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长期投资的可行性——徐星指数的历史分析

2020-04-10 17:20阅读:
长期投资的可行性
——徐星指数的历史分析
2020,4,10)
“徐星指数”的设立当初有两个考虑:一是在2008年10月时,全球金融危机肆虐,市场信心崩溃,普遍对未来的预期极为悲观。如此恐惧的市场中,我们想试验下,若以此为起点的话,长期投资还能否做?一个投资组合的未来长期收益会如何?二是长期以来,我们在探索一个投资公司的“投资-研究”机制:投研既要一体化,又要互相独立,而且能体现出对研究工作质量、水平的长期评价方式,避免陷入像传统的股评人“荐股”的游戏中。
“徐星指数”从2008年10月16日设立并每周末在公司网站发布,起始点100点。至今,11年半过去了,截至4月10日,收盘832.85 点。11年半的年均复合收益率达到20.24%。即使扣除一定的费用后(比如各基金普遍的1.5%的固定管理费),这一复合收益率也超过了几乎所有的同期成立的国内各种基金产品的。考虑到徐星指数本质上也是个不择时(永远满仓)、一年只能更换一次成份股的20家公司构成的投资组合,这11年多的实践至少说明“买入-持有”式的投资是可行的。分析该指数样本公司的选取原则和方法、其中的问题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对长期投资应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长期投资与择时
“徐星指数”之所以在这11年半的时间里有
如此高的复合收益率,表面原因之一,可以说是低的起始点。2008年10月16日,当时市场全面的恐慌、股票普遍都大跌。当时纳入徐星指数的20家成份公司的加权平均PE仅16.26倍,PB也就2.41倍。但这并非最重要的因素,因为当时所有的指数至今,即便11年半里最强的深综指的年均复合收益率,也才+11.34%,不错但并不算很吸引人。而像最著名的上证指数,在那样恐慌的低点算起至今的年均复合收益仅+3.37%,甚至还不如长期国债利率。表1列出了当时几种主要的市场指数11年半来的涨幅状况。

2008.10.16
2020.4.10
期间绝对涨幅
期间年均复合收益率
上证指数
1909.94
2796.63
+46.42%
+3.37%
沪深300
1820.90
3769.18
+106.99%
+6.52%
深综指数
500.30
1721.22
+244.03%
+11.34%
中小板指
2230.76
6705.05
+200.57%
+10.04%
徐星指数
100.0
832.85
+732.85%
+20.24%
1 市场主要指数近11年半来的涨跌幅与徐星指数的比较
所以,仅仅靠幸运的捕捉到历史性的低点,也不能保证投资有理想的收益率。或者说,择时的重要性并非像想象的那样大

二、收益率的结构分析
在考察评价投资收益能力上,很多人更看重过去数年的年均复合收益率的绝对值,或者再加个回撤幅度或波动性指标。但这样的评价方法忽略一个重要的方面,即与主要市场指数的比较。价值是在特定的市场环境下衡量的,忽略市场环境的收益率指标并无多大意义。一被很多人忽视的事实是:过去数年的投资年均复合收益率并不代表与未来可能的复合收益率间有必然关系。关键是,过去的收益率是如何实现的?其实现的可靠性如何?由于市场指数长期看有较确定的收益率范围,所以某个投资的收益率,必须与市场不同类别的指数间的关联度上比较才能得出可靠的结论。
2 市场各指数与徐星指数历年收盘于收益率比较

