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原因及其处理方式

2012-05-04 00:15阅读:27,182
心理挫折是指个体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要达到的目标受到阻碍而无法克服时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大学生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个体无法达到目标,就会感到挫败、沮丧、失意,从而产生心理挫折。挫折一方面可使个体通过总结经验教训,转变认知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实现目标;另一方面,挫折会使人感到痛苦,引起情绪低落,产生行为偏差,甚至引起疾病,产生攻击或自杀等行为。笔者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对部分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合调查结果,对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方式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
当今大学生面临复杂的社会环境,面对学业、就业等压力,很容易产生心理挫折。大学生心理挫折的产生原因多样,种类也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学习困难型、经济拮据型、人际交往障碍型、性格缺陷型、情感缺乏型、理想与现实冲突型等几种。
(1)学习困难型
竞争激烈、学习方法不得当、学习成绩不理想等诸多因素给部分大学生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学习压力过大,产生失落感和焦虑感。特别是高中阶段尖子生而今排名落后的学生更是如此。也有一些学生由于神经系统长期过度疲劳而导致功能失调,常常夜不能眠,食不甘味,由此产生心理挫折。还有一些学生对专业缺乏兴趣,学习动力不足,这种心态从低年级延续到高年级,随之就会产生心理挫折。
(2)经济拮据型
有的大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特别是来自农村、单亲家庭和父母下岗家庭的大学生,他们经济拮据,有的又不甘于艰苦朴素的生活,羡慕“高消费”,而家庭无法满足他们生活“城市化”的各种需求,心理长期不平衡,容易产生自卑感和挫折。
(3)人际关系障碍型
初次远离父母、远离家乡的大学生在生活上会遇到种种困难,与同学、朋友、老师的关系处理不当,从而造成人际关系不协调,使一些大学生感到孤独无助。有些大学生由于自我评价不恰当,或自命不凡、目空一切、骄傲
自满,或极度自卑、畏缩不前、性格孤僻,不习惯集体生活,因而无法与他人和谐相处,人际关系紧张,往往为此而苦恼不堪,自然会产生心理挫折。
(4)性格缺陷型
大学生的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并不是同步的,在生理上,他们已是“成人”,但在心理上,仍带有许多少年时期的痕迹,如幼稚、脆弱、依附性强、自卑感强,因此受挫后会一蹶不振,心灰意冷,意志消沉等。而且他们的社会阅历太浅,面对各种社会矛盾,幼稚脆弱的心理难以调适,心理挫折也就会随之而来。
(5)情感缺乏型
有的大学生父母感情不和,纠纷迭起,自己也卷入了家庭矛盾的漩涡;有的学生从小父母离异,家庭破裂,生活在“单亲家庭”中,长期缺乏父爱或母爱,内心苦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挫折。有的学生失恋或单相思,在情感上难以自拔,造成心理失调,甚至导致精神崩溃。
(6)理想与现实冲突型
当前我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时期,市场经济大潮冲击着传统的价值观念,各项改革打破了沿袭多年的陈规陋习;社会开放使各种西方思潮源源涌入,中西文化碰撞使人们在观念上发生了嬗变。面对社会转型中发生的一切,青年大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了震荡,容易使自己心理失衡。这是当今大学生产生心理挫折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社会因素。一些大学生没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期望值过高,从而造成理想和现实的差距过大,有强烈的失望感,但又不能及时调整心态,从而产生心理挫折。如表现在专业安排、校园条件、就业、择友等方面。
笔者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科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见下表)表明:以上各种类型的心理挫折在各年级都表现得比较突出。其中,大一的学生面对学习困难、经济拮据、理想与现实冲突等方面挫折较多;大二学生学习困难、经济拮据、人际关系障碍等方面的挫折较多;而情感缺乏的挫折体验在大学四年中都存在,到面临毕业时达到顶点,同时,大三、大四的学生对理想与现实冲突所带来的挫折体验比较强烈,这可能是即将从学生角色转换到社会角色带来的不适应所造成的,这提示我们对高年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时要注意调整毕业生的期望值,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客观评价自己,寻找最佳位置,顺利择业就业。
