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焦点|出台激励政策和综合措施云南省提振旅业渡难关能否如愿

2022-03-30 00:10阅读:
近日,云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精准做好疫情防控加快旅游业恢复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称,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云南旅游业发展的特殊严峻形势,要引导旅游企业主动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生产经营策略,制定强有力的激励政策和综合措施,加快推进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受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黑天鹅事件影响,全国范围内的旅游目的地均遭受重创,而云南作为旅游大省,亦首当其冲。眼下,《通知》的发布对于当地旅游企业和旅游从业者而言无异于一剂强心针。那么,云南这次的政策措施能否更加有效地挽救当地渐颓的旅游业?
焦点|出台激励政策和综合措施云南省提振旅业渡难关能否如愿
图:云南旅游景点分布图

市场预期过高 实现存在困难

此次印发《通知》,云南省政府不仅试图拯救当地低迷的旅游市场,且想实现弯道超车。《通知》明确表示,在疫情趋稳可控的前提下,力争云南旅游业于2022年底恢复到2019年水平。
实际上,尽管受“黑导游”“宰游客”等不良事件的影响,2019年云南旅游业发展仍强劲有力。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云南省接待海内外游客从2015年的3.30亿人次增加到8.07亿人次,文旅总收入由4181.79亿元增加到12291.69亿元,分别年均增长25.3%和30.9%,2019年旅游总收入、旅游总人数全国排名分别为第六和第九位;2020年,云南省年接待游客5.2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6477亿元,分别同比恢复65.6%和60.4%。
如今,我国仍持续面临同时段多地发生以奥密克戎变异株为主的疫情风险,防控形势严峻复杂。在此背景下,云南省要将旅游业恢复至疫情
前水平并非易事。
“如果在2022年接下来的时间内,疫情防控形势相对稳定,云南旅游业在年底恢复到2019年水平是具备极大可能性的。”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乡村振兴建设委员会副秘书长袁帅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然而,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在接受中国城市报记者采访时则坦言:“一方面,要看云南省自身对于旅游业恢复的开放与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还取决于其他省区市以及国际防疫合作的情况。国内外客源数量非常重要,仅仅依靠云南省自身的本地客源显然是无法在2022年底前恢复到2019年的水平。”
对此持有相似观点的还有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他认为,云南旅游业基本上不太可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首先,是受疫情影响,其已经错过了今年第一季度的旅游黄金周——春节假期;其次,在动态清零政策影响下,持续相对较严的管控无法避免,导致游客无法随意出行;再次,灵活就业人员数量持续增加,居民的消费能力有所下降;最后,目前部分游客对地方隔离政策仍持谨慎态度。”周鸣岐说。

靠旅行社引流并不现实

为确保客源,《通知》出台了具体的鼓励措施。《通知》明确,鼓励各类主体“引客入滇”。对年内招徕省外入滇过夜游客数1000人以上的省内组团旅行社(含省外旅行社驻滇分支机构),云南省财政按照每接待1名游客5元的标准给予奖励。
云南省政府将一定希望寄托在旅行社身上,却忽略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行社的生存发展现状。此前文旅部发布的《全国旅行社统计调查报告》显示,旅行社的2019年和2020年国内旅游组织人次分别为1.77亿和5700万。特别是2020年对旅行社而言,堪称灾难性的一年,全行业毛利只有3.27亿元,几乎全行业亏损,尽管2021年有所回升,但情势依旧严峻。在此背景下,大批旅行社不得不歇业倒闭。
“其实,云南对于今后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并没有十分清晰的认识,政府的思维还停留在疫情前只想抓住团客的思维。”周鸣岐告诉中国城市报记者,随着游客需求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散客化、互联网化,研学游、亲子游、非遗游等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但旅行社提供的产品中很大一部分还是传统的观光产品、长线产品、大包价产品,对于周边游和本地游产品的开发力度和资源整合深度不够,对于旅游新产品开发的专业化能力不强,对于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不足,与居民旅游休闲的需求不相匹配。如今的中高端消费者愿意为个性化服务买单,而旅行社在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品质、走专业化道路上还没有取得显著效果。
袁帅也认为,此种鼓励措施只能是“饮鸩止渴”,是时下的权宜之计,短期内也许可以起到明显的人气提振作用,但不可长期保持,应避免被行业的投机者所利用。
此外,也有从业者坦言,面对地方疫情随时暴发的不确定性以及随时可能出现的跨省“熔断”机制,旅行社的压力十分巨大,仅靠单纯“每接待1名游客奖励5元”的措施来促使旅行社吸引游客似乎并不现实。

加快旅业恢复 云南任重道远

近年来,省际合作逐渐成为一股潮流趋势,云南省也看到了其中的契机。
《通知》指出,云南省要加大省际合作力度,借助沪滇合作等平台,主动与上海市、广东省等发达地区对接,最大限度承接其旅游消费需求;对参加省、州市组织的赴省外开展市场营销推广活动的旅游协会和企业,省财政按照每次每家1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同一协会和企业每年最多可累计补助5万元。
“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发展方向,并且具备着长期作用,而且未来的效果将持续放大。”袁帅认为,我国已全面进入“碎片化旅游时代”,90后新消费主体的登场,正自下而上地加速着供应链的迭代,消费移动化、需求个性化、目的地IP化、产品细分化的趋势日益明显。而上海、广东经济发达地区的人群,无疑从地理空间位置、消费需求、消费实力等多元化角度上来看,都将是云南旅游业发展所需的优质服务客群。
袁帅进一步建议,要实现良好的省际合作,构建优质的区域协调发展局面,则需要云南省与其合作目的地间从政策、金融、市场等多方面建立长期有效的联动机制。要做到这些,首先应推出往返交通、航空、高铁等优惠政策,突破交通消费障碍。
在柏文喜看来,目前,实现省际合作的难点是,防疫政策能否协调一致以及省区间产业协调配合缺乏直接与双向的利益动力源。因此,如何寻求到双赢的利益动力机制,这是实现上述突破的关键点。
实际上,云南发展旅游业本身就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舒适宜人的生态环境和众多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为云南旅游业奠定了天然基础,让其在众多省份中脱颖而出。未来云南旅游业该如何真正走出困境?成为业内热议的焦点。
周鸣岐建议,云南应在国家允许的前提下,尽可能地营造舒适的旅游环境,杜绝层层加码和“一刀切”的行为;同时,要对未来旅游业的发展方向有清晰的认识,即我国旅游业早已从走马观花的观光旅游向度假游转变,亟需为游客提供适应当下发展的度假产品;此外,还需进一步扶持当地旅游从业者和商户的发展。“至少让商户撑下去,当地旅游业才不会太萧条。”周鸣岐说。
袁帅表示,最主要的还是要依靠当地政府的正确把控,以及政策的强有力指引和监督实施,在加强各项旅游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进区域旅游合作体系建设,加速旅游业态标准化推进,完善执法监督体系、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云南旅游业“软实力”,将传统旅游与数字技术、电子商务、直播、融媒体等有机结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从而切实提高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服务的质和效。
来源:《 中国城市报 》( 2022年03月28日 第15 版) 作者:中国城市报记者 张亚欣 新社汇·全媒体矩阵转载发布
焦点|出台激励政策和综合措施云南省提振旅业渡难关能否如愿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