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的感情” ——以《父爱之舟》为例
原创: 李兰 祖庆说 今天
如何“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的感情”
——以《父爱之舟》为例
文|成都人民北路小学 李兰
“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语中提出的“语文要素”之一。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呢?现以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父爱之舟》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什么是“场景”?什么是“细节”?
“场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指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的场面”。《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场面”的解释又有5项,与我们所探讨的话题相符的意项有两项:第一,“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由布景、音乐和登场人物组合成的情况”;第二,“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境”。《现代汉语词典》对“细节”的解释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百度百科”里补充解释为“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微描写。”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梦境”呈现了成长之路上的七个场景,分别是:卖茧买枇杷、加钱换房、逛庙会、背我上学、凑钱缴学费、撑船摇橹、缝补棉被。七个场景中,用了大量的细节表现艰难的岁月里,无处不在、竭尽全力的父爱。
这篇文章里,“场景”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画面感”。
所谓“整体性”,是指场景中的环境、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要素组合在一起,高度交融,形成一个整体。比如“逛庙会”这个场景。庙会上有琳琅满目的食品,还有各式各样的玩意儿和表演,热闹非凡,这是场景里的“环境”;“我”眼看着这些琳琅满目和热闹,“高兴极了”“馋”“恋恋不舍”,这是场景里人物的心理;“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父亲为什么觉得“我”太委屈了?因为身处这个“场景”的父亲,既看见了“我”所看见的热闹,也看见了“我”的“高兴”“馋”“恋恋不舍的心思”,更看见了“我”“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的懂事。“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一个“觉得”,就写出了父亲深藏的“目光”,由此把场景中的“环境”“人物”“关系”高度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场景的“画面感”,在“背我上学”“缝补棉被”两个场景中体现尤为突出。“
原创: 李兰 祖庆说 今天
如何“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的感情”
——以《父爱之舟》为例
文|成都人民北路小学 李兰
“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导语中提出的“语文要素”之一。教学中,如何带领学生“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呢?现以本单元的第二篇精读课文《父爱之舟》为例,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什么是“场景”?什么是“细节”?
“场景”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指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的场面”。《现代汉语词典》里对“场面”的解释又有5项,与我们所探讨的话题相符的意项有两项:第一,“戏剧、电影、电视剧中由布景、音乐和登场人物组合成的情况”;第二,“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境”。《现代汉语词典》对“细节”的解释是“细小的环节或情节”,“百度百科”里补充解释为“文艺作品中用来表现人物性格或事物本质特征的细微描写。”
《父爱之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通过“梦境”呈现了成长之路上的七个场景,分别是:卖茧买枇杷、加钱换房、逛庙会、背我上学、凑钱缴学费、撑船摇橹、缝补棉被。七个场景中,用了大量的细节表现艰难的岁月里,无处不在、竭尽全力的父爱。
这篇文章里,“场景”具有鲜明的“整体性”和“画面感”。
所谓“整体性”,是指场景中的环境、人物、人物之间的关系等要素组合在一起,高度交融,形成一个整体。比如“逛庙会”这个场景。庙会上有琳琅满目的食品,还有各式各样的玩意儿和表演,热闹非凡,这是场景里的“环境”;“我”眼看着这些琳琅满目和热闹,“高兴极了”“馋”“恋恋不舍”,这是场景里人物的心理;“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碗热豆腐脑,我叫他也吃,他就是不吃。”父亲为什么觉得“我”太委屈了?因为身处这个“场景”的父亲,既看见了“我”所看见的热闹,也看见了“我”的“高兴”“馋”“恋恋不舍的心思”,更看见了“我”“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的懂事。“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一个“觉得”,就写出了父亲深藏的“目光”,由此把场景中的“环境”“人物”“关系”高度关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场景的“画面感”,在“背我上学”“缝补棉被”两个场景中体现尤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