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以先锋的名义写实——对余华《现实一种》结尾的若干思考

2014-03-25 23:31阅读:8,929
《现实一种》最后,山岗的身体被送往医院,由众医生进行移植,然而只有睾丸移植成功。这一看似荒诞的结尾,蕴含着许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从表面看,这一事实是余华为这部小说画上一个的充满荒诞色彩的句号。《现实一种》中,余华描述了山岗山峰两兄弟的互相厮杀,暴力和血腥场面贯穿始终。整部小说以死亡和复仇为主旋律,用最赤裸裸的方式描写人性,让读惯了人间真情的我们感到毛骨悚然、不知所措。从婴儿的死到皮皮的死,从山峰的复仇到山岗的复仇,故事的发展看起来既逻辑紧凑又合情合理,余华仿佛在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我们:这就是最真实的人的形态。由此,睾丸移植成功这一结局无疑是荒诞而突兀的。在一连串的杀戮和血腥后,小说却以生命的诞生与延续走向了终点,这一点不仅“山峰的妻子万万没有想到”,也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冷冰冰的第三人称叙述,在一步步把山岗和山峰两家人推向毁灭的同时,却出人意料地“成全了山岗,让山岗“后继有人了”。除睾丸外其他器官的移植几乎全部失败,更增添了故事的荒诞性和传奇性,甚至可以称得上是生命的奇迹。


惊讶于小说过程与结局之间巨大反差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作者给我们留下的悬念,以及悬念背后的另一种真实。余华用“异乎寻常的平静与极端细致的观察”告诉了我们什么叫现实,而他设定的这一结局,又在不经意间向我们阐释了某种站在现实层面之上对现实的思考。他在《虚伪的作品》中对现实有过这样的叙述:“在我心情开始趋向平静的时候,我便尽量公正地去审视现实。然而,我开始意识到生活是不真实的,生活事实上是真假杂乱和鱼目混珠的……对于任何个体而言,真实存在的只能是他的精神。”余华的许多作品实际上正是在探讨这种精神现实的存在性。在他的小说中,偶然因素异常活跃,人的死亡是那样的偶然,一群人的死亡又是由一连串的偶然组成。他摒弃常理,对于常理的怀疑使余华为我们创建了一个不被重复的世界,使我们懂得现实即是那隐藏在偶然中的必然。一个男人可以平静地将儿子的生命交给他的兄弟,这是生活的现实;可以冷静地亲手杀死他的兄弟,这是暴力的现实;可以选择死亡,并且给素不相识的人带去新生,这是生命的现实。一旦现实成为必然,荒诞也就被否定了,再荒诞的结局,也是现实的一种



从深层看,这一事实是余华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为我们解读人性。山岗尸体被山峰的妻子捐献给医生们,对解剖过程的细致描写,仅仅是为了突出山岗最后死无全尸吗?山岗的睾丸移植成功,只是要告诉我们山岗在另一个生命中得到了重生吗?事实上,余华对故事结尾的构思,是在向我展现了精神现实对欲望的支配和影响后,要把我们重新带回人性最原始的形态中去。叔本华认为:“人,彻底是具体的欲求和需要,是千百种需要的凝聚体……一切都在未定之天,唯独自己的需要和困乏是真实的。”余华小说中极突出的也是人的欲望在精神领域中无拘束的的肆意蔓延,在这个层面上人的全部本质就是欲求和挣扎,人根本上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山岗被肢解,暗含了个体因由欲望衍生出的种种罪恶而受到的惩罚,反映的是暴力这一人的基本属性最终的覆灭。


我要问,难道尸体解剖和器官移植本身不也是一种暴力吗?二者不过是一种将暴力合理化美学化的升华,一种对暴力普遍性更直接的表达罢了。余华对年轻女皮肤科医生解剖过程的叙述足以说明这一点:“她拿起解剖刀,从山岗颈下的胸骨上凹一刀切进去,然后往下切一直切到腹下。这一刀切得笔直,使得站在一旁的男医生赞叹不已。于是她就说:‘我在中学学几何时从不用尺划线。’那长长的切口像是瓜一样裂了开来,里面的脂肪便炫耀出了金黄的色彩,脂肪里均匀地分布着小红点。接着她拿起像宝剑一样的尸体解剖刀从切口插入皮下,用力地上下游离起来。不一会山岗胸腹的皮肤已经脱离了身体像是一块布一样盖在上面。她又拿起解剖刀去取山岗两条胳膊的皮了。她从肩峰下刀一直切到手背。随后去切腿,从腹下髂前上棘向下切到脚背。切完后再用尸体解剖刀插入切口上下游离。”小说的结尾,恰恰是将人性中的暴力本源推向高潮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仅有睾丸移植成功,则更多体现了余华对个体多面性的揭示。暴力和死亡能够将人性掩埋,却无法抹去人之所以为人最基本的特征,即人的“形而下”属性。这种“器物”属性是人接触最多却最易忽视的,是生与死最纯粹的表现形式。在此引述一段对小说结尾的评论:死者的生命种子仍然极其荒诞地延续下去,象征着混乱与暴力仍然会绵延不绝。《现实一种》的形式是造作的,或者用余华的话说,是“虚伪的形式”,然而借助于这种“虚伪的形式”,余华对他发现的这种“另一部分真实”作了成功的表现。


结合时代,这一事实体现了余华作为先锋派文学代表人物的态度和追求。根据定义,“先锋文学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一小群自我意识十分强烈的艺术家和作家,根据‘不断创新’的原则,打破公认的规范和传统,不断创造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引进被忽略的、遭禁忌题材。”余华的早期小说主要写血腥、暴力、死亡,写人性恶,他展示的是人和世界的黑暗现象。他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本篇小说结尾所提到的器官移植,长期以来都是一个饱受争议的社会问题,涉及到伦理道德、宗教信仰、法律权益等诸多因素,而余华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能够将这一问题的现实性和残酷性展现给世人,其先锋精神可见一斑。用余华自己的话说:“真理认为不可能的,在我的作品里是坚实的事实;而常理认为可能的,在我那里无法出现。”我们可以想象,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都难以接受余华这种看似叛逆激进的思想,可今天看来,他所描绘的一幅幅生活图景依旧是那样的真实可感。“余华作品所反映的先锋精神,至少表现在两个层面上,即表现为思想上的异质性,对既成的权力叙事和主题话语的某种叛逆;表现为艺术上的前卫性,对已有文体规范和表达模式的破坏性和变异性。”余华所追求的一切皆来源于真实,且回归于真实,尽管他的写实风格在早期显得过于直白、尖锐,但正如“先锋”二字所诠释的那样,这种实验性创作体反映了作家对个体与群体间关系的深刻反思,体现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属性。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