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云南腾冲和顺尹氏宗祠,讲述和顺风雨600年的明代军屯故事!

2025-01-23 08:41阅读:323
(255)云南腾冲和顺尹氏宗祠,讲述和顺风雨600年的明代军屯故事!尹氏到腾始祖尹图功,武略将军尹忠,抚夷官千户尹铭,缅甸国师尹蓉!
原创 张五师 张五师 20241221日 云南
云南腾冲和顺尹家巷前有一宗祠~尹氏宗祠。尹氏宗祠于清朝道光十年(1830)建成,已近200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尹氏世居和顺至少600年以上,为腾冲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今天我们就参观尹氏宗祠,款款尹氏风雨600年的故事!
云南腾冲和顺尹氏宗祠,讲述和顺风雨600年的明代军屯故事!

和顺尹氏宗祠 张五师
和顺古名阳温登,他还有一个古名“河上屯”!这个“屯”指的就是明朝洪武时期开始的“军屯”。
洪武十四年(1381年)九月初一,明太祖朱元璋命傅友德,蓝玉,沐英为征南将军,南京柳树湾五军都督府钦调30万大军,大举征伐云南。
13822月,沐英、蓝玉、王弼、胡海攻克大理,分兵定腾越。此时来自四川巴县的李、尹、寸、刘、贾五姓人到达腾冲。
云南腾冲和顺尹氏宗祠,讲述和顺风雨600年的明代军屯故事!
和顺尹图功 墓志铭
据和顺《尹氏宗谱》记载,尹氏到腾始祖尹图功,走遍腾冲境内,寻找到一处“隩区”(就是隐藏的地方),这个地方“其山如砺,其河如带”,意思是山象磨刀石一样,水象细细的带子。
这两句话来自《史记》,指的是汉高祖刘邦封有功之臣,使大汉长治久安。意思就是我们五姓人就是大明册封到这个地方的。
当地的土著说这个地方叫“阳温登”,遂卜居焉。就是占卜,堪舆之后,就军屯定居下来。
云南腾冲和顺尹氏宗祠,讲述和顺风雨600年的明代军屯故事!
从此这个地方就成为大明帝国,最极边的战斗单位,腾冲卫下属的“河上屯”!河上,河上,后来演变为“和顺”!
《尹氏宗谱叙》:公乃遍历腾境,见一隩区,其山如砺,其河如带,一派和喣之气,洋溢郊坼;万仞明秀之峰,接联霄汉。顾而乐之,不忍舍去,访诸土著,知为阳温暾村,遂卜居焉。
和顺人最早“走夷方”,并不是我们后来想象的“穷走夷方急走厂”。因为“穷”,因为“急”而外出讨生活,那可是清代中后期的事情。
明朝的“走夷方”可牛轰轰的!
云南腾冲和顺尹氏宗祠,讲述和顺风雨600年的明代军屯故事!
和顺尹氏宗祠 张五师
永乐大帝朱棣登基后,派郑和七下西洋;陆地上,打通“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册封十大宣慰司(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大古剌宣慰司、底兀剌宣慰司、底马撒宣慰司)建立三宣六慰体系!
而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时刻,腾冲尹氏成为大明万里开疆的先锋。永乐时期,尹庆、尹得父子受到朝廷重用,多次跟随内臣(皇帝派驻的太监、金腾镇守使)到三宣六慰地区征取“方物”(奇珍异宝),得到朝廷的封赏。
云南腾冲和顺尹氏宗祠,讲述和顺风雨600年的明代军屯故事!
正统年间,尹忠跟随大司马、兵部尚书王骥“三征麓川”,立军功,被封为腾冲卫腾冲守御所千户,武略将军。
根据明代的规制,千户的俸禄是168石(年薪),大概2万斤大米左右,屯田67亩。可以世袭,尹家的千户,武略将军是世袭的。
到了弘治二年(1489),尹家迎来高光时刻。当时缅甸境内,缅甸、孟养,孟密,木邦各土司发生大混战,明孝宗朱祐樘,钦派腾冲千户尹铭为“抚夷官”,出使缅甸,主要任务是指导督促孟养土司攻打孟密土司。
云南腾冲和顺尹氏宗祠,讲述和顺风雨600年的明代军屯故事!
千户尹铭多次到缅甸从事“抚夷”活动,深度介入明代的缅甸内战。所以尹家从明代开始,在缅甸就有一个特殊地位。
到了清代,尹士楷为缅甸王孟驳“通事”(即翻译),其弟尹士汾为缅甸阿瓦客长(华侨总会长)。他们在缅甸捐资,在家乡和顺修建“尹氏宗祠”。
1857年,尹蓉,担任缅甸国王敏同王的国师,设计修建曼德勒皇城。
民国时期,华侨富商尹其顺;调查野人山江心坡的尹梓鉴;教育家尹梓章;文化名流尹彦卿;名医尹大典等。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