并且如此评价IIT,“把哈佛、MIT(麻省理工学院)和普林斯顿加起来,就是它在印度的地位。”在印度,有这样一种说法:一流的学生进印度理工学院,二流的才出国念美国名校。每年全印度有10万多人报考印度理工学院,甘愿接受富有挑战性的、折磨人的入学考试,而获录取资格的仅占报考人数的1/40即2500人,进校后还有1/5的人因经受不住长考、严考的巨大压力而被淘汰。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出生在印度,当年,他也没能通过联合入学考试,与印度理工擦肩而过。
每一名想要进入印度理工学院的学生都要参加联合入学考试(JEE),它是专为印度理工学院设置的考试,只考理科,分别是数学、物理和化学。物理考卷中的题目常常需要用到微积分。三科分别设置淘汰线,仅仅总分合格是不够的,必须每科都同时高于各自的淘汰线。笔试通过了,还要参加长达五天的面试,并在此期间按笔试的排名顺序选择自己的专业。以前,许多人会连续多年报考印度理工学院,在已经入学的学生里,有60%的人都考了两到三次。2007年起,联合入学考试出台了新规定,每人最多只能考两次。
同时,IIT采用近乎“斯巴达式”的教育模式,训练学生理论、实务兼备,深受各界欢迎。学生毕业前要修满180个学分,其中必须有20个基础科学学分;每5个星期举行一次全校性大考,成绩全校排名。从大一开始,每学期都要修6门理工课程,以及两三门实验课;在学校的安排下,所有学生至少要到一家企业实习过。
学校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老师会教给学生很多方法,但是他要求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来解答问题。在这里数学和化学是国家重点培养的,老师会给你很多复杂的问题,让你自己想办法来解决,当然要求也是特别高,有的甚至要求学生答案精准到小数点后第四位。然而IIT的学生却很少抱怨功课太重,他们已经练就一身解决最刁钻问题的本领。
正是因为IIT严格的入学毕业把关加上高质量的
教育模式,IIT的毕业生受到广泛欢迎。在国际人才市场上,“IIT制造”无异于品质的保证;对于数以百万寄望通过挤进这里,改变贫穷命运的印度学生而言,IIT似乎不是梦想的起点,而是梦想的终点。
四、“IIT制造”的辉煌成就
2000年《亚洲周刊》评选亚洲最佳理工学院时,印度理工学院以7所分校中的5所占据了前十强的“半壁江山”。2006年《泰晤士报》全球大学排行榜上,印度理工学院名列前50名,工科排名全球第三,仅次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商业周刊》将IIT毕业生称作“印度史上最热门的出口产品”,而IBM、惠普、甲骨文、微软、思科等著名企业更在IIT设有专门办事处,以便最快速地招揽优秀人才。
目前,印度顶尖高新技术人才大多是从印度理工学院培养出来的。不论是大学或企业,美国人疯狂着迷这些“咖哩脑袋”。例如,美国华盛顿特区的George Mason大学,每年主动奉送60个全额奖学金给IIT毕业生,另外还补贴住宿费,付钱让他们到美国企业去实习。美国马里兰大学帕克学院曾请印度理工大学卡拉格普尔分院将整个毕业班送到马里兰去深造,并由美方提供全部的费用。
硅谷可谓是IIT教育的最大受益者,据柏克莱教授萨克森统计,在美国硅谷2000多家新崛起的移民高科技企业中,有40%由印度人创立,而这其中又有一半是由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创办的。许多印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现已跻身美国电脑、金融、跨国公司等领域,执掌权柄,操持牛耳。如,甘瓦尔用其灵敏精巧的数学头脑使濒临倒闭的美国航空公司扭亏为盈,并在短短的几年中使公司收入增加了3倍,而他本人也荣升为该公司的行政总裁。又如,麦克金斯电脑公司的4位合伙创立者都是该院毕业生,另4位该院毕业生创办的互联网浏览器,被一网上书店以1.8亿美元收购。
虽然印度理工学院许多毕业生奔向了美国工作,但是他们报效祖国、报效母校的意识十分浓厚。从1993年起,印度政府削减了25%的高校财政资助,亏空额由校方自筹解决。该院的校友闻讯后,慷慨解囊,将一笔笔捐款源源不断地汇往母校资助。在旧金山的“印度河企业家”组织有1000多名会员,其中一半为该院的校友,这些校友为了资助母校,一度将许多产品权带往印度国内开发。
五、印度理工学院与中国
印度理工学院在中国尚不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很多人无法想象,文盲率高居世界首位、高等学校入学率仅12%的印度,会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由于印度理工学院入学非常困难,甚至在印度国内美国高校只是退而求其次的选择,所以印度理工学院内的外国留学生并不多。但是印度其他高校还是吸引了不少中国留学生前往,因为印度的大学入学门槛较低,学费也不高,唯一令人担忧的恐怕是生活环境了。中国老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印度求学,不仅磨炼人的心志,更会让你对生活有种全新的看法。
摘自长春出版社图书《世界著名大学校训》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