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概述

2011-10-12 22:58阅读:1,785
行为主义
1、 产生时间
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20世纪20年代发展达到高峰,并且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在美国的心理学界一直居于统治地位。
2、 代表人物
美 心理学家 约翰·华生
心理学家 斯金纳
心理学家 桑代克
3、 主要观点
(1)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行为主义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对立起来。
(3)人类的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环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模式,无论是正常的还是病态的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也可以通过学习而更改增加或消除。 (——华生)
(4)心理学所关心的是可以观察到的外部行为,而不是行为的内部机制。 (——斯金纳)
(5)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教学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4、行为主义的发展阶段
(1)早期行为
主义 代表人物 华生 (1913——1930)
(2)新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斯金纳 (1930——1950)
(3)新的新行为主义 代表人物 班杜拉 (1950至今)
5、行为主义的杰出成就
(1)华生作为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为:
一、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了传统心理学的主观性,格守一般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   

二、发展了客观的观察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益趋精进。华生的预测与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他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
(2)斯金纳的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
斯金纳的教学机器与程序教学的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使用机器装置来提高学生在算术、阅读、拼写和其他学科的学习效率,希望机器能做某些胜过普通教师所做的事情。这样可以便教师腾出时间,从事那些他能做得更好的工作。
斯金纳的教学装置被称为'教学机器'或'自我教学装置',利用教学机器所进行的教学称为'程序教学'。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的主要原则有:
a、小的步子 b、自定步调 c、及时反馈
6、行为主义的优势与劣势
我认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点在于它能使学习者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避免了迷航现象的出现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注重教学目标分析与教学任务设计,并且要明确的传递给学习者,即给学习者一个刺激,以促进学习过程。行为主义更适用于自主学习,教授者给出学习目标(刺激)——学习者自主查阅资料(反应),但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过于强调外部刺激的重要性,而忽视了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可能会造成学习者盲目学习而无法融会贯通,学习者毕竟不是机器,更适于内外协调运作的学习过程。
认知主义
1、产生时间
认知心理学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后迅速发展,二十世纪70年代成为西方心理学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
2、 代表人物
心理学家 魏特墨(M.Wertheimer)、科夫卡(K.Koffka)和克勒
心理学家 托尔曼
瑞士 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专家 皮亚杰
教育心理学家 布鲁纳
3、主要观点
(1)反对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不一定必须在搞清心理的生理基础后,才能研究心理现象。
(2)认知结构,就是学习者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它是学习者全部观念或某一知识领域内观念的内容和组织。他们认为,学习使新材料或新经验和旧的材料或经验结为一体,这样形成一个内部的知识结构,即认知结构。皮亚杰指出,这个结构是以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布鲁纳认为,学习不在于被动地形成反应,而在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3) 加涅认为,教育是学习的一种外部条件,其成功与否在于是否有效地利用内部条件。 外部条件主要是输入刺激的结构与形式,内部条件是主体以前习得的知识技能、动机和学习能力等。
(4)奥苏贝尔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的重组”,认为学习变化的实质在于新旧知识在学习者头脑中的相互作用,那些新的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关系,进行同化和改组,在学习头脑中产生新的意义。
4、 认知主义的杰出成就
(1)克勒的顿悟说
a.学习是组织、构造一种完形,而不是刺激与反应的简单联结。
b. 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顿悟说重视的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组织作用,认为这种组织表现为知觉经验中旧的组织结构(格式塔)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顿悟。
(2)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
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有两大特点:第一,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第二,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托尔曼用“符号”来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认知,认为学习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学习的是能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是形成一定的“认知地图”,这才是学习的实质。
(3)皮亚杰的认知结构理论
皮亚杰指出,这个结构是以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布鲁纳认为,学习不在于被动地形成反应,而在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由一系列过程组成,要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教学应注意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他们重视教材的知识结构。这个学派还系统地阐述了认知结构及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4)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
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受完形说、托尔曼的思想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思想的影响,认为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而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与完形说及托尔曼的理论又是有区别的。其中最大的区别在于完形说及托尔曼的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对动物学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的,所谈的认知是知觉水平上的认知,而布鲁纳的认知学习理论是建立在对人类学习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的,所谈认知是抽象思维水平上的认知。
基本观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学习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第二,强调对学科的基本结构的学习。第三,通过主动发现形成认知结构。
5、认知主义的优势与劣势
认知主义是在行为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不仅注重外部刺激对学习者的影响,更加注重对学习者动机的激发。认知主义认为教育成功与否在于是否有效地利用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因此教学设计除注重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的设计,还应注重情景的创设,这极大地弥补了行为主义的不足。学习者不能被动的接受刺激做出反应,而是应主动的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加工处理信息。我认为认知主义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
1 产生时间
建构主义思想的产生源于17世纪末意大利哲学家维柯,之后皮亚杰的双向建构思想对建构主义有重要的影响。然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真正兴起却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
2 代表人物
瑞士 儿童心理学家和发生认识论专家 皮亚杰(J.Piaget)
生物学家 科恩伯格(O.Kernberg)
德-英 生理学家 卡茨(D.Katz)
前苏联心理学家 维果斯基(Vogotsgy)。
3、主要观点
(1)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3)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4、建构主义的教学思想
建构主义所蕴涵的教学思想主要反映在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学习环境和教学原则等6个方面。
5 、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6、建构主义的优势以及劣势
建构主义主张双主教学,他强调学习者是认知结构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也十分重视学习动机的激发 。建构主义认为教育者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引导者,虽然教师的作用有所减弱但却不可忽视,因为若没有教师的引导学习者无法顺利的进行意义的建构,学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另外建构主义重视协作与会话,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单纯对个人的研究发展到了多人共同学习。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