徐星指数/涨幅
中小板指/涨幅
深综指数/涨幅
上证指数/涨幅
沪深300/涨幅
2008.10.16
100.0
2230.76
500.3
1909.94
1820.90
2008.12.31
114.58(+14.6%)
2863.99(+28.39%)
533.3(+10.59%)
1820.81(-4.67%)
1817.72(-0.17%)
2009.12.31
229.37(+100.2%)
5631.76(+96.64%)
1201.34(+117.12%)
3277.14(+79.98%)
3575.68(+96.71%)
2010.12.31
295.29(+28.7%)
6828.98(+21.26%)
1290.86(+7.45%)
2808.08(-14.31%)
3128.26(-12.51%)
2011.12.31
228.34(-22.7%)
4295.86(-37.09%)
866.65(-32.86%)
2199.42(-21.68%)
2345.73(-25.01%)
2012.12.31
270.07(+18.3%)
4236.60(-1.38%)
881.17(+1.68)
2269.13(+3.17%)
2522.95(+7.56%)
2013.12.31
405.51(+50.2%)
4979.86(+17.54%)
1057.67(+20.03%)
2116.98(-6.71%)
2330.03(-7.65%)
2014.12.31
431.01(+6.3%)
5461.69(+9.67%)
1415.19(+33.80%)
3234.68(+52.8%)
3533.71(+51.66%)
2015.12.31
679.06(+57.6%)
8393.83(+53.7%)
2308.91(+63.15%)
3539.18(+9.41%)
3731.00(+5.58%)
2016.12.31
558.47(-17.8%)
6472.23(-22.89%)
1969.11(-14.72%)
3103.64(-12.31%)
3310.08(+11.28%)
2017.12.31
647.49(+15.9%)
7554.86(+16.73%)
1899.34(-3.75%)
3307.17(+6.56%)
4030.86(+21.78%)
2018.12.31
513.56(-20.7%)
4703.03(-37.75%)
1267.87(-33.25%)
2493.90(-24.59%)
3010.65(-25.31%)
2019.12.31
796.80(+55.2%)
6632.68(+41.03%)
1722.95(+35.89%)
3050.12(+22.30%)
4096.58(+36.07%)

2是徐星指数从2008年至今每年年末的收盘与主要市场指数的对比。相比这11年来最强的市场指数深综指,徐星指数超越深综指数的年份有7年,且超越的幅度平均都高于落后深综指的4年的平均幅度。对比这11年半里较弱的如上证和沪深300,徐星指数超越的年份就更多了。而且徐星指数在某年度“大幅超越”市场的时候并不多,是在多个年度里“强于市场”的效应的积累取得较高的长期收益率的。这种收益率的实现方式显然更具有稳固性。从基金的实证研究看,那些在某个阶段“大大超越”市场的基金,长期看很难走远,因为某时期远高于市场,那么未来大概率会有远远低于市场的时候。原因有二,一是作为基金管理,对不同时期申购产品的客户,当你的净值业绩与市场背离过大时,不同客户的承受力就大不相同,往往加大了非理性的赎回频度,影响基金的投资。二是过大的背离,往往会使基金经理错误的认识自身。可以看到,当某期业绩远远高于市场时,基金经理往往过度相信自身的持仓,反之亦然。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一些基金经理为了提高当期的业绩,持仓往往极度集中,在某类股上过度持仓(如当消费类股走强时,其十大重仓几乎全是各种白酒股)。然而任何公司的价值都是有限的,过度追逐当期的强势股,固然可提高当期的业绩,但当基金经理习惯于某类股时,其认识也往往被固化,很难再认识其他类型的公司价值,在市场风格变化时就难以应对导致业绩的大幅落后。这带来的一个业内普遍的现象:某时期业绩极高的基金,后面不但肯定会面临业绩的低潮期,甚至很多基金经理从此便翻不过身。而与此相关的另一个现象则是,爆款发行的基金常常让投资人失望。很多投资人选择基金只看重前几年的基金业绩,这往往是对基金认识不足的一大陷阱
3 徐星指数与市场各类指数不同阶段收益率的比较

2008.10-2013.12复合收益率
2014.1-2018.12复合收益率
2019.1-2020.4复合收益率
徐星指数
+31.11%
+4.83%
+43.81%
沪深300
+4.88%
+5.25%
+18.40%
上证指数
+2.01%
+3.33%
+8.99%
深综指数
+15.59%
+3.69%
+25.34%
中小板指数
+16.81%
+5.90%
+30.55%