表一:大学生心理挫折的类型(%)
类型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学习困难型
51.7
64.9
45.5
28.6
经济拮据型
33.6
43.2
36.4
38
人际关系障碍型
48.3
62.2
27.3
42.9
性格缺陷型
32.8
32.4
18.2
14.3
情感缺乏型
37.1
30
36.4
42.9
理想与现实冲突型
44.8
46
63.6
52
注:调查问卷规定每位学生可选择最符合自己的两种类型
二、大学生心理挫折产生的原因
挫折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归纳起来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客观环境的因素;另一类是主观条件的因素。
(一)客观环境因素产生的挫折
客观环境因素产生的挫折即外部原因产生的挫折,是指由于客观因素给人带来阻碍和限制,使人的需要不能满足而引起挫折。客观环境方面的因素又分自然因素、物质因素和社会因素。
1.自然因素产生的挫折,包括各种由于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天灾地变等因素。如无法预料的天灾、人祸、亲人生老病死所招致的挫折等。有一位成绩好、对自己要求高的学生在在一次期末考试前因得了急性阑尾炎要住院治疗而不能参加考试,他心里很着急,患得患失,病好后却怎么也不能集中精力准备考试。
2.物质因素产生的挫折,包括家庭经济状况,学校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状况不如意产生的挫折。其中家庭经济困难使大学生心理产生挫折的可能性最大,许多贫困学生因此而自卑、意志消沉或心态失衡,如表一所示,因经济拮据而造成的心理挫折在各年级大学生中都有一定的比例。
3.社会因素产生的挫折,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受到政治、经济、道德、宗教、习惯势力等因素的制约而造成的挫折,如入团、入党、评优等愿望因某种原因而不能实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会生活事件等而产生的挫折。同自然和物质因素相比,社会因素给学生带来的阻碍或困难更复杂、更普遍、更广泛。如表一所示,大一、大二的学生因人际关系障碍产生的心理挫折突出。
(二)主观条件因素产生的挫折
主观条件因素产生的挫折也称为内部原因产生的挫折,是指由于个人生理、心理因素带来的阻碍和限制所产生的挫折。
1.生理因素产生的挫折,是指因自身生理素质、体力、外貌以及某些生理上的缺陷所带来的限制,导致需要不能满足或目标不能实现的挫折。如个子太矮、容貌不佳、智力不高等。
2.心理因素产生的挫折,是个体因需求、动机、气质、性格等心理因素导致活动失败、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的挫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1)个性不够完善。思想成熟、性格坚强、行为规范、社会适应能力强的学生遇到挫折很冷静,能正确认识,并做出理智反应;反之,思想幼稚、性格脆弱、社会适应能力差的学生遇到挫折会夸大对事实的认识,甚至产生过激反应。
(2)自信心不足。自信心强的学生敢于向挫折挑战,百折不挠,勇往直前;而自卑感强的学生,受挫后会一蹶不振,心灰意冷,意志消沉。
(3)个体抱负水平过高。个体抱负水平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所规定的标准。一个人的自我估计、期望水平恰当与否,往往是造成心理挫折的重要因素。抱负水平高的学生若为自己制订了一个无法实现的人生目标,那么必然遭受挫折。
(4)心态失衡。由于不能全面正确地看待事物,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从而产生嫉妒、失望、自卑等心态。如争不上荣誉、找不到朋友、学习不如人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不愤、与人闹矛盾等情绪。
(5)动机冲突。在现实生活中,一个人经常同时产生两个或多个动机,假如这些并存的动机受条件限制无法同时获得满足,就产生难以抉择的心理矛盾,即动机冲突。如果这种冲突持续得太久,太激烈,或者一个动机得到满足,而其他动机受阻,都会产生挫折感。从表一可看出理想与现实冲突所带来的挫折体验在各年级都表现得比较强烈,如有位大学生既想学习成绩好,又希望多点机会打工赚钱,还想谈恋爱,而人的时间精力有限,不知如何抉择,从而产生心理矛盾。
三、大学生战胜心理挫折的方式和方法
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的挫折,挫折对大学生的成长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关键在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挫折。面对挫折,外界的支持和帮助能使学生减少和克服心理挫折,当然更重要的还要引导大学生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去克服,并使挫折成为自己成功的垫脚石。笔者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本科生的抽样调查结果(见下表)表明:目前许多大学生在遇到心理挫折时可能会同时选择多种处理方式,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多的是选择自己独立解决;但“想克服挫折却不知怎么办”的学生也占一定的比例,而且从表中也反映出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在目前大学生对付心理挫折上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辅导员和班主任、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应在大学生战胜心理挫折上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帮助大学生更好地战胜心理挫折。
