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酷暑难耐,骄阳恶毒地扫射皮肤,贪婪地汲食着一切水分。这天气,本不该出门的,可耳伴总是听闻友人称道虞山,心中有些发痒,心心念念想去探探这座“吴文化第一山”的模样。
1260公顷的虞山森林,是一座天然的宝库。从晨曦山林里捉到的第一只野蕈,摇身变成了老饕餐桌上的珍馐美味;从百旱不涸的山涧清泉里舀出的第一桶甘霖,并以松枝烹出让人回味无穷的本山茗茶;从密密匝匝的绿林氧吧里,呼吸到第一口清新甜润的空气……这种“虞山式生活”,随着四季更迭,只稍闻说那刻,便会触动你心绪,回归自然的念想就愈发浓烈了。
正是这样一种飘逸着宋词元曲风韵的情愫,使我把游走在虞山洞涧、古刹、林泉间的一切偶遇,当成一种诗意的栖居和对古风的迷恋。这种感觉,仿佛穿越时空与时间机器对话,我欲言又止,因为这份浓浓的愁绪,应属一人独有的。
古人把旅游称为探幽访古,甚至为了修炼风雅别致的情怀而秉烛夜游,这在叆叇岭的龙洞、虞山的老石洞内摩崖石刻的文字中就可窥见一二。今人把旅游叫休闲度假,漫无目的,轻松愉悦。我总是告诉自己,访古应该是不经意间的偶遇,不能功利,欲速则不达。每每出游,我都告诫自己:“今天是去旅游的。”可每每达到一处文化圣地,我就像贪婪的太阳汲食水分一样,浑忘了克制,沉浸着、吮吸着、粘合着,唯恐有一处遗漏的,看得不尽兴的。于是,即便是休闲度假游,我还是会做功课,会了解目的地的前世今生。
了解联珠洞,是在西岐先生一篇名为《落寞联珠洞》的博文中。作者结合史料一气呵成,脉络清晰,内容详实,文采飞扬。通篇读来,对联珠洞有了初步印象:联珠洞是“虞山第一石屋”。“一串山泉从孔中滴洒而下,好像无数珍珠联贯坠落,储在洞内石潭间”;联珠洞是土地革命时期红色常熟的“嘉兴南湖”。“1928年7月8日,中共常熟县第一次党代会在此秘密召
1260公顷的虞山森林,是一座天然的宝库。从晨曦山林里捉到的第一只野蕈,摇身变成了老饕餐桌上的珍馐美味;从百旱不涸的山涧清泉里舀出的第一桶甘霖,并以松枝烹出让人回味无穷的本山茗茶;从密密匝匝的绿林氧吧里,呼吸到第一口清新甜润的空气……这种“虞山式生活”,随着四季更迭,只稍闻说那刻,便会触动你心绪,回归自然的念想就愈发浓烈了。
正是这样一种飘逸着宋词元曲风韵的情愫,使我把游走在虞山洞涧、古刹、林泉间的一切偶遇,当成一种诗意的栖居和对古风的迷恋。这种感觉,仿佛穿越时空与时间机器对话,我欲言又止,因为这份浓浓的愁绪,应属一人独有的。
古人把旅游称为探幽访古,甚至为了修炼风雅别致的情怀而秉烛夜游,这在叆叇岭的龙洞、虞山的老石洞内摩崖石刻的文字中就可窥见一二。今人把旅游叫休闲度假,漫无目的,轻松愉悦。我总是告诉自己,访古应该是不经意间的偶遇,不能功利,欲速则不达。每每出游,我都告诫自己:“今天是去旅游的。”可每每达到一处文化圣地,我就像贪婪的太阳汲食水分一样,浑忘了克制,沉浸着、吮吸着、粘合着,唯恐有一处遗漏的,看得不尽兴的。于是,即便是休闲度假游,我还是会做功课,会了解目的地的前世今生。
了解联珠洞,是在西岐先生一篇名为《落寞联珠洞》的博文中。作者结合史料一气呵成,脉络清晰,内容详实,文采飞扬。通篇读来,对联珠洞有了初步印象:联珠洞是“虞山第一石屋”。“一串山泉从孔中滴洒而下,好像无数珍珠联贯坠落,储在洞内石潭间”;联珠洞是土地革命时期红色常熟的“嘉兴南湖”。“1928年7月8日,中共常熟县第一次党代会在此秘密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