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博客

[转载]“上海市十大青年书法家”—— 张丰

2020-02-10 16:47阅读:3,878

[转载]“上海市十大青年书法家”—— <wbr>张丰X

张丰,一九八三年生,祖籍江苏邳州,上海江河书画院院长。民革党员、上海市青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协草书、篆隶专业委员会委员。


提名理由:


张丰笔下出入魏晋、放达明清,而作为一名军旅书法家的他,作品无不显露出苍劲有力、潇洒飘逸之特点。其间笔墨语言的变化耐人寻味,大草极尽粗细、大小、乾湿、润燥、疾徐、动静、正斜、虚实、疏密、收放之能事,将草书诸般辩证统一关係集於一纸,魅力毕显。尤为可贵者,急迫中笔笔有法,飞动间字字生姿,可谓﹃理性调控之感性书写』也,笔墨有韵有意,耐人寻味。


[转载]“上海市十大青年书法家”—— <wbr>张丰



当下状态的缺憾
——评张丰报上展书法
王德祥


张丰认为,“时代在发展,书法也同样在进步,如果不及时补充……自己的状态就会是一潭死水。”(《论书家的状态》)是的,人应该坦然地否定自己的过去,从当下张丰报上展作品的笔墨印迹,我看到了一个不安常守旧、勇于进取的书法人张丰。


意象深远、情思怡荡而神采飞扬。这怦然心动的一会,是我打开《上海书法通讯》报上展看到张丰书法作品第一眼的“感性印象”。


在报上展系列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到其严谨扎实的基本功,作者的投入是能触摸到的。他的书学路数十分广泛,作品形式多样。他非常聪明地将笔墨语言的变化方式、墨色处理和不同状态下情感的展露方式结合起来,体现他所言的“书家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创作感受。”这就使得作品每幅都有着别样的情思。尽管多幅作品规格不大,但决不小气,把玩之余,灵性可见。实际上这些作品中已流露出他浓厚的“笔墨情结”和对“自然、率真”的向往。


[转载]“上海市十大青年书法家”—— <wbr>张丰


局部欣赏


透过作品我们不难看出,张丰最大的自信是建立在线条的笔墨能力上,变化多端的用笔丝毫不影响线条的品质,这恰是书法精髓中最大的要点。他非常强调“笔墨情致”的变化处理,尝试将晋唐笔意、简牍及章草笔致作一次探索意义上的交融,企图找到新的生长点,注入线条新生的活力。如作品“草书团扇”、“草书钱大昕简介”、“高归彦造像记”等,其间笔墨语言的变化耐人寻味——舒缓迂徐,顿挫奔突的线条,浑沌幻化,氤氲的墨色都较好地表现出美的内蕴。从有韵有意谓之笔墨来讲,笔墨作为古往今来共识的核心价值在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数十年积淀的能力,作为年轻的张丰,笔墨功夫堪称高妙。


[转载]“上海市十大青年书法家”—— <wbr>张丰


然而,笔墨终究是笔墨,再有生命意蕴的线条也覆盖不了书法的全部审美内涵。如果没有诸如字法结构形态和章法布局形式的支撑,难免不流入无序的境地。那么,张丰报上展的作品无序了吗?当然不是,我这里只是指出书法艺术必须是线条、结体、章法诸方面整体和谐,才能达到高的境界。报上展中有几幅作品似有“散、乱”特征,有滑向无序的征兆。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信号。如作品“高归彦造像记”、“草书团扇”,气息散疏、不见整体团抱精神之气,尽管笔墨的线条表现力十分了得。原因在于:信马由缰、见缝插针式线条的奔突;构字形态的肆意多情产生的乱像,导致书法节奏及流美气韵上的消失。当节奏、悠扬的旋律、流美的气韵已随“散、乱”之风飘逝不复时,书法生命的律动将不复存在,一切将会无从谈起。即使采用无行无列的布局形式创作,心中应有一根贯穿作品始终情感曲线的牵引,作品才不至于散乱无依。凡历代经典的行草都给我们有这样的昭示,不信你用心去读,就会知道我此言不虚了。


[转载]“上海市十大青年书法家”—— <wbr>张丰


局部欣赏


再者,作品“大草白居易诗”人为化图式的痕迹很重。站在书法审美“自然”、“率真”的高度品评作品,其中粗细分布的线条格局,构字大小、形态错落的安排,宽窄、紧松的布局态势,这些强烈反差的形式效果貌似生动,与自然、率真仍有距离。时下此种书法创作形式很流行,亦很时尚,从者众、不从者鲜。事实上它早已存在于传统的书法形式中,并不新鲜,但传统的魅力是建立在自然质朴,不假雕饰,保持本色的基础上,天然去雕饰,这才是书法真正进入自然状态的一种化境,继承和光大它是我们职责。


[转载]“上海市十大青年书法家”—— <wbr>张丰


最后应该指出,在报上展的18幅临创作品中,真正意义上正文、题款、钤印三者完备的作品只有“隶书每临不信帖”、“草书扇面”、“临白蕉诗”三幅,其余为日课性质非完整形式的随意笔墨;其间的随意包括用纸的不讲究(过多选用邮寄过的旧信封);过多使用切割、裁剪形式烘托局部效果,对画面及文字的破坏。随意当然是一种性情的表达,但随意不能随便。我们提倡对完整幅式作品的创作要求;提倡纸墨的精良,画面的干净、纯洁。这也是书法形式美的自身需要。我无意反对张丰个人的癖好或偏爱,这里只是想说明书写完整的书法作品的可贵之处,尤其在《上海书法通讯》这样的舞台上,不能等同于在“微信、网络”平台的发帖这般自由,但愿年轻的张丰能有所共识。

留言板

下载客户端体验更佳,还能发布图片和表情~

亿万博主正在被热评!
999+

给此博文留言吧! 有机会上热评榜! 攒金币兑换礼品!

好的评论会让人崇拜发布评论

我的更多文章

下载客户端阅读体验更佳

APP专享