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寻访联珠洞

2018-03-28 12:50阅读:1,393
盛夏,酷暑难耐,骄阳恶毒地扫射皮肤,贪婪地汲食着一切水分。这天气,本不该出门的,可耳伴总是听闻友人称道虞山,心中有些发痒,心心念念想去探探这座“吴文化第一山”的模样。
1260公顷的虞山森林,是一座天然的宝库。从晨曦山林里捉到的第一只野蕈,摇身变成了老饕餐桌上的珍馐美味;从百旱不涸的山涧清泉里舀出的第一桶甘霖,并以松枝烹出让人回味无穷的本山茗茶;从密密匝匝的绿林氧吧里,呼吸到第一口清新甜润的空气……这种“虞山式生活”,随着四季更迭,只稍闻说那刻,便会触动你心绪,回归自然的念想就愈发浓烈了。
正是这样一种飘逸着宋词元曲风韵的情愫,使我把游走在虞山洞涧、古刹、林泉间的一切偶遇,当成一种诗意的栖居和对古风的迷恋。这种感觉,仿佛穿越时空与时间机器对话,我欲言又止,因为这份浓浓的愁绪,应属一人独有的。
古人把旅游称为探幽访古,甚至为了修炼风雅别致的情怀而秉烛夜游,这在叆叇岭的龙洞、虞山的老石洞内摩崖石刻的文字中就可窥见一二。今人把旅游叫休闲度假,漫无目的,轻松愉悦。我总是告诉自己,访古应该是不经意间的偶遇,不能功利,欲速则不达。每每出游,我都告诫自己:“今天是去旅游的。”可每每达到一处文化圣地,我就像贪婪的太阳汲食水分一样,浑忘了克制,沉浸着、吮吸着、粘合着,唯恐有一处遗漏的,看得不尽兴的。于是,即便是休闲度假游,我还是会做功课,会了解目的地的前世今生。
了解联珠洞,是在西岐先生一篇名为《落寞联珠洞》的博文中。作者结合史料一气呵成,脉络清晰,内容详实,文采飞扬。通篇读来,对联珠洞有了初步印象:联珠洞是“虞山第一石屋”。“一串山泉从孔中滴洒而下,好像无数珍珠联贯坠落,储在洞内石潭”;联珠洞是土地革命时期红色常熟的“嘉兴南湖”。“1928年7月8日,中共常熟县第一次党代会在此秘密召
开。后锡澄虞军事武装与秋收暴动部署协调会、中共常熟县第二次党代会分别在此举行,并正式选举成立了中共常熟县委”;联珠洞是抗战时期可歌可泣的常熟“狼牙山”。“1937年11月19日,日军攻占常熟城,次日,派兵进山搜捕残余驻军,时驻守联珠洞之国军第44师官兵奉命撤退,却有3名士卒于撤离途中偷偷遛回阵地,利用事先偷藏的弹药严阵以待,于是,持续战斗数小时,毙敌十数名,最后因寡不敌众全部战死于联珠洞中。”通盘了解后,此行寻访联珠洞,便有了一种似朝圣般的意蕴了。
据载,联珠洞,位于兴福寺西北面的深崖陡壁间。我出兴福寺山门右拐,径直沿着山径拾级而上。一路上赭色的嶙峋怪石绵亘在破龙涧中;雄性金蝉燥热难耐,发出尖锐地嘶叫;树梢纳凉的鸟儿时而啾啁,时而呆立,不时还像游人扔下一个叫“鸟粪”的炮弹。山林很深,山路很长,夏天迈开腿,是需要勇气的。终于,时断时续地行至破龙涧上方,映入眼帘的是由一整块磐石铺成桥面的“罗汉桥”,桥体震撼大气,令人赞叹不己,啧啧称奇。石桥下兀立着一块奇石,像极了金蟾嬉水,故俗称“蟾石”。这只巨大的蟾蜍,安忍不动,仿佛正清流洗浴呢!又或者另辟蹊径,修禅呢!