这一现象在徐星指数上也有一定的体现。2008-2013年的5年间,徐星指数的年均复合收益率高达+31.1%(表3)。但在随后的5年间即2014-2018年间,徐星指数的年均复合收益率却只有+4.83%,还略跑输沪深300的+5.25%(令人遗憾的是,这期间正好也是本公司转为私募、发行产品时期,公司各产品净值也经历了期间的低迷)。总体来看,徐星指数不是由于某些年大幅跑赢市场,而是保持了在不同时期积累的强于市场的表现,获得长期的高复合收益率,其原因在于其较为均衡的成份股构成。
长期投资的可行性——徐星指数的历史分析徐星指数由四类公司构成:生活消费类、工业制造类、信息类(软件和媒体平台)、服务类,虽然只有20家成份股公司(设立期初各股权重相同,以后随各自市值增减而变动),但实际上这20家公司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四类公司具有不同的生意属性,很少能同时成为市场的热点和主流或同时成为冷门弱势股。此外,徐星指数的成份股更偏向于中小类的公司(这也是徐星公司长期的公司价值观和选股的基本偏好体现)。中外股市的长期历史均表明,中小类公司股票的长期收益率要远高于大型公司股指的基本原因。图1是美国长达100年间大型股和小型股的长期收益率比较。在A股20多年的历史上,以中小类股较为集中的深综指长期收益率远高于以大型股居多的上证指数,也是明证。
小型股票 11.9%
大型股票 9.8%
长期国债 6.4%
短期国债 3.7%
通胀 3.0%
1 美国百年来各类投资工具的长期复合收益率比较。

三、成份股选择的基本思路和经验教训
作为一年只能更换一次的指数,徐星指数成份股的选取上只能以公司长远的经营确定性为主。其基本选择原则是:1.可理解性。即我们自身的认识所能理解的公司和其估值,而非市场当前热点和喜好要求必须去关注的公司,或者因估值过低而去关注的公司。2.业务的优势。对成份公司更看重其业务优势或潜在优势,而非当前其盈利的高低或估值指标的高低。3.业务的商业前景。更看重其业务的长远空间和确定性,而非以当前的市场观念为重。
徐星指数的成份股的确定,从2013年开始就交由负责各分类公司的研究员了。各分类指数的长期表现成为衡量他们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注重于长远的选股思路和上述原则,决定了徐星指数成份股中很少会成为当前市场正在追逐的热门股,或者那些“最著名”(大多是些过去数年复合收益率极高的)的公司股票以及估值极端的股。而是试图找那些具有优秀品质的内核、但目前的业绩尚未充分释放的公司。这样的选股思路还有一个考虑,就是徐星指数要成为徐星公司自身的“研究平台”,研究员要能从不断的研究实践中得到学习、锻炼的机会,拓展自身对所跟踪研究的公司的深入、持久的认识,而不仅仅是各自“荐股”的平台。这种做法的负面结果是:近些年成份股的更换率较高(每年有近一半的成份股被更换),且出现过一些问题股(如财务造假类的公司)。而且成份股中那种穿越周期的长期大牛股也少之又少,包括早期一直在成份股中的像茅台之类的股中途也被替换掉。这也是我们的研究员成长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挫折和教训,由此看到自身认识、研究能力上的漏洞和欠缺。
但是,从结果看,不需要有超人的能力(能在很早之前就发现并一直持有像茅台、恒瑞、格力等这类长期大牛股的“超人能力”),在正确的公司价值观指导下(在公司《价值评估》的长期学习培训基础上)、以自身的“平凡”眼光下选出的一些公司组成的“徐星指数”,其长期收益率却远远跑赢所有的市场指数。这充分说明,不刻意择时的买入-持有、注重长远、独立思考不为市场一时表现为动、以能长期成长的中小类公司为主的选股投资策略和思路,即使仅有“平凡人”眼光和能力的长期投资,也是完全可行的。
如今,“徐星指数”已经落地为我们的一个私募产品。这是公司全体人员共同的平台,将伴随着我们投资事业中的“错误-收获”螺旋循环而不断成长!




长期投资的可行性——徐星指数的历史分析
长期投资的可行性——徐星指数的历史分析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