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欣怡:“给”的三种常见词性(汉语言文学2013221102110017皮欣怡)
2014-05-06 15:30阅读:2,329
“给”的三种常见词性
在现代汉语中,“给”字有多种词性,它可以充当动词、介词、助词等。
动词
《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动词“给”的解释为“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或某些遭遇”。简单地说,就是“给予、付出”的意思,它是一个及物动词。
作为动词,“给”字的用法有以下几种情况。
1.“给”单独作谓语,后面经常带双宾语。例如:
①姐姐给他一本书。
②村长给他一封信。
这种句子的格式为:主语+谓语(即“给”)+近宾语+远宾语。
有些时候,宾语不全出现,可以省略近宾语或远宾语。例如:
③你不是要钱吗?好,给你!(省略远宾语“钱”)
④你快给我子弹,我等急了。(省略近宾语“我”)
也有些时候甚至把两个宾语全都省略,这一般在对话中出现。例如:
⑤他这么喜欢这本书,你为什么不给呢?
但是要指出的是,宾语省略的前提是未出现的宾语是很清楚的,让听者接触到这一句子时能立刻补出来,而不会产生错误的理解。
加载中...
内容加载失败,点击此处重试
⑥爸爸给了我五元钱。
⑦他刚才给了我一封信。
这两个例句中,“给”字后面都加上了动词词尾“了”,表示“给”这一动作的完成,同样地,“给”字后面也可以加上“过”,它也说明“给”的动作以及发生了。
2.第二种用法是“给”字型的兼语句,它是在第一种句子格式的双宾语后面再出现谓语动词而形成的兼语式,这个谓语动词与“给”的近宾语构成主谓关系。
句子格式为:主语+谓语Ⅰ(即“给”)+近宾语(兼语)+远宾语+谓语Ⅱ。例如:
①孔乙己便给他们茴香豆吃。
②学校给他一套新房子住。
在这些句子中,“给”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引出交付的对象,又指明所交付的事物,同时它也引发出后续谓词Ⅱ陈述那个交付对象。
同样地,在这种句式里也可以省略宾语。
3.动词“给”的前面还有谓语动词,一般形成连动式。
①他送书给我们。
②你借书给他吧!
这类句子的格式为:主语+谓语Ⅰ+宾语Ⅰ+谓语Ⅱ+宾语Ⅱ
宾语Ⅱ是“给”的近宾语,而它的远宾语(即宾语Ⅰ)现在则成了谓语Ⅰ的宾语。
4.动词“给”前后都有谓语动词,形成比较复杂的连动兼语交错式。
介词
1.受事关系
此时,“给”表示对介词后的名词的某种处置,相当于介词“把、将、管”。例如:
①你该把这碗粥搅一搅,不然要糊了。
2.施事关系
介绍出动作的主动者,相当于介词“被、叫、让”。例如:
②羊给狼吃了。
③他给敌人打伤了。
3.对象关系
介绍出服务的对象,相当于介词“替、向、为”。例如:
④老师给孩子们讲了个故事。
⑤他给我们看病。
⑥我给你念一段文字。
助词
“给”字直接附在动词后面,作用是加强语气,在此把它看成助词。例如:
①憋在人心里的那股气,一下子给爆发了。
②他自己的事一天就给干完了。
另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助词“给”与“把”或“被”连用。例如:
③他一会儿就把自己的稿件给抄完了。
④这人的诡计被小李给识破了。
⑤他活活地被还乡团给杀害了。
这些句子最后都加上了“了”字,这是满足句意通顺的需要。
对联
上联:可爱阳逻校内繁花似锦春意盎
下联:幽静象牙塔中书香四溢学于勤
横批:风华正茂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