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勒--法国的“江南水乡”,细菌学之父的出生地
2020-02-10 08:22阅读:
法国小城多勒(Dole)位于杜河河谷,杜河(Doubs)和莱茵-罗纳运河(Rhine-Rhone)及其支流穿城而过,是典型的法国水乡。它在国际上名气不大没有什么游客,却格外安静美丽。小城最显著的地标就是有着高耸钟楼的圣母教堂,在很多角度都看得到,教堂也成了多勒的标志;
钟楼在历史上也有瞭望哨的作用,如果有敌人来袭或者火灾,在高高的钟楼上就可以看见。
多勒小镇的建筑风格都很统一,与圣母教堂一样都是红瓦白墙,清晨河边,小城倒影如画。
圣母教堂也是城内保存最完好的古迹,建于16世纪(1502-1590)。从侧面看教堂的结构一目了然,它石灰岩的外表装饰简单朴实庄重;
教堂正门入口处左中右三个拱门,是文艺复兴的风格。
进入教堂后,眼睛一亮,高大的教堂内明丽大方,与很多阴暗潮湿总有一股霉味的老教堂对比鲜明;
这教堂可是当地人的骄傲,由于内部巨大的空间和音效,每年夏天的时候,当地人都会在这里举办免费的音乐会;
当时请了当地的顶级工匠修建设计教堂,因此无论雕塑还是彩窗都是异常精美;
玻璃彩窗都是圣徒故事,让人不得不驻足;
多勒的另一个有名的建筑是差不多与教堂同一时期修建的
教会医院(Hotel
Dieu)。它是穷人的宫殿,从中世纪以来,老年人、残疾人、病人、孤儿、即将临盆的妇女和穷困者都在这所避难所里受到了欢迎,而修女们则精心照顾著穷苦病患。金色的晨光照在建筑上,总觉得它发出圣洁的光芒;
教会医院就在河边,在进城的桥上就可以看见它的身影;医院当初按照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建造的,看起来大气庄重典雅,与周围建筑风格统一,一直到1973年都是当地医院,如今是城里的档案馆和图书馆。
教会医院的旁边也是一个老建筑,曾经的修道院(du couvent des Dames
d'Ounans),如今是多勒的高中,还保持着修道院的古香古色的建筑特色;修道院改成学校可不多见。
我在小巷里瞎转悠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不起眼的地下入口。下去后,才发现别有洞天,原来这是一个“
麻风病地下泉”(La
Fontaine aux
Lépreux)。当地人从13世纪就开始从这个地下泉取水,而如今地下泉名字来源于1636年,当时小镇在十年战争中被包围了80天,当地人让麻风病人在水中洗衣服污染水源,企图将麻风病传染给在下游的敌军。
在19世纪时地下泉被修建成了半露天的公共洗衣池,这在法国相当普遍,当地妇女在这里洗衣服聊天,也是中世纪女性社交的一个场所。
多勒在历史上曾经有过重要的一页,它从1380年就是弗朗什-孔泰地区(Franche-Comté)的首府,勃艮第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伯爵夫人也曾住在这里。路易十四后来占领了这里,并把首府迁往贝桑松,
多勒从而一蹶不振,但也因此保留了中世纪的古老石头房屋,狭窄蜿蜒的街道和可爱的小广场;
多勒曾经出过一个伟人,就是改变世界的微生物学家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他就出生在这条运河前街上。这条街前面有古运河围绕,可以说是城中最美丽的地方,也是我最喜欢多勒的地方。
这条小运河是叫皮匠运河(Canal des
Tanneurs),是以前的皮匠用来冲刷皮制品的,路易·巴斯德的父亲是个皮匠,因此他的家就住在这里。这条运河也被人称为”小威尼斯“
(petite
venice),运河上有古石桥,河边的栏杆被鲜花装饰,几百年的老建筑墙皮都有些脱落了,清晨的时候有着斑驳陆离的光影。
巴斯德于1822年12月27日出生在多勒,他家境非常普通,父母虽然不富有却很有远见,节衣缩食给孩子最好的教育,1843年巴斯德进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师从著名化学家都玛士开始了他人生重要的一页。1860年代,法国的酿酒业正遭遇着大难题,酒易变坏而难以储存和运送。巴斯德发现只要在55~60时加热,便可以杀死使酒酸败的微生物而延长酒的储存期,因而挽救了法国的酿酒业,直到如今,食品工业还一直在使用着他的巴氏灭菌法。
巴斯德终其一生投入于科学研究,研发出炭疽病及狂犬病等疫苗多种疫苗,为微生物学、免疫学、医学做出了不朽贡献,“细菌学之父”的美誉当之无愧。
多勒把他的故居变成了一个博物馆Musée
Pasteur,供后人敬仰。从下图拱门中穿过,就是巴斯德博物馆。
院子里有巴斯德的头像;法国人以他为荣对他非常崇敬,认为巴斯德是有史以来,仅次于戴高乐的最伟大的法国人;
小运河的一侧是民宅排屋,而走过古石桥的另一侧则是植物园(Jardin des
Chevannes),这里鲜花遍地,绿意盎然。
沿着运河漫步,一步一景,幽静惬意,时光在这里好像放慢了脚步。夏日的运河里有荷花,不时有鱼儿跳出水面,平缓的水流过古城
,有一股如心跳般安稳的律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