表二:大学生对付挫折依靠的主要力量(%)
依靠力量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辅导员班主任
17.1
14.7
6.1
5.4
同乡、同学或男(女)朋友
26.3
28.8
30.1
34.5
家庭成员
34.7
19.7
17.2
16.9
自己独立解决
49.4
61.3
74.7
75.2
向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8.2
11.1
15.3
19.9
想克服不知怎么办
25.6
18.3
14.6
15.3
没想克服顺其自然
2.2
3.6
7.3
7.1
(一)帮助学生正确了解自己,客观冷静地分析挫折
首先要让大学生学会全面客观地看问题,寻找自己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既不文过饰非、也不妄自菲薄,愉快地接纳自己,这也是善待挫折的前提条件。很多大学生的心理挫折都来自于不正确的自我认识。因此,树立一个正确的自我观念就显得相当重要。我们要让大学生能全面、充分、准确、客观地分析自己,包括自己的容貌、身高、仪表、风度等外部特征,也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兴趣、特长、需要、理想等个性品质,以及自己的家庭条件、经济状况,客观地分析自己的处境,正确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愉快地接纳自我。这样,就可避免因盲目追随别人、羡慕别人、嫉妒别人而导致的心理挫折,或避免因目标过高、抱负水平过高而导致的心理挫折。如一位女生,各方面都很优秀,但由于肤色黝黑而自卑,特别是在一次舞会上被人戏称为“黑天鹅”后,更是觉得在人前抬不起头,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成绩也一落千丈,后来在老师和朋友的帮助下,使她认识到自己的长处,对肤色没那么在意了,并在学习和社交方面获得成功的体验,改变了自卑的心理状态。
其次在面对受挫折的学生时,教育者要谅解、安慰学生,减轻他们因挫折所造成的紧张心情和痛苦,尤其是当学生因挫折处于激愤状态时,切不可粗暴对待,只能动之以情,等学生冷静下来,再晓之以理,使之感到亲切,乐于接受。要引导大学生对挫折正确归因,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帮助大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战胜挫折。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挫折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坏事,因为挫折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煅炼。
第三使大学生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心理挫折是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挫折同任何事物一样,也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消极作用,但同时它也具有积极作用。它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可以激发人的斗志和进取心,磨练人的性格和意志,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增长人的知识和才干。心理挫折是一种主观感受,能从积极的角度认识挫折情境的人,面对挫折情境,就不会消极、悲观、失望、气馁,就不会惊慌失措,从而减少心理挫折的发生。让学生明白战胜挫折最终还得靠自己的努力,应当以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正视现实;同时应该锻炼自己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提高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要不断拓宽生活空间,培养多种兴趣,做到胸襟坦荡、眼界开阔,从而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指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改善客观处境