“蟾石”其上,自上而下,是层层跌水,偶遇顽石阻路,流水发出哗哗、啪啪、淙淙、荷荷不同的声响,奏出一曲天然的交响。我贴近溪流,小心翼翼地伸出双手,取一瓢清水拂面,感受夏日虞山的这股清凉。这座“罗汉桥”,据说是兴福寺内的“阿罗汉”的杰作,也有说是天然形成的。到底还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是哪路能人的独具匠心,我们不得而知。总之,自然或是人为,都让人充满敬畏。
步行至山顶,向左为剑门,向右是桂香园。右转,沿盘山公路直行,走到路断处一片茶田跃然眼前。恶毒的烈日让人窒息,温过似的矿泉水,我早已干了数瓶。双脚愈发不听使唤,脑子总想着:要是此刻能泡在空调房,那便是极好的阿!打开背包,我取出一把折叠伞,一缕荫头,两步一口水,三步一抹汗,艰难的朝着联珠洞的方向挺进。
路漫漫兮已断粮。我魂不守舍的看着远方。定睛一看,眼前是一座残旧的小石桥,桥上是即将湮没的三个褪了色的红字——福慧桥。不远处是三间破败的屋舍,突然出现的另类建筑与自然环境对立相悖,让人觉得阴森可怖。左转向前,没多远就是联珠洞了。洞顶侧面清晰地呈现着民国二十三年李根源所题篆书——“联珠洞”三个红色大字。我欲爬上顶部,立体式观瞻洞穴。时值盛夏,虞山山泉百旱不涸。只见远处送来的溪流汇于顶部的石窝,溢出部分层层跌水,最终流落到下游的窟窿洞中,不紧不慢,坠珠般地缓缓撒落。从顶部的窟窿口朝下望,洞中残枝零落,青苔丛生。仔细一瞧,一只花蛤蟆在洞中石台上惬意地趴着。他直对着顶部洞坑的当中位置,他的上方是我,我的上方是天,简直绝了,成语“坐井观天”不近在眼前?!我打小就对蟾蜍一类的爬行动物天生恐惧,犹豫再三,我还是决定下到洞中去瞧瞧。联珠洞洞口很大,进入内部,则顶平如屋,十分宽敞。脚下杂物遍地,乱石无数。鼓起勇气朝里走,刹那,眼前的光景美呆了我:一缕光束穿透顶部的窟窿直射进来,又慢慢地化开来,就像夜间照明的路灯,光线晕开后便是大片明亮;珍珠般的水滴串成一线,有节奏地滑落下来,我数了数,共有7条珍珠项链。此时此刻,我分明感受到,蟾蜍是静止的,我是静止的,时间也是静止的,只有流水在时光的柔波里重复地流动着。我看见了蟾,蟾也感受到了我。他向前挪两步,停在了最佳位置,我能感受到他的矛盾,走与不走,都在我。我实在不愿靠近它,怕扰了他惬意的生活方式。毕竟在我之前,他就已独占这洞穴生活了。我感到羞愧,我的闯入,就像是80年前侵我家园的日寇,用野蛮的方式执意改变了他人的生活。其实,动物跟人一样,都是有灵性的,也是有佛性的。脑海倏地想起方才罗汉桥下偶遇的“蟾石”,心想着,难道桥的那头是已然成佛的蟾石,常驻人间,永受香火?而洞的这头是尚在修炼的金蟾,吸收天地精华,不懈精进。我迅速退出了联珠洞,又不舍地回顾,挥手道别。
夕阳西下,我下了虞山。归途中,所有的燥热难安都化作联珠洞里的清凉世界,时间在刹那静止,心境得到了升化与提炼。我把偶遇的奇观晒到朋友圈,并写了这样一段话:

在虞山一个幽暗的洞中
联珠与光阴流转相融
一只坐井观天的蟾
安忍不动如大地
静静地修炼他那三条腿的禅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