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比较《西游记》和《哈利·波特》,深入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2012-11-21 02:24阅读:1,431
勤学苦练个人得来一身功夫,西天取经师徒专为普渡众生
比较《西游记》和《哈利·波特》,深入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王坚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吸引了海内外华人的注意力,引起大家对文学作品的关注。中华文化是联系全球华人的重要纽带。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产生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包括一系列伟大的文学作品,其中有举世闻名的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海外华人有两大优势,一个是具有国际视野,还有一个是通晓中西文化。让我们一起以全球文化视野讨论中国古典名著,通过比较中西文化,在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的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

先从《西游记》谈起。同样是神怪小说,通过比较中国小说《西游记》和西方小说《哈利·波特》,可以深入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在《西游记》中反映了万物有灵、众生平等的思想。孙悟空一介野猴而已,却通过学人言人语,拜师求道,个人地位快速上升。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与天地争高低;甚至公然挑战玉皇大帝,妄图取而代之。在传统的中国社会中,也的确有“朝为放牛郎,暮登天子堂”的讲法,平民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提升社会地位。

在《哈利·波特》中却可以看到明显的印欧语系的种姓观念,强调血统的纯净,按照血统划分社会地位。比如《哈利·波特》中的亚瑟·韦斯莱和他妻子一样是纯血巫师,他的家族和其他纯血家族都有联系,但是他被一些固执的成员认为是“血统的叛徒”,因为他不赞同他们对维持纯种血脉的疯狂信仰。

封建时代的欧洲强调要经过数代人的努力,才能在社会中逐步爬上台阶。比如法国著名骑士贝特朗·盖克兰,当他被提拔为将军时,盖克兰说:我出身低微,如何统领那些贵族出身的军官。二战时英国贵族家庭出身的军人阵亡率达到32%,而英军平均阵亡率不到10%。在欧洲贵族出身还是很受尊重的。

在比较《西游记》和《哈利·波特》的过程中,还可以看到中国和西方在学习观念上的差异。中国强调后天的努力学习,西方则强调发现个人的先天优势。比如孙悟空需要跟老师学习腾云驾雾,而哈利·波特先天就会飞升,在被同学追赶时,会不由自主地飞上屋顶。

《西游记》也反映了
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对比。在《西游记》中,政府军战斗力有限,需要请杨二郎的民间武装相助。反映在现实社会中,在清朝后期,政府的满族八旗兵和汉族绿营兵都缺乏战斗力,需要依靠曾国藩的民兵队伍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还有在《西游记》中很多山头都被叛军占据,反映了现实社会中强人纷纷占山为王的现象。

在《西游记》中还体现了政教的关系。比起以玉皇大帝为代表的政府势力,以如来佛为代表的宗教势力威望更高,力量更强,重要问题需要请宗教界出手解决。这更反映了西藏等佛教地区的社会现实。

还有一个问题是孙悟空这么大的本事,为何要给唐僧打工?这是因为孙悟空只是追求个人利益,而唐僧在为社会谋利益,跟唐僧取经可以得到社会的充分肯定。西方小说《哈利·波特》反映的是巫师小圈子里的个人恩怨和清除败类的过程。而中国小说《西游记》则将个人奋斗与为社会造福结合在一起,将去西天取经和普渡众生做为最高奋斗目标,对强调个人奋斗的当今世界很有借鉴意义。

《西游记》所描述的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艰苦历程,不仅激励人们努力奋斗,积极向上,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光辉范例,对海外华人尤其有借鉴意义。在全球化时代,具有中西文化优势的美国华人不仅要在全球范围里寻找最佳定位,还要肩负社会重任,为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
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