走出自我,建立融洽人际关系。西方心理教育专家几乎公认,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战胜挫折的基础。现实生活中,有些大学生遭受挫折后,变得孤僻离群、沉默寡言,不愿与老师、同学交往,整天只想着自己,把所有的心理能量都指向自己,导致心理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长久下去,不仅不能消除挫折所带来的消极心理反应,还会使这种反应持续加深加重。如果走出自我的狭小天地,抱着积极的态度与人交往,理解和接受别人的思想感情,恰当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从而缓解压力,逐步走出挫折的阴影。改善客观处境,减少当事人的挫折感,具体做法是:1、使受挫者摆脱原来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如在原来学校或班级受到偏见或学习困难时,最好转学或调班。2、改变环境气氛,对受挫者给予同情和支持,少用惩罚措施。
(三)让受挫学生寻求支持力量,接受心理咨询,适当宣泄情感
所谓宣泄就是把积郁心头的苦闷情绪通过某种合法手段发泄出去,以此达到心理平衡。例如,与信任的朋友交谈,使情绪得到缓和;写日记把自己认为不愉快的事或痛苦的感受叙述出来;通过体育锻炼等方法把苦闷情绪发泄出来。另外,进行专门的心理咨询也是大学生宣泄情绪,缓解压力,摆脱不良情绪的重要途径之一。如表中所示,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心理咨询作为战胜挫折的途径。近年来,国内大学纷纷设立心理咨询中心,为师生提供包括心理适应、学习心理、交往心理、情感心理、升学就业心理、智能开发心理等方面的各种障碍性心理咨询和发展性心理咨询服务。有的心理咨询中心还提供心理测试服务,即采用标准心理测试量表,为学生进行包括智力、人格和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测试,使学生能较客观地了解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适当地进行情感宣泄,是一种正常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行为。让不良情绪宣泄出来后,会有一种释放感、轻松感,思维变得更灵活、更开阔,而刻意掩饰、压抑自己的情绪,只会使自己陷入更深的痛苦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宣泄情感必须采取正当的、合法的手段进行,诸如酗酒、聚众闹事等有害身心健康、违法乱纪的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在宣泄的过程中,应获得他人的理解、鼓励和支持。遇到挫折而请求帮助,这其实是面对困境的一种积极的反应。大学生应对此有正确的认识,大胆地请求帮助,这不仅是意志坚强的表现,也是摆脱挫折的有效途径。
(四)指导学生建立积极心理防卫机制,遇挫时转移方向,寻找新目标
人们在遇到困难或挫折时,常常会使用一些心理上的措施或机制,把个体与现实的关系稍加修正,使个体较易接受心理挫折或应激,不至于引起情绪的过分痛苦与不安的自我保护方法,这就是“心理防卫机制”。心理防卫机制属于一种心理适应性反应,这种反应典型地采用习惯性和潜在意识的方式,以消除或保持一个人的内心焦虑、罪恶感以及失去的自尊心。我们可让学生明白如预期目标受挫,可以改行别的途径达到目标,或者改换新的目标,获得新的成功,即“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心理防卫机制包括压抑、升华、利他、补偿、幽默诸种。建立心理防卫机制的目的在于处理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以消除心理的挫折,求得内心的安宁,是一种“自我”保护方法。其防御的方法不但比较有效,而且可以解除或处理现实的困难,满足自我的欲望或本能,也能为一般社会文化所接受。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大学生没必要因为一次挫折而无休止地折磨自己。有一位男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后,在大学仍然学习刻苦,成绩突出,大三时他向自己钟情已久的一位女生表白心迹却被拒绝了。这对很少尝试失败的他来说可是晴天霹雳,打击实在太大了,好长时间他一蹶不振,后来心理咨询员介绍他看清代作家蒲松龄的故事。落第之后的蒲松龄放弃了科举成名的道路,写下“有志者,事竟成,破斧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自勉和鼓励自己,终于完成了传世名著《聊斋志异》,用小说创作方面的成就弥补了仕途上的不得意。受到启发的这位男生重新振作起来,勤奋学习,完善个性,发展能力,成为一位优秀毕业生,并被国家机关录用。
事实上,改变动机往往可以使挫折变为财富。把现实中无法得到满足的欲望或动机加以改变,以某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方式得到满足,这种方法称之为升华,也是人的一种心理防卫机制。大学生如果能把原先的失败引向更崇高的目的,做出对社会有益的贡献,那么挫折便会变成财富。
通过以上方法,能使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的心理挫折,掌握处理挫折的技能,学会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使他们进一步理解人生无坦途的道理,最终达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境界。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