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河南地名有哪些易读错的字儿

2014-07-25 11:42阅读:568
河南地名有哪些易读错的字儿

作者:蔡君彦 来源:《大河报》


河南地名有哪些易读错的字儿X


阅读提示

荥(xíng)阳非róng阳;柘(zhè)城不是tuò城;泌(bì)阳与沁(qìn)阳又傻傻分不清楚……当地名遇到多音字、生僻字时,您能通过“地名考”吗?河南还有哪些地名容易读错?昨天,大河君倡议小伙伴们集思广益,共同来整理一份河南版容易读错的地名单,得到众多“河粉儿”积极响应。

□记者蔡君彦 实习生 袁少奇 全媒体采写 易怀厚


本报征集引强烈反响 河粉儿列出一长串易读错地名

昨天,大河报新浪官方微博发布征集后,不少粉丝列出易读错的河南地名——

@郑州的哥090:还有人把长垣(yuán)读作长héng@神的孩子都混在一起:睢(suī)县,不是读(jū)县。@住在五楼的楼长:祭(zhà)城不是读(jì)城。

@有个女孩儿名叫婉君:渑(miǎn)池不是绳(shéng)池。@魔法宝瓶:新郑有个双洎(jì)河,洎不读zi

@-中立区怪兽-:中牟(mù),我看好多河南本地的同学都读中móu,还去查了下字典。

……被网友列为容易读错的河南地名还有多个。比如:荥(xíng)阳、武陟(zhì)、尉氏县洧(wěi)川镇、新密市溱(zhēn)水桥……

这事儿您遇到过吗 想当然读陌生地名,不小心留下笑柄

上述这些地名容易读错,除个别字比较生僻之外,大都和古水名、地名等遗留下来的多音字、特殊发音有关。有网友看后感慨:原来这么多年都读错了!真该咬文嚼字、多多学习才行。

生活中,误读地名儿很容易成为笑柄,闹出囧事。老家内乡的水富花至今记得亲友卢先生念错地名、闹的笑话:当时,卢先生到县城工作不久,有次乘长途车去南阳,路过镇平晁陂(cháobēi),车走到哪儿了?听到有人问,坐在前排的他看着前方牌子大声通报:到yáopí了,话音刚落,一车人哈哈大笑。此事在当地被传为笑谈。

咋避免读错“出丑” 了解地名历史由来,让咱显得“有文化”

如何减少读错地名的尴尬?河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熟知地名厚重的历史底蕴,能帮助人们读对地名,更能弄明白这么叫的由来。

比如,郑州市郑东新区的祭城,祭字在地名中读音为zhà,却很容易被误读为ji。这个读音在全国绝无仅有,用作地名可谓历史悠久。

据介绍,西周时期,周公五子祭伯封侯在管城东北15里处建祭阝(jì)国都城,史称祭阝伯城。公元前722年,郑国灭祭阝国,“祭阝”字及其他与“祭阝”有关的地名改为“祭”字,当地民众为使后代牢记故国集体改姓为祭,读音改为“zhài”。从此,祭(zhài)姓产生,与祭有关的地名、人名读音都随之改变,祭伯城也就成为“祭”姓的发源地。随着多年后外地民众迁到祭伯城定居,由于口音不同,使祭的读音逐步演变为“zhà”,祭伯城简称祭城。此后,祭伯城、祭城两种叫法在当地长期使用,史书上出现有祭城屯、祭伯城、祭伯乡等叫法。今郑州市郑东新区凤凰台、祭城路街道办事处一带就是古祭国都邑所在地,沿用和保护“祭”字地名,“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承作用”。

不妨讨论一下 个别地名被“读转”,将错就错还是……

“泌,bì,泌(bì)阳,地名,在河南……”在新华字典中,多见此类和地名有关的标注。不过,有网友表示,泌阳当地人发音都是bèi阳,这种读音在字典里却没有,“是不是应该尊重当地习惯补充读音?”有网友建议。这种地方发音找不到“新华字典”撑腰的例子,绝非个例。又如网友提供:郑州有个能(nài)庄,当地人读nài,不读néng,这个发音在字典里也找不到依据。

对此,河南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郑州市区划地名处相关负责人均表示,泌阳、能庄等当地人发音和字典标注的有出入的地方,还有很多,大都是被地方方言“读转”的问题。

今年71日起,我省启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普查标准时点为20141231日。据业内人士介绍,一些被地方方言“读转”、不太规范的地名用字、读音等问题,将进行标准化处理,对于有着重要文化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历史地名则要重点保护。

“浚(xùn)县原本应该读jùn县,后来读转音了,就成了浚(xùn)县。”郑州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安国楼表示,在中国现有地名中,确实有一些因“错”而成,有些是不认识、猜字导致,有些是地方口音与普通话差别大、咋样好念咋念,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将错就错”。他认为,因为中国方言太多,在字典中对各种方言地名读音进行标注不大现实,不过,在地名读音方面,普通话发音、方言发音可以共存,对当地人,要尊重当地发音习惯、民俗习惯,对外普及时,最好按照普通话来推广。而这些地名丰富多彩的读音,本身就彰显了地名中的厚重文化。

