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股民”的称呼,看散户在股市中的地位
2014-03-19 21:48阅读:113
“股民”是中国股市中对个人投资者的独特称谓,有时也被称为“散户”。说他独特,是因为这个称呼中国独有。
民,在古汉语上,东汉的说文解字释为“众萌”,辞源上释为“庶众”,与君臣相对。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人们在称自己是民的时候往往加上一些自贱含义。“股民”在百度的定义是:倾力投资国内股票市场,希望通过股票交易获得些许赢利以养家糊口,但不得不或长或短地担任股东,在交易大厅中曾经汗流浃背,曾经瑟瑟发抖,被社会另眼视为赌徒,被大股东视为小猪,且屡受绝望煎熬,无力自救,只能寄希望于政府那样的一个弱势人群。
“股民”的称谓或多或少对个人投资者含有一些贬义,说它是一种蔑称也不为过。个人投资者一般不用这个称呼自己,只有媒体经常用它称呼散户。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如果把股市看成一个生态圈,那么它由四个主体组成:投资者、上市公司、交易所、证监会。按道理说这四者中,投资者提供资金,是购买方,主动性最强,应该是上帝。如果他不出钱,也就没有这市场,其他人狗屁不是。上市公司应该求着投资者购买它的股票,交易所和证监会是服务机构,只是为股票买卖提供服务,处于从属地位,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场莫不如此。
在中国,这些关系完全是扭曲的。个人投资者,在股市中的地位最低,是被上市公司愚弄的对象,是被庄家欺骗的傻瓜,证监会把他们设计成为国企脱困的活雷锋。在股市这个生态圈中,证监会处于食物链的最高端,做为制度的制定者,说让谁发财想说不都难;公司上市是审批制,让谁上市,什么时间上,老子说了算;还可以人为制造供应紧张,把一级市场的新股价格定得高高的,然后,看那个顺眼就可以让他多得点;送礼的门庭若市,日子过得最滋润。上市公司虽然上市之前辛苦一点,可一旦容完资、圈完钱,完全可以过的像大爷一样,圈的钱想怎么花就怎么花,至于回馈市场等其他事宜可以一律不考虑。机构日子过的更是有滋有味,平时和监管部门混的很熟,好多可以称兄道弟,进可以影响上边的政策制定,退可以和上市公司一起做庄洗劫散户。
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我看主要有有两个,一是作为裁判的主管部门制度订的不公,使个人投资者处于十分不利的位置,一旦出现侵害个人投资者的行为,监管打击不力。对此我们散户基本无能为力的,最多是网上发发牢骚而已。第二个原因在我们自己身上。个人投资者大都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今天进股市,恨不得明天就把买房、买车的钱挣出来;自以为是,追涨杀跌。明知跟庄危险,但总觉得自己比别人聪明,火中取栗,最后落得输得精光下场。这就应了那句老话:“世界上赔钱的有两种人,无知的和一无所知的。”长此以往,被别人看不起,我们又能怨谁呢?
如果个人投资者团结起来,大家不要一听说哪有热点,就像无头苍蝇一样蜂拥而至;不参与庄家的炒作,认识到那不是我等小民百姓可以挣的钱。让庄家、机构在哪儿自娱自乐,他们有意思吗?玩得下去吗?只要我们做到公司不好不买,股价高了不买、不分红不买,那些人还能让我们上当吗?到时候证监会、上市公司、机构还不都的乖乖看我们的脸色。
这,你做得到吗!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