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略谈《大明王朝1566》中几个主要太监的结局

2015-07-05 19:15阅读:5,375
这里的推断,主要以《大明王朝1566》的剧本为依据,因此与历史原型,如黄锦、陈洪等在真实历史中的下场有出入。
吕芳、陈洪、黄锦、冯保、杨金水,他们这些无根之人踏入紫禁城那日起,就注定与皇权捆绑在一起,要讨论他们的命运,势必脱不开嘉靖末年的大形势。这是一盘关乎大明运数的大棋,这些太监都是其中的几枚棋子,而下着这盘棋的,正是嘉靖。
在《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的形象,南开大学历史学教授,对刘和平的剧本创作大有裨益的冯尔康先生说得好——御下有方。他既非圣君,也非昏君,其实就是个玩弄权术、贪谋私利但善于驾驭、大事不虚的主儿。这可以从一个人事任命看出
严党垮台,嘉靖重用陈洪,逐步将其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同时贬斥吕芳,发配中都孝陵。
这个变动,嘉靖是有私心的。
两方面,一:陈洪挡唾沫。严党倾覆,替嘉靖遮风挡雨的墙瞬间倒了,压抑已久的清流势必群起,唾沫横飞,必须找一个狠角替自己转移仇恨。吕芳、黄锦是温和派,肯定不行。徐阶的威望镇不住百官,更不消说比徐阶位分低的高拱、张居正,唯有阴鸷狠辣的陈洪可担此任;
二:让吕芳安享晚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嘉靖真的是因为忌惮吕芳才贬斥他的吗?我看不然。吕芳是宦官中的老人,跟了嘉靖四十多年,吕芳是什么人,嘉靖能不清楚?嘉靖的心思,吕芳也是明的。嘉靖这个关头把吕芳发配守陵,是让他远离严党倾覆后清流的压力,以及帝位交替引发的政 治 斗 争,使其安享晚年。所以吕芳庆幸,没有谁会再跟他过不去了。吕芳的结局,这时候以经定了。
陈洪亦然,但恐怕他的下场会凄凉许多。
表面上,吕芳被斗倒,冯保去了朝天观干苦力,陈洪高居司礼监掌印太监,正春风得意。但其实,他是注定悲惨也最没得回头的一位。他鞭笞百官,得罪了士大夫;他奉命领走冯保,得罪了裕王府;他暗斗吕芳,得罪了吕芳的干儿干孙。他这样的狠角,所有人都得罪个遍,其实就是嘉靖用来震慑百官、制衡权力的一根铁棍,但
嘉靖对这根冷冰冰的铁棍是没有感情的。用完了就丢。嘉靖龙御归天之日,便是陈洪丧钟敲响之时。无奈的是,他的命运无法改变。
那么,陈洪最后会被谁了结呢?《大明王朝1566》只写到了隆庆即位,陈洪的结局自然没有明写。不过刘和平还是留了一个暗示——剧本第643页,黄锦随嘉靖至朝天观,嘉靖望着又扛起了长木向车子走去的冯保,突然迸出一句话:“今后能杀陈洪的大约便是此人
陈洪被提拔的同时,黄锦也与嘉靖更加亲近,这是嘉靖制约陈洪的安排。黄锦是个怎样的人呢?从剧本里对他的描写看,他与陈洪截然不同——他憨厚,有主见,一心一意为主子效劳,是君父专 制 政 体下典型的“愚忠”臣子形象冯尔康语),若说党 派,他属吕芳一党。
要讨论黄锦的未来,首先要着眼于嘉靖对身后事的安排。嘉靖之后,很明显裕王是新的主子,嘉靖要筹划身后事,就包括为裕王料理好合适的辅佐大臣和宦官。剧本第750页嘉靖对裕王的评价——“朕御极四十五年,从来是一人独治。你太弱,没这个本事”以及朕躬德薄,你比朕仁厚”。
主上寡弱,臣下不可用弄权之人,这也是我为何断定陈洪下场凄惨的原因之一。嘉靖把陈洪这块肉留给隆庆,一如和珅之于嘉庆,陈洪被新帝贬斥,正好让新帝在群臣中立威立德。新任掌印太监一职,冯保也不可能,冯保是留给小万历的,而且冯保有强烈的权势欲,城府颇深,隆庆一朝冯保更可能暂居司礼监四大秉笔太监。那么,隆庆时期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就浮出水面了——黄锦。我认为这是最合适的人选。
至于冯保,在上面的讨论中,其实他的未来也显露出来了,我也不需多言。至于冯保的结局,那就得在万历朝中找寻了。
不过可以想见的是,隆庆一朝,黄锦和冯保免不了一番争 斗。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