瞧瞧,看哪些地名容易读错,
喷喷,亲们一起“涨姿势”吧

作者:蔡君彦 来源:《大河报》
河南地名有哪些易读错的字儿

阅读提示

除了荥(xíng)阳非róng阳;柘(zhè)城非tuò城等容易读错的地名之外,河南还有哪些地名容易读错?大河君723日发出倡议后,小伙伴们很给力,集思广益踊跃参与,使得河南版容易读错的地名名单不断丰富。与此同时,对于一些地名究竟该如何读,河粉儿之间也持不同看法,或许,标准读法需要等到我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结束后才能明了。在与大家探讨交流的过程中,让我们一同“涨姿势”吧。

说一说 易读错的河南地名还有哪些?

昨天,众多河粉儿通过打电话、发邮件、微信留言等方式,继续提供自己所知道的容易读错的河南版地名,参与者多了,出现的“地方版”易错地名也多了——

网友“三工日月”发来邮件说:焦作市修武县有个郇(huán)封镇,不读xún

一位自称“郏县小牙医”的读者说:平顶山市郏(jiá)县,容易被不熟悉的外地朋友念成陕(shan)县,大河君一定要帮忙提醒哦。

被河粉儿们列为容易读错的河南地名还有:永城市的酂(cuó)阳镇、洛阳瀍(chán)河区、禹州神垕(hòu)、新密市大隗(wi)镇,内黄县亳(bó)城乡、偃师市的缑(gu)氏镇,尧(yáo)山等等。

从河粉儿的介绍中,当地老百姓“读转”地名的现象普遍存在,比如,有网友说,南阳镇平杨营镇附近有一村庄,叫付(fù)庄,当地人都读作fà庄;读者张先生说,巩义芝田镇有个巴陵村,当地人都把巴陵念成巴liáng;网友“关耳听风声”是邓州市穰(ráng)东镇人,说当地都读yáng东镇的,“或许是这样比ráng好念一点,在当地已经成习惯了。”

考考你 这俩地名,谁知道该咋读?

当地名遇到多音字、生僻字时,您能通过“地名考”吗?有河粉儿提到两个地名,看看咱们能不能过关。

门外,这个字,在地名中比较多见。可是,字典中却查不到。老家洛阳的许先生说,在洛阳市东郊有个唐寺门外,这个字,当地人读mer,被不少人幽默地读作“门里有外”。他说,这里曾是唐朝在城外驻军的地方,门字框内有个外字,意思是说这里在城门的外面。

另一个是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网友“雨洗芭蕉”说,“潦”字是双音字,一读lao,另一读音为liáo,组词有潦草、潦倒等。该网友说,潦河镇靠河,镇以河名,他觉得应该读lao,当地人也读lao,可是包括电视、广播以及公交报站都读作liáo,搞得当地人无所适从。“这个事儿,我们这里的作家二月河也知道的。”“雨洗芭蕉”说。

昨天晚上,二月河先生接受大河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他读这个地名,也随当地人,读lao河镇,“不过,我不是地名专家,地名究竟该怎么读,最好还是问专家。”

对于这个地名的读法,也有读者持不同看法,以为应该读liáo河。究竟该如何读?看来要等到我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进行标准化确认后,才能明了。

学一学 地名看似简单,里面却有大学问

“曾经有领导到安阳调研,会上说到安阳县水冶(y)镇,一直说水zhì,台下人窃笑。”读者李先生回忆说。这个地名,被不少人误读,可能是把两点水偏旁误以为是三点水。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读错的人对这里的历史文化缺乏了解。

位于安阳市西20公里处的水冶镇,历史悠久,是个千年古镇,因北魏时以水鼓风冶铁而得名,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冶炼之源。如果记住这些,相信人们就再不会读错。

此外,对于郑东新区祭城路被当地人读zhà,也有读者表达了不同看法,觉得应该读zhài,也有人觉得应该读jì。因为,目前,在字典中只能查到这两种读音,其中,zhài标注为“姓”,当地老百姓和相关部门采用的读音zhà,目前未被列入字典。

“地名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涉及当地历史、风俗、方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学科。”省民政厅区划地名处副处长靖铭说,目前,在全国范围内,一些地名专有读音未被字典所标注的例子,还有很多。此外,我国还有多个地方的地名,存在一字多音、一名多字等问题,这些都要通过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的标准化工作后,予以进一步确认。靖铭表示,对于我省祭城这样历史比较悠久、文化比较深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地名叫法,在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时,会进行统计,再请历史、文字、语言等方面的专家进行研讨。研讨后,再把相关地名的读音、用字等意见,上报到国家地名普查办,由国家地名普查办再组织专家,予以最终确认。

征集:

亲爱的读者,您还知道哪些容易读错的河南地名?知道哪些和地方地名有关的有趣故事?欢迎@华夏地名 新浪微博,@华夏地名 将继续为大家分享河南地名故事中的精彩